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住平房,現在都住上樓房了。鎮上的生活特别友善,比北京都好。”一名普通的保潔員對總理這樣說。
2013年3月,總理就任後首次調研考察,到了長三角地區。他随意問人群中的一位保潔員“住的是什麼房子”,收到這樣的回答。周圍的居民“哄”的一聲笑出來,李總理也跟着笑了。

在與最高層的互動中,不隻有上司人頻出妙語,其他人開個玩笑逗樂中國上司人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上司人身邊的家人、朋友,就很容易開這種“進階别”玩笑。兩位上司人之間,級别稍低的一位,有時候也能幽默一下另一位高階官員。
而且,普通人也能開上司人的玩笑。
比如1990年,一次春晚彩排中,時任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到現場來看節目。
台灣演員淩峰打趣說:“我長得不英俊,大陸同胞之是以喜歡我,是因為我這張臉很中國,寫着五千年的滄桑。”在場上司被逗得大笑。《中國周刊》報道描述說,笑聲未落,淩峰就向坐在前排的李瑞環開起玩笑:“瑞環兄,你别笑,你也比我漂亮不到哪去。”
衆人一時怔住了。淩峰接着說:“他(李瑞環)真的不好看,可他是個非常有水準的上司人,他的平民化令我欣賞。”
怎麼跟上司人“擡杠”
“英國的牢,日本的牢,國民黨的牢,共産黨的牢,都坐過。了不起呀!”
在公開報道中,鄧小平大概是被身邊人開玩笑最頻繁的最高層上司。
“層高能不能降低一些,把面積搞得大一些?”
“爸爸你不能因為自己的個子矮,也得讓房子變矮。”
這是鄧小平與小女兒毛毛的一段對話。在《勞工日報》的報道中,1978年10月的這一趟北京視察,鄧小平原本想對當地一處工地的施工提出個人建議。快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了,鄧小平正在為開會做準備調研——越調研,越感歎當時北京市民的房子不夠大,他有點着急。
不過,鄧小平的建議很快被小女兒以玩笑的形式“否決”——别小看這句玩笑,文革中,一些荒誕決策的出台,都是低階幹部摁不住高階官員的臨時起意。
這一次,鄧小平的反應是,笑了笑,不再提這個話題。
與小女兒相比,廖承志對鄧小平開的玩笑,就更不“客氣”了——甚至被旁人笑稱是“擡扛”。廖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他與鄧小平,既是同僚,也是老友。
《福建黨史月刊》披露了1981年大年初一,鄧與廖在人民大會堂見面時的場景。
老友在如此正式的場合見面,自然與國事有關。當時廖承志引薦來了自己的外甥女陳香梅——抗戰時期,陳香梅廣受人知的身份是陳納德(美國空軍援華“飛虎隊”指揮官)夫人,而這一次,她的新身份是美國總統特使,負責為鄧小平送來裡根的親筆信。當時裡根剛剛當選。
很難想象,中國上司人與“美帝”代表見面,是在一場家族聚會的“擡扛”氛圍中進行的。
鄧小平面對陳香梅,先笑話廖承志是妻管嚴,被夫人管束,每天隻準抽三根煙——他一根接一根抽煙,廖承志“經不住誘惑,伸手向鄧小平要煙抽”。
鄧又稱贊廖承志為坐牢專家,“英國的牢,日本的牢,國民黨的牢,共産黨的牢,都坐過。了不起呀!”
廖承志“回敬”一句,“你坐牢的經驗不如我,因為我會畫漫畫,你不會。”
你來我往的結果是,“鄧小平不服氣:‘你的橋牌技術可差勁,得努力學習。’”
陳香梅承認,自此她對中共的看法有了變化——她以往總覺得中國上司人都比較嚴肅,沒想到鄧小平這麼喜歡講笑話。
裡根也同意陳香梅對鄧小平的形容。不過他在1984年與鄧小平在北京見面時,體會到了鄧小平更豐富的個人風格:見面寒暄時,有調侃式幽默——談起正事時,笑容消失,發起開槍式的責問——意識到氣氛緊張後,臉上又突然出現笑容。
“跨級别”玩笑的尺度
丢了自行車的李肇星問秘書:要不要報警?秘書毫無同情之心地大笑着回答:“太脫離實際了。我和夫妻去年各丢一輛,這麼小的事向誰報案?”
