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過的就是快,不知不覺中,一轉眼,我們73中71屆畢業生這就畢業50周年了。
昔日玉樹臨風、英俊潇灑、貌美如花、嬌豔動人的少男少女也變成了今天的,滿頭白發,兒孫繞膝了,我們那純真的笑臉和那青蔥的歲月也成了回首。
這50年我們有太多的相思;有太多的懷念 。我相信同窗三載的老師恩、同學情,會經常的閃現在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心中 。
是啊!我們怎能忘課堂上老師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我們也不曾忘寫作文沒詞時的抓耳撓腮和一道方程題解不開時的無奈。我們也不能忘下課後操場上的互相打鬧還有那一位位同學的音容笑貌?
你能忘記到後李村彩旗招展插稻秧、到老塘峪村拉車飛跑往農田裡送肥、到石官村勞動午飯吃的大餅子喝的雞蛋甩袖湯、渾河站村插秧回來坐着拖拉機出了險情……
50年的歲月能染白我們曾經的黑發;50年的歲月能雕刻出我們滿臉的褶皺,可50年的歲月并沒有帶走深深刻在我們心中的73中。
我們的同學情雖然經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卻依然不減,反倒越加彌足珍貴;我們的同學情雖然有千山萬水的時空阻隔,卻時常依然能從一個小小的手機中傳來遠方的思念和祝福。
這同學情是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那是因為當你迷茫時可向同學傾訴;當你困頓時有同學伸出溫暖的手;當你想要追尋詩和遠方時有同學的相伴……
這50年的變化在我們同學之中絕對是滄海桑田。有的同學一生雖然工作、生活平平,但也樂在其中;有的同學曾經在上司崗位殚精竭慮,為不負衆望而努力工作;有的同學故土難離,還在老家務農,任憑風吹日曬;有的同學也早已兒孫繞膝,樂享天年了;也有的同學過早的不在有了享年。
人的一生啊!有能力還要有機遇,到了我們這把年歲就應該看淡一切。我們不去攀比,我們也不去羨慕,當然更不去嫉妒。有句古語說的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能知道塞翁失馬,不會是福?
在畢業50周年到來之際,有好多同學通過電話、微信聯系,想聚一聚,盡管畢業後有過幾次小型的同學聚會,可絕大多數同學一别就是50年沒能見上一面。
這不由在校時紅衛兵團的上司田蓮華和劉金文同學的張啰下,一城東西南北的同學積極響應,才有了我們這次畢業50周年的紀念活動。
回想起50年前,我們這屆畢業生,說起來有些寒酸,畢業時連一張畢業照都沒有。老師說你們畢業了,我們沒有眼淚,沒有悲傷,沒有互相贈言,沒有依依不舍,也沒有道别,117人背起書包恢溜溜的回家了。
我們73中也是有着非常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學校始建于1959年,學校校名是我國的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于1963年為學校題寫的。
我們在校時,校舍隻有幾棟平房,教室裡也是桌椅破舊,一到冬天凍的一個個瑟瑟發抖。操場更是坑窪不平,教學裝置少的可憐,落後的不忍看。
現在的73中可不得了了,2005年政府出資,學校在原址建立教學樓6000多平方米,食宿樓2000多平方米,操場及輔助面積也有11000多平米。也有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如:實體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勞技教室、微機教室、電子備課室、遠端教育活動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室、閱覽室、圖書室、會議室、視訊教室等。與我們在校時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一别50年的同學見面,不是給個微笑,打個招呼,握握手的那種多少有些敷衍式的簡單問候。不摟摟抱抱,不給一拳,不踢一腳,不互相打鬧,不互相追逐喊個外号就不足以表達出全部思念之情。
看到同學們三五成群,興高采烈的聚在一起共叙友情,共叙分别的相思,共送祝福,我很感慨。看來李相的山水、李相的村寨、李相的五谷、李相的73中學已經深深烙在了我們的心中,是我們永遠的牽挂,因為這裡有我們的根。
同學們!拋開一切過好餘生吧!我們一定要有達觀的生活态度,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底線設的太高。讓我們放下八九不快之事,隻想一二開心好事。别再為吃穿、别再為兒孫、别再為親朋、别再為身體小疾等所累。
去公園健健身、去廣場跳跳舞、去河邊釣釣魚、去遠方旅旅遊、去南窗下曬曬呲模糊,拉拉家常。
同學們!快樂無處不在。
這幾位同學好像有些心不在焉啊!你們是照相呢,還是看風景呢,怎麼也得排個隊形啊?
這紅衣女子想當年可是名震73中的大人物,看來這又是在教導人,後排的回頭偷摸幹什麼呢,你是害怕了嗎?
這照片應該是一班的同學吧,劉金文你這個手式是不是預祝這次同學聚會圓滿成功啊!
“這四人幫”笑的多開心,也是,同學聚會哪有心情不好的,你們能合影,我們也能合影。
這是前李的三胡,胡景利、胡永信、胡景麗,也是族親。
這是不是段家的同學呢?能聚在一起留個影也很珍貴的。
這是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于1963年為我們學校題寫的校名 ,這說明我們73中學也是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學校。在這留影是不是很有意義。
這三位美女同學我認識,左起肖麗珍、胡玉蓮、闫蘊芬。
這是一小部分從石官國小一起走到73中讀書的。
這幾位也是族親,前李的胡姓輩都大 ,這裡有奶奶輩的、有姑姑輩的。
能與老師合個影,别提多幸福了。看我們的那老師,86歲高齡了,依然精神矍铄。
佟明靜、佟明芬,這二位都是老塘峪出來的富婆。
報告那老師,我是您的學生于世成,在校時不聽您的教導,走上社會後始知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這二位同學是趙玉梅和于淑春,當年也是學校的佼佼者。
這王明芝怎麼笑的這麼開心,搞的後面的同學精力也不集中了!
