中國共産黨曆來重視全黨特别是上司幹部的學習。延安時期,毛澤東、劉少奇、陳雲等黨的上司人以身作則,通過學習來提高本領,并逐漸建立起學習制度,形成了重視學習的優良傳統,極大地推動了黨内學習運動的深入開展,對于學習型政黨的建設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為何學:自我提高與黨的事業需要
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後之是以由上司人帶頭在全黨範圍内積極開展學習運動,是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做出的戰略選擇。
一是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形勢新任務,不論是老幹部還是新幹部,工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應,黨員幹部的素質亟待提升。有的老幹部革命意志堅定但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識;有的幹部革命熱情高漲,但實際鬥争經驗欠缺,等等。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準,學習成為擺在全黨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是嚴峻的國内外形勢和社會沖突的客觀要求。抗日戰争爆發後,中日之間的沖突變得更為凸顯。同時,中國社會固有的多種沖突也更加尖銳。在這種複雜的局面與形勢下,擺在中國共産黨面前的是諸多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和中國革命前途的大問題:如何正确認識和對待民族鬥争與階級鬥争、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系,如何帶領全國人民奪取抗日戰争的勝利等問題都需要黨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答。是以,及時而又深入地推進學習活動,把馬克思主義真正作為改造舊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使黨更清晰、更客觀地認識和分析中國革命的形勢和實際問題,就成為當時黨面臨的迫切的任務之一。
學什麼:經典著作和中外曆史
延安時期黨的上司人熱愛學習、善于學習,并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非常深刻。毛澤東酷愛讀書,在艱苦的戰争環境下,隻要一有機會便通過各種管道搜集新近出版的馬列著作,并設法找來認真閱讀。他經常閱讀的經典著作有《共産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反杜林論》等。根據在延安時期管過毛澤東圖書的史敬棠回憶,毛澤東在延安時經常讀列甯的《兩個政策》和《共産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兩部著作。從中央蘇區出發,經過萬裡長征,他一直帶着這兩本書經常翻看,在書上作批注、寫感受,并記住是第幾遍閱讀等資訊。此外他還閱讀了許多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論著,并且都是伴随着深入思考中國實際問題而進行的。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為從理論高度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毛澤東開始專心研究哲學。他廣泛閱讀各類哲學書籍,認真汲取各種哲學流派的思想精華,把解決黨的思想認識問題作為其哲學研究的出發點和着力點。陳雲回憶說:“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倡學馬列著作,特别是學哲學,對于全黨的思想提高、認識統一,起了很大的作用。”
劉少奇也大力提倡黨的理論學習,強調曆史裡邊有普遍真理。他主張應該很好總結黨的曆史經驗,并用這些經驗來教育我們的幹部和黨員。隻有這樣,才能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才能維護我們黨的隊伍的統一和紀律,才能保證我們黨經常的正确的上司,才能在今後上司中國革命到達勝利。劉少奇提出不僅要學習中國曆史,也要學習西方的曆史,這樣可以更深刻讀懂馬列主義,更清楚認清形勢。
在毛澤東看來,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作《如何研究中共黨史》報告時強調要“把問題當作一定曆史條件下的曆史過程去研究”,并把這種方法稱之為“古今中外法”,要求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産。是以在延安時期向全黨提出了研究曆史的學習任務,尤其重視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研究,毛澤東上司的中央學習組對曆史的學習首先是通讀《六大以來》,然後是全面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
怎樣學: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
劉少奇号召大家都要勤于讀書學習,而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帶頭學習、自覺學習,并且把讀書作為一直堅持的一種習慣和信念。1939年底正是抗日戰争十分危急的時期,劉少奇來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張愛萍回憶當時深夜曾去看望他,當他進屋時看到的是劉少奇正在微弱的燭光下認真地讀書,在他閱讀的書頁上畫了很多藍的紅的圈圈點點,有的上面還批了字,劉少奇這種時刻讀書學習的精神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哲學可以提高理論認識水準,把哲學思想用于革命工作中,可以不斷提升實際工作水準。在毛澤東的帶動下,學習哲學一度成為了延安的風尚。各機關創立了哲學研究小組,小組以新哲學報告會和讨論會的形式開展哲學的研習活動。張聞天在中央宣傳部成立的學習小組,由于中央辦公廳、中央文委等機關黨員的參加,後擴大至一百多人的學習集體。中央組織部也成立了一個學習小組,由陳雲任組長,李富春任副組長。該組重點學習哲學,把《唯物史觀》作為小組學習的教材,規定每天上午在九點之前是自學時間,每周組織一次集體讨論。同時,在延安的一些學者如和培元、艾思奇、吳亮平等還經常舉辦哲學演講,演講的内容包括軍事辯證法、實際生活中的哲學問題、中外哲學史方面的知識、哲學方法等等。所有這些,大大激發了黨員幹部學習哲學的興趣,大幅度提高了上司幹部的理論水準和工作能力。
陳雲十分重視開展學習活動,并積極組織黨内的學習活動。陳雲幾乎每次都親自主持小組學習會,開會前他會首先詢問每個同志,問他們讀了沒有、讀了幾遍,有什麼體會、有什麼認識或問題,并且會針對于同志們提出的問題逐個給予詳細的解答。散會前他還指定下星期的學習内容,學習小組除了自教自學、互教互學外,也會請輔導員來輔導,如請艾思奇講哲學,王學文講經濟學,楊松、吳亮平講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等。當時的學習形式是以自主學習為主,每周集體讨論一次,學習的主要課程是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毛澤東的哲學思想。
為了推進全黨學習運動,延安時期成立了許多研究學習小組和研究會。這些研究小組和研究會定期分專題進行學術讨論,并承擔起為幹部教育培養教師以及編寫教材的任務。由于學習方法得當、學習方式靈活,加之組織得力,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黨員幹部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文化水準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作者:李雪銘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