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2020年3月下旬,新冠疫情猖獗期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向中國求救的新聞一夜刷屏。

很多人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塞爾維亞是個什麼國家?它在哪兒?

其實,塞爾維亞這個名字國人并不熟悉,但它的前身在中國無人不知——南斯拉夫。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2006 年6月3日,随着黑山共和國正式宣布獨立,鐵托于1943 年 11 月開始創立的南斯拉夫聯邦已不複存在,成為過往雲煙。

正是從那時候起,作為南斯拉夫的主體國家塞爾維亞,失去了所有海岸線,海軍有名無實,淪為歐洲不起眼的“小國”。

那個曾經讓納粹聞之色變、讓西方不敢小視的“巴爾幹猛虎”,之是以在20年内經曆了數次“分家”,變為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黑山、科索沃等7個國家和地區。

南斯拉夫的今天,跟美國為首的北約強力幹涉密不可分。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但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也不能全怪别人。南斯拉夫解體,主要還是自身出了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h1>

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巴爾幹半島上的那些信仰不大相同的居民,除了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族,全都是來自一個大家庭“南斯拉夫”。

比如說,南斯拉夫的塞族人和克族人,長相沒有差別,血統高度相似、語言可以互通( 文字雖然不同,但發音是一種語言)。

在南斯拉夫獨立之前,所謂“穆族”、“克族”沒有太明顯的界限;“阿族”更是為了響應鐵托的民族政策,被人為制造出來的民族。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在受奧斯曼帝國時期,統治者為了維穩,曾在東歐地區作出不懈努力,試圖同化南斯拉夫人,讓他們團結起來。

由于伊斯蘭教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宗教,他們就在占領區推廣伊斯蘭教。

隻要皈依伊斯蘭教,南斯拉夫當地人當公務員優先,還可以減免稅。

在動蕩年代,生存權高于一切。

是以人口占比最高的塞爾維亞人,紛紛抛棄了自己的東正教信仰,皈依伊斯蘭教。

即便如此,他們隻是信仰上的不同,改變不了他們的皮膚、語言和血統。

當時的南斯拉夫人,隻有地域上的差別,沒有民族差別。

比如,波黑的南斯拉夫人、波斯尼亞的南斯拉夫人等,而沒有穆族、阿族、塞族,跟中國在一起介紹自己的時候,隻會說自己是陝西人、或者蘭州人,而不會說自己信仰什麼宗教一樣。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即使在奧匈帝國解體後,巴爾幹地區的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群體之間的爆發了長期的戰争,但民族這個概念并沒有形成。

可是在南斯拉夫成立後,南斯拉夫“誕生”了許多民族。

1971年,鐵托把波黑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那些塞爾維亞人劃分為穆族。

<h1 class="pgc-h-arrow-right">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h1>

之前是沒有“馬其頓人”這個名詞的,鐵托将此地區從塞爾維亞劃出成立馬其頓共和國之後,才有了馬其頓人這一現代名稱。

事實上,馬其頓人和塞爾維亞人幾乎沒有差別,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将對方差別開。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因為兩者血統相似,宗教相同(主要信仰東正教,個别人信仰伊斯蘭教),都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文字都采用斯拉夫字母。

哪怕是克羅地亞人和塞族人,也沒有本質差別。

網上曾經報道說,克羅地亞士兵差別塞族平民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大段大段地背誦聖經,不然很難區分。

由此可見,巴爾幹半島上的各族人民并沒有本質差別。

馬其頓人和波黑人一樣,他們潛意識裡都是南斯拉夫人,大家沒有什麼差別。

如果真要說有差別,那就是地域差別。

準确地說,他們是居住在馬其頓地區的南斯拉夫人,而根本不是“馬其頓族”。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黑山跟馬其頓人的感覺一樣,他們也把自己當成南斯拉夫人,向别人介紹自己的時候,喜歡自稱“大山裡的南斯拉夫人”。