手拿發言稿子的田蓮華是不是看到有這麼多的同學響應号召來聚會,非常開心?
同學見面不踢一腳打一拳,不喊個外号不足以表達積壓了50年的相思啊!
這是攝影師關丙義同學,是不是發現好鏡頭了 ,趕緊對光調焦距,咔擦一聲,美女進鏡頭了。
你個小老樣,我還不認識你,上學時老是偷偷摸摸抽煙的趙生友。我是誰?你猜。
上學時就想給你遞紙條,可又怕挨罵,這不就錯過了一生,想想就後悔,唉!現在說也晚了。
這是籌備組的攝影師,無師自通,現在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了,這是在指揮同學們拍集體照。
這仨一夥倆一串的,唠起來就沒完沒了了,也是積壓了50年的話一時半會哪能說完啊!
一别50年,相見真恨晚。我們的芳華讓歲月帶走喽!
同學聚會,我怎能拉下,拄棍也要與同桌見一面,為的就是要看看你的小損樣,現在再欺負我,看我不拿棍削你。
看看這學校的變化,你以為還是我們那時候的破平房,破桌椅,破操場啊?我們這一代人啊怎麼就趕不上好時候呢!
現在的學校一碼現代化教育裝置,什麼電教室 、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勞技教室、微機教室等等。
這是教學樓,西側有學生寝室,東側是塑膠操場。20000多平米的學校,變化的讓我們不敢相信了都。要是再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聽老師講課,那該多好。
原本是要在學校會議室開會的,可因為疫情隻能到飯店了。這是田蓮華同學在主持大會,上學時什麼時候還用發言稿啊!信口講話沒離過題,斷過撚。
這是劉金文同學在緻辭,還記得上學時的發言不,那小詞用的,一碼引用時髦話。這次聚會沒她倆張啰就不可能,也是學生領袖嗎。
這是曾經的父母官,講話還像作報告,上司的氣質沒減一點。祝老師身體健康,祝同學們開心快樂,祝這次聚會圓滿成功。
賀允春,在美女面前怎麼就喜歡白話呢!是不是上學時想說又不敢說的話這次全倒出來,小心一會兒美女們把你灌醉了,
桌子杯盤狼藉,小臉面紅耳赤,小樣兒,讓你喝敢不喝。
對,同學見面,話都在酒裡,喝了,這感情就又上了一個台階。
這是酒酣耳熱後一展歌喉啊!看背影有在校時的“闫百靈”,她一唱歌就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耳,動聽的很,估計唱的不是李鐵梅。
這群美女們,桌上這麼多的美酒佳肴怎麼不愛動筷啊!對喽!減肥。
這周興華頻頻舉杯說明酒量還是可以的嗎,見過世面的人酒局多練出來了,聽說現在是個小老闆。
50年後能聚在一起不容易,能坐在一個桌喝酒更不容易,當年我是你心中的那個她(他)嗎?
不用看鏡頭,該吃吃,該喝喝,該唠唠。那個掏兜的同學是怎麼個意思,是想發紅包還是想打包。
這幾張圖檔是同學聚會前二天她們先預熱一下,跑盤錦紅海灘瘋去了 。這就是同學情,想尋詩和遠方時有同學相伴。
身在山東情系沈陽,回來聚會有同學熱情伴遊。現在的女人消費熱情老高了,遊山玩水,吃吃喝喝到處都有女性的身影。
這照片很明顯感覺到有鹹澀的海風吹過,後面肯定就是吸引無數遊客打卡的堿蓬草了。不知這幾位是否吃到了媲美大閘蟹的盤錦河蟹。
看來這紅海灘遊玩不單單是堿蓬草,多會做生意,駱駝都弄來了。嘿我說!小心瘋了,把你摔個吃屎,然後找不到外婆家了。
有道是歲月從不敗美人,雖然早已邁入了大媽行列,可還是能看出同學少年時的美貌,風韻猶存。
這氣質沒誰了,這不就是仙女嗎,這裝扮也是現在大媽們的旅遊标配。海南有椰風海韻 、有藍天白雲、有碧波蕩漾的大海、有鮮美的小吃,看人家多會享受生活。
上面的圖檔是這次聚會的籌備組人員,因為聚會當天都在忙忙叨叨,也沒顧得上照一個合影,這張合影是關丙義同學用技術手段合成的。對這次聚會,籌備組進行了認真總結,總體來說馬馬虎虎還說的過去。
存在的主要問題:
1. 8号晚上還應發出一個通知,提示同學們聚會不變、取消在學校開會做說明、交通路線引導等。
2. 聚會後應在大群裡對這次聚會有不當之處進行說明,求得同學們諒解。
3. 重要的是酒店安排沒能在一個大廳,餐桌有些擁擠。
4. 因考慮年齡問題,限制了每桌白酒數量,至使有的同學沒能盡興。
5. 餐桌安排應該按畢業時的班級。
6. 考慮費用和時間問題,一切從簡,沒有搞一些娛樂活動和發紀念品。
籌備組對這次聚會相當重視,頭一個多月二位發起人就開始在同學中征求意見逐漸籌劃了。成立籌備組後,逐一分工,各負其責,都能認真的為這次同學聚會出謀劃策賣力氣。有一部分同學聯系起來非常費勁,有的同學通過七八個人才聯系上。有的同學考慮費用問題不想參加,籌備組的胡景麗還為四名同學贊助了全款。
有的同學給這次聚會提供的寶貴意見沒能采納,是籌備組通盤考慮的結果,還望見諒。
對這次聚會存在的問題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也有籌備組的能力問題,還望同學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