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溪湖畔,水天一色。
步入孝義東義煤電鋁集團公司廠區,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和草坪映入眼簾,放眼望去,藍色廠房、黃色交通标線、綠色植物、紅色的花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五彩斑斓。
“對于焦化企業來講,潔淨的廠區環境意味着低排放、低污染的明顯效果。”該公司董事長穆錦珲将“環保是一項良心工程”這一智語,刷寫在廠内多處關鍵位置。
無獨有偶。孝義金達煤焦公司封閉的精煤大棚旁,種有一片菜園,蕃茄、白菜等應有盡有。“這裡所有的菜供應職工食堂,大家吃得安心、開心。也叫自給自足嘛!”備煤工廠中的房間負責人姚守才說。
“儲煤大棚長385米、寬89米、高38米,通過全封閉傳送,做到零污染,不僅節約成本,更是綠色發展的展現。”姚守才介紹。
“焦化産業必須綠色發展。”孝義市工信局局長梁洪感慨地說,近年來,孝義焦化行業“上大關小”,千萬噸級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整合全市焦化産能,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同時,延伸産業鍊條,全面提質增效,實作企業向創新型、高端集約型和綠色環保型方向轉變。
一次性餐具、手套、餐布、拖鞋、食品包裝袋……孝義市金晖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展櫃裡,一系列塑膠制品,見證着孝義焦化行業的綠色科技轉型。
“這些産品可完全自然降解,無毒無異味,對人體安全無害。”公司負責人李雅娟介紹。金晖兆隆是金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屬于尋求轉型、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綠色經濟的轉型項目。“我們生産的新型環保塑膠原料占全球産能的15%、國内産能的33%。成品已獲得國内外行業權威認證、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資源型企業轉型,在“另起爐竈”同時,更緻力于讓“老樹開新花”。焦化行業高耗能,推進餘熱發電;焦爐瓦斯污染空氣,延長産業鍊,将其變成液化天然氣、甲醇、合成氨等;濕熄焦耗水産污,上馬幹熄焦技術……
焦化行業發展經曆人工化、機械化、電氣化階段,現正朝着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轉型、技術更新的進步在不斷重塑焦化行業。”穆錦珲認為。
常信煤礦總部的實時畫面中,115公裡外的地下200米中央變電所内,防爆式軌道巡檢機器人,正在利用5G技術進行視訊與資料傳輸。
“智能機器人井下作業是智慧礦山一大亮點,我們要打造全國第一家無人化智慧礦山。”常信煤礦出資方、孝義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鄭鵬信心滿滿。
從2020年起,鵬飛集團全面開展5G智慧煤化工建設,成立“5G+智慧煤化工聯合實驗室”。項目經營實作整體減員幅度50%以上,營運成本降低12%,生産成本降低20%以上,生産效率提高40%,能源轉化率提高44%以上;實作遠端控制、現場無人化生産。
孝義市金達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銘亮對自主研發全封閉拱形精煤大棚的智能化比較滿意。他告訴記者,大棚儲煤量大,運輸過程中運用PLC自動化配煤控制系統,通過全自動刮闆取料機,實作現場無人操作,解決運煤連續性、大型化作業難題,有效提高配煤準确度和均勻性,節煤成效顯著,減少大氣粉塵污染。
據該公司營運資料分析,這座大棚每年可節約煤量達1萬至2萬噸,備煤系統自動化對錯峰采購精煤起到重要作用。僅2020年冬季,公司在煤價較低時提前集中采購20多萬噸精煤,成本減少2000餘萬元。
如今,孝義焦化産業在省内率先進入大型現代焦爐時代,持續推動焦化行業裝備改造更新和綠色循環發展,全力打造全國最強、環境最好、産業最優、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焦化産業基地。
本報記者燕中興
(責編:溫文、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