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作者:掌握夏邑

在抗擊疫情戰線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臨床醫生那麼引人注目,卻承擔起戰鬥主力軍的“角色”,他們身着防護服,頭戴護目鏡,他們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也許你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疾控人。

自商丘市出現疫情後,全市醫療戰線的從業人員們瞬間繃緊了神經,紛紛沖上抗“疫”一線一直堅守,他們中間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夏邑縣疾控中心張晴和張猛就是同在一個機關抗“疫”一線崗位的“夫妻檔”。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張晴是夏邑縣疾控中心流調組成員,丈夫張猛是疾控中心司機班成員。時隔一年之後,他們再次走上抗疫一線。在這場保衛家鄉和人民的無聲戰役中,這兩個年輕人,是夫妻,更是戰友。當他們接到機關疫情防控通知後,夫妻二人來不及多想,把年僅9歲的女兒交給父母後,就毅然踏上了抗疫的戰場。8月18日一大早,在夏邑縣進階中學的核酸檢測點,張晴正在緊張有序的忙着進行為群衆進行核酸檢測。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夏邑縣疾控中心從業人員張晴:從8月5日第一輪全民核酸采集開始到現在第五輪,每天早上6點半到采集點,穿好防護服消好毒,做好準備工作,一直堅持到晚上11點左右,一天大概能采8000到10000人。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由于工作時間長,天氣炎熱,再加上防護服密封嚴,她們每次核酸檢測下來,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夏邑縣疾控中心從業人員張晴:因為防護服密閉性特别好,脫下防護服的時候頭發和衣服全部都濕透。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身為一名司機的張猛,是一個不善言詞的人,疫情戰鬥打響以來,他每天不分晝夜,隻要接到新的任務,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張猛總是義無反顧地第一個奔赴“前線”。因時間不固定,有時下鄉回來後已是深夜。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張晴丈夫張猛:我們就是每天到那個時候再配合其他科室,有需要的時候我們還流調、消殺、物資運轉調配、核酸的收集,然後就是運輸,都屬于我們司機班的,每天常态化的業務。我有時候都到晚上一兩點兩三點才回去,然後早起。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事實上張猛和張晴夫妻同在一個機關,應該不乏見面的的機會,但這次疫情期間兩人因分工不同,加之各自緊張的工作任務,他倆也沒有多少相聚的機會。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張晴丈夫張猛:本來平時見面應該是多的,但其實啊是很少見面。她回到家之後有時候她休息了,休息之後我也不好意思打擾她了,有時候早起走之後我走得比較早,有時候5點多走,起來之後就走了,也不好意思叫她,是以說很少見面。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夫妻二人為了確定各自抗疫工作順利進行,就這樣“完美錯過”,在各自的崗位上選擇“逆流而上”,演繹着“戰時愛情”的别樣浪漫。

夏邑縣疾控中心從業人員張晴:這個時候大家都很忙,我作為一名老黨員,更應該不計得失,沖鋒在前做一個表率。

抗“疫”前線——不懼疫情縣疾控中心人做勇敢的逆行者

目前正值抗疫的關鍵階段,二人很難有時間關心對方,雖然有不舍,但是那份對抗疫情的責任和決心,卻是夫妻二人默契的共同信念。因為相似,是以了解,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這些攜手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夫妻檔,他們是彼此最堅強的後盾。他們選擇了離家“逆行”,在各自的戰“疫”崗位上诠釋着屬于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争,用“小家大愛”讓戰“疫”變得更加有愛……

總策劃:邊照芝總編審:劉争豔

主編:蘭希法張鑫責編:栗子校對: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