相對于被身邊人、朋友“開涮”,那些低階官員和高階官員開的玩笑,尺度拿捏更需微妙。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萬裡的體育健身之道》一書,記錄了張百發對李鐵映開過的一個玩笑。張百發在1980年代擔任北京市副市長,李鐵映在1980年代後期已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是電子工業部部長。
也就是說,這是地方官員和中央上司開玩笑。
某次内部網球比賽,進入決賽的是李瑞環與李鐵映,因為選手“級别”太高,沒人敢當裁判,于是張百發來當。“決賽到中午12點20分了,還是個平局。我心裡想,都該吃飯了怎麼還打呀?就稀裡嘩啦,裁下了李鐵映,這才收場。”張百發回憶說。
李鐵映
前述出版物記載,“過了一個月,打完網球洗澡,李鐵映心有不服,就問張百發:‘百發,上次打球裁判公不公啊?’張百發兩眼一瞪,故作驚訝狀說:‘您還說公不公啊,都12點半了,你還讓不讓人吃飯?’李鐵映無奈道:“你要是這麼說,還行……‘”
部長級的李肇星,也被下屬“揶揄”過。
2003至2007年,他擔任外交部長期間,有一次借了輛自行車騎車去外交部,把車停在外交部圍牆外。第二天,車沒了。
李肇星問秘書丁孝文:要不要報警?丁孝文毫無同情之心地大笑着回答“首長”:“老李,你們部上司有專車,太脫離實際了。我和夫妻去年各丢一輛,這麼小的事向誰報案?”
後來丁孝文外調,戴兵接替丁孝文的工作,李肇星又聊起“自行車失蹤事件”,戴兵答:“部長,我和我夫妻去年一年各丢了三輛。”
再後來,李肇星巧遇當時主持公安部常務工作的白景富,讓他“賠車”。白景富微笑說:“好,好,你可以先同市警察局聯系一下,告訴他們丢失後第一時間向哪個派出所報的案。”
“我無言以對。”李肇星在著作《生命無序》中寫道。
另一個被人記住的跨級别玩笑,發生在副國級與正國級之間。1998年,江主席在山東海爾集團視察,站上這家企業獨具特色的6S大腳印——它其實是在地面上勾出來的一塊圖案,紅框白地,印有兩個比普通人的腳要大兩圈的黃腳印,每天上班之前,工作有失誤的員工,要站在腳印上作檢讨。
江主席并不了解大腳印的意味。他站上去之後,旁邊的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開玩笑說:“主席,您站錯了,那是工作有問題才站的”,江主席馬上回應:“吾日三省吾身嘛!”。
此後,海爾的黃腳印變成了綠腳印。當天表現好的員工,也被請去站腳印了。
隻是,類似的玩笑依然有它微妙的尺度。玩笑開過了,上司還是會生氣的。曾任WTO中國談判代表的龍永圖,就和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開過一個玩笑,過頭了。
龍永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1998年,WTO談判的很多決策都需要總理拿主意。一次他要見朱總理,但朱忙于見一個“很小島國的總理”。“當時我非常不耐煩,後來朱總理注意到我不耐煩,接見之後,我就跟朱總理開玩笑說,總理有那麼多事情等你決策,那麼小的一個島國總理你跟他照張相就可以了。總理聽完以後非常的生氣。”
還是普通人更能跟上司開玩笑
對于公衆而言,通過網際網路對自己關注的官員幽默上幾句,也算是一種“隔空玩笑”——而且,官員還真的看到了,并且在公開場合重複好幾次。
比如郭金龍調任北京市市長之前,有網友建議:郭金龍要做北京的市長,别做京北的市長。北京的北面經濟發達,南面相對落後,希望郭金龍主持市政時,要一碗水端平。
郭金龍上網看到了。
《新京報》報道說,郭金龍最初還不明白“京北的市長”的意思,打聽後才知道。他将這句玩笑帶上了2008年北京地方兩會現場,借此表态,不會厚此薄彼。兩年後,郭金龍還記得這句話,“我過去說我是北京市長,不是京北市長,現在是不是實作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明知對方是上司,普通人也有與上司當面開玩笑的機會與空間。
中新社報道,2000年11月8日,李瑞環參觀了香港聯合交易所。他來到一位資深的交易員身旁,交易員指着李瑞環身上的背心說:“你這是假的,我身上這件才是真的證券人士穿的。”李瑞環開懷大笑。
雖然在座談會之類的場合,普通人更容易表現得拘謹。不過,因為是公衆,是以跟上司開玩笑,反而忌諱更少。
2009年2月1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與13位基層群衆代表座談。《南方周末》報道說,溫家寶與被稱為“大學生’豬倌‘”的秦英林代表聊到了養豬補貼等政策。溫家寶問他:“最近豬肉價格怎麼樣?”“上一周我們的肉價是13.2元,這周降到11.8元。”秦英林說。
沒料到溫家寶的神情嚴肅起來,秦英林吓了一跳。“看我這麼一句話,說得總理特别不愉快。”秦英林回憶,“大約有一兩秒鐘,空氣都凝固了。”他趕緊補了一句:“總理的情緒不能跟着肉價走。”溫家寶重複了一遍這句話,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