多數人口同塞爾維亞人一樣,都信仰東正教。

雖然在1878年柏林會議承認黑山為獨立國家。1910年黑山王國建立,但是就像中國東漢時期的三國一樣,隻有政治版圖劃分,沒有民族之分。

結果,在鐵托的上司下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南斯拉夫(塞爾維亞人)人,也被劃分成了“黑山族”。

<h1 class="pgc-h-arrow-right">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h1>

在1974年南斯拉夫制定了新憲法,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都獲得了更多自治權。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其實科索沃地區的阿族,也是塞爾維亞人,不過是他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罷了。

當年,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按照居民的信仰比例,直接從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領土上分出了穆斯林聚集區,給予他們自治權利,不過政治地位不是共和國,而是“民族自治省”。

同時為了表示尊重阿族,原來用塞爾維亞語地名,全部改為阿爾巴尼亞語。

就這樣,南斯拉夫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為縮水,人口銳減。

建國初期,塞爾維亞族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到了八十年代,塞爾維亞人所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僅剩下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但是隻要上司人強勢,一切都不是問題。

這就像薩達姆統治時期,他信仰的遜尼派在國内屬于“少數民族”,但硬是對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進行了長期統治。

加上南斯拉夫又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态掩蓋了民族沖突,各民族之間大團結,社會一片祥和。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h1>

鐵托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在自己有生之年培養出一個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并且樹立起他的權威。

是以在他去世之後,誰都無法像他那樣進行鐵腕統治,政府失去凝聚力,民族關系開始緊張,民族沖突再也無法掩蓋。

鐵托去世之後,群龍無首,誰也無法控制局面,各共和國和自治省開始激烈較量,最後達成妥協。

為了顯示公平,國家不再設定固定的國家主席,而是由六個加盟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推選出的代表輪替當主席。

這場較量,最大的失敗者是塞爾維亞人,因為他們失去了維持幾十年的主導地位。

1986年,塞爾維亞科學與藝術學會(SANU)發表了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地位備忘錄,反對塞爾維亞中央政府權力削弱,開始煽動塞族民族主義情緒。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可是在法律架構内,塞族無法跟其他民族抗衡,隻能拉攏波黑等其它地區的代表,否決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兩個加盟共和國代表提出的議案。

1990年,塞族強人米洛舍維奇希望成為鐵托第二,主張在最高權力機構内實行一人一票制。如果目的達到,人數占多數的塞族将牢牢掌控大權。

米洛舍維奇的如意算盤沒有實作,因為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強烈反對。

面對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聯手施壓,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幹脆退出了共産主義者同盟,宣告了舊體系崩潰。

1990年之後,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國都舉行選舉,原來的執政黨全部敗北,民族主義勢力如願以償掌握了政權,南斯拉夫解體順理成章。

鐵托的民族政策,是怎麼玩死南斯拉夫的?确切地說,就是南斯拉夫建國後,其領袖鐵托的民族政策出現了失誤。鐵托再接再厲,在塞爾維亞人中又分出了另一個新民族——馬其頓族。聯邦體制使得各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鐵托就想到一個高招,即支援民族自決來開始減弱聯邦體制的控制權。可是這一切和諧,都随着1980年鐵托去世而發生改變。

随着外部勢力的煽動,南斯拉夫地區局勢開始動蕩,“種族屠殺”接連不斷,“人道主義災難”頻發,讓美國為首的北約找到幹涉借口,終于将南斯拉夫肢解。

如果民族沒有認同、歸屬感,隻以血緣和宗教為基礎,這樣建立起來的國家是非常脆弱的。

可是建立認同感是個艱巨而長期的工作,這需要它的統治者等代表各民族的利益,始終能一碗水端平。

如若不然,就會像南斯拉夫一樣,遇到危機時頃刻間分崩離析。

鐵托沒想到,他當初認識為為了鞏固國家團結而實行的民族政策,最終卻徹底毀了這個光榮而強大的南斯拉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