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欲“争雄蘇南”,丹陽除了“眼鏡之都”還有哪些牌可打

澎湃新聞記者 袁傑

提到江蘇鎮江丹陽,除了“眼鏡之都”這一“金名片”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什麼?

曾經還有“蘇南強縣”這一标簽。論經濟總量,丹陽在經濟大省江蘇縣域中穩居前十,不僅在鎮江下轄的6個區縣市中位居第一,在周邊區域也是“實力擔當”。然而,近些年,丹陽不斷被蘇中的海門等後起之秀趕超,曾經領先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

地處蘇南的丹陽,經濟體量占鎮江全市1/3左右,堪稱鎮江的“區域長子”。是以,丹陽強則鎮江強,丹陽的發展也事關鎮江在滬甯線及長三角的崛起。今年二三月份,馬明龍履新鎮江市委書記後不久,兩次前往丹陽調研,并對丹陽提出了“争雄蘇南、争雄長三角”的新目标。

臨近年底,這張“答卷”的成績如何呢?

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等媒體表示,丹陽“産業強市”戰略絕對不能動搖,除了做大做強眼鏡、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特色産業外,還大力推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材料等新興産業的崛起,形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态勢。

扛起“重返蘇南”擔當

丹陽堪稱蘇南老牌明星縣市,尤以眼鏡産業為地标産業,形成了獨特的“丹陽一日配鏡遊”現象。

據丹陽市經發局副局長趙順群介紹,作為“中國眼鏡之都”,丹陽從事眼鏡産業及相關配套的工貿企業有16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目前,丹陽年産鏡架數量約占全國的1/3,年産鏡片量占全國3/4、全球的4成左右。

丹陽眼鏡能夠持續“亮眼”四十年,源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疊代。比如當地知名的明月鏡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合作,成立了國内鏡片行業首個院士工作站與眼鏡光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些重大的事件報道現場,比如珠峰高程測量、‘奮鬥者’号潛入萬米深處,央視直播記者戴的都是我們的鏡片。”該公司董事長謝公晚說。

然而,在“丹陽眼鏡”持續風光的背後,丹陽經濟近年來卻遇到了一系列挑戰,當地的産業轉型更新也遭遇了陣痛。經濟總量上,丹陽原本穩居江蘇縣級市第一方陣,但這兩年,南通代管的啟東、如臯等縣市正在上演“後來居上”的好戲。

是以,如何重振雄風,實作“重返蘇南”,是丹陽決策層思考的重點課題。

瞄準“滬甯線高附加值産業基地”,靠什麼

在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更新的同時,丹陽也在瞄準新興産業。據介紹,近年來,丹陽的新材料産業年均增幅在30%以上,20多項技術達國際先進水準,有望形成千億級的産業闆塊。

還有新能源産業。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在和記者交流時介紹,樂能電池董事長丁建民,早年做家紡,後來投身新能源産業。沒有核心技術怎麼辦?丁建民一次次“打飛的”到國内各大高校拜師學習,深耕十年,終于研制出全球量産粒徑最小的納米球形磷酸鐵锂,這是新能源汽車動力裝置的重要原材料。

同樣,曆經多年持續深耕,成長于丹陽的魚躍醫療,正在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代表。據公開報道,今年上半年“戰疫”期間,通過對生産線的增加,魚躍醫療紅外線體溫計的日産能,從原來的8000台增加至3.3萬台,感控消毒産品産能從每天的8噸增加至60噸。目前,魚躍醫療正立志打造成在全球有話語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叢集。

黃春年表示,丹陽堅持“産業強市”戰略,堅守實體經濟,打好項目建設、集聚集約、金融助推、效能提升四手牌,打造“滬甯線上高附加值産業基地”。

融入甯鎮揚,對接蘇錫常

丹陽地處長三角城市群,位于滬甯線的中心節點,從地理位置上看,恰好位于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交彙疊加地帶。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加速期的當下,丹陽也迎來了“左右逢源”的新機遇。這首先得益于丹陽已擁有的、較為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京滬、滬甯鐵路均穿丹陽而過,滬蓉高速、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城,常州機場也坐落境内。面向“十四五”,“我們正加緊謀劃融入甯鎮揚、對接蘇錫常的快速通道建設。”黃春年說。

鐵路方面,揚(州)馬(鞍山)城際、鎮(江)宣(城)鐵路将在丹陽并線設立丹陽西站。丹陽還在争取“上海-蘇南碩放機場-常州奔牛機場”的小城際,能經丹陽延伸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作為蘇南工業經濟重鎮,丹陽還将在鎮江“産業東翼”崛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鎮江向東對接蘇錫常和上海的産業“橋頭堡”。此外,丹陽還與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主體——中新集團多次磋商,探索跨區域共建園區,打造一座産城融合智慧新城。

責任編輯:李克誠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