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寒潮影響,10月中下旬的浙江秋雨連綿,寒意襲人。但在杭州、甯波、長興、千島湖等地的浙江省體育局訓練基地内, 包括奧運冠軍石智勇、汪順、管晨辰等名将在内的浙江體育健兒們,已經開啟新一輪的緊張訓練,為即将到來的冬訓及此後的國内外大賽做準備。
近日,在由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和浙江省體育局聯合組織的媒體主題采訪活動中,《勞工日報》記者了解到,浙江共有33名運動員征戰東京,獲得7金2銀1銅,創造了浙江征戰奧運的曆史最好成績。而在前不久結束的陝西全運會上,浙江隊又獲得44金35銀37銅,獎牌數總計116枚的好成績。
奧運冠軍緣何從“浙”裡出發?浙江競技體育整體實力近年來持續上揚的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鍛造“密碼”?
傳統強項有傳承
“我要把一年前寫給自己的話,分享給大家——‘最後一年了,别人都在努力,你要更加努力自律,為自己為将來堅持。’”
回到自己的母校——甯波市水上(遊泳)運動學校,在東京奧運會上斬獲男子200米混合泳冠軍,随後又在陝西全運會上拿到6金的汪順,和小隊員們交流着自己的心路曆程。“我不會因為身份的轉變給自己太多壓力,冠軍隻能代表過去。目前我已恢複訓練,為12月的阿布紮比短池世錦賽打好基礎。”
汪順所在的遊泳項目,堪稱浙江體育的傳統強項,先後湧現出多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射擊、體操、羽毛球等項目,也是浙江體育多年來不斷發力的“領地”。
培養出奧運冠軍楊倩的甯波市體育運動學校,早在1956年便建立起了射擊隊。目前擔任校射擊隊步槍項目教練的王成意,曾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摘得銅牌。“射擊已成為甯波乃至浙江體育的‘拳頭’項目。包括楊倩拿到的冠軍,近10年甯波射擊隊拿了全國冠軍128個,亞洲冠軍14個,世界冠軍12個。”
在位于杭州的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羽毛球館裡,曾在2009年幫助中國隊奪得蘇迪曼杯冠軍的王琳,正在指導浙江青年羽毛球隊訓練。這位培養出奧運冠軍陳雨菲的教練坦言,傳承是浙江體育傳統項目能夠保持優勢的秘訣,“從浙江走出去的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大多都還留在浙江執教,用自己的經驗繼續為浙江隊培養優秀運動員”。
據悉,作為浙江競技體育的大學營,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20名運動員征戰東京奧運會,最終獲得了5金2銀1銅的優異成績。石智勇、汪順、謝震業、陳雨菲、王懿律、鄭思維、黃雅瓊、管晨辰、萬濟圓等名将,都是從這裡走上了奧運賽場。
不拘一格塑人才
“走下領獎台就一切從零開始,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以後的每一步。我現在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準備好明年的杭州亞運會。”在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操館裡,剛結束一組訓練的東京奧運會女子平衡木冠軍管晨辰對記者表示。
雖然奧運冠軍頭銜讓這位16歲的小姑娘幾乎變得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其實管晨辰的體操生涯并非從浙江起步。
出生于湖北石首的管晨辰,在6歲時被父母送到了湖北仙桃的李小雙體操學校訓練,随後又被選送到武漢體育學院培養。2012年,管晨辰落戶甯波慈溪,并轉入甯波體育運動學校,從此一步步走上冠軍之路。
同管晨辰類似,已在裡約和東京連續獲得奧運金牌的舉重名将石智勇(原籍廣西桂林),也是在甯波開啟了自己的舉重生涯。
“體育人才培養是競技體育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甯波積極從體制機制方面破解人才難題。”甯波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例如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将體育人才納入甯波市專家目錄,讓體育人才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保障待遇,同時給予一定經費支援,激勵廣大運動員和教練員創優争先。
“聚焦競争力,‘引進來走出去’厚植浙江人才基礎,是做強做大浙江體育優勢項目的前提條件”,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表示,目前浙江競技體育已形成以體校為龍頭,以體教融合、社會力量辦體育為補充的人才培養體系。
整合資源成合力
“中心運動員的就學,包括職工屬地化的工作安排,長興縣委、縣政府給了我們中心大力支援,消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在位于浙江長興的浙江省射擊射箭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中心主任、射擊奧運冠軍朱啟南告訴記者,屬地的支援讓他們能夠安心紮根長興,培養出楊倩、王芝琳、李建鑫等冠軍選手。
值得一提的是,長興縣少年兒童業餘體校與該中心實作了聯辦。“少體校與中心開展聯辦,有利于人才培養和運動競技水準提升。而運動員也可以單獨成立文化學習班級,因材施教,因時施教。”長興縣少體校校長習雙兵表示。
“競技體育要做強做大,僅僅依靠體育部門遠遠不夠,需要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合心合力合辦。”鄭瑤表示,近年來浙江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推進省隊聯辦、省隊社會力量辦。目前,已有足球、摔跤、攀岩等8個項目推行省隊聯辦和社會力量辦,有效提升了浙江競技體育的品質和競争力。(勞工日報記者 李元浩)
責任編輯: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