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馬成癡,開設馬場
2020年11月30日淩晨1點,虎哥走進馬房,見着馬兒,向它們吹一聲口哨打個招呼。
類似這樣的深夜,總能在馬房見到虎哥的身影。“每隔幾小時我就要去馬房看一下,讓馬站起來,觀察它的情況,然後摸摸耳朵摸摸肚子,聽一聽。”
圈裡人深知虎哥愛馬成癡,不但着迷于馬場馬術還愛馬疼馬。他能摸透每一匹馬的脾氣,也能從馬豎起的耳朵、龇起的牙齒和其他細微的反應來讀懂馬的語言。因為愛馬,虎哥總是對馬匹輕聲細語,他說,馬喜歡低沉而溫柔的聲音。
2001年,深漂小夥虎哥放棄外貿生意到郊外野騎,一方面緣自西北漢子的馬背情結,另一方面是想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尋找合适自己的解壓方式,虎哥說:“就圖個快樂”。出于對馬和馬術運動的熱愛,2003年,虎哥學習馬場馬術,還擁有了自己的馬匹,購買的馬匹寄養在别家馬場。直到2016年,虎哥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建設起了馬場。
當上了馬場主的虎哥随後決定獨自一人搬到馬場附近,租下一間農家小院,過上了白天起床喂馬劈柴、半夜起床溜達馬房的惬意生活,他說晚上必須得檢視馬匹無恙才能安心入睡。
最初虎哥的馬場裡有20多匹馬,由于經驗不足,不僅購馬吃虧上當,在飼養過程中也栽過跟頭。讓虎哥印象深刻的是當年“王子”腸梗離去。“王子”在虎哥眼中是一匹既漂亮又優秀的馬匹,将來進入賽場肯定能賽出好成績。因為對愛馬“王子”照料的疏忽,虎哥懊惱不已。從此虎哥養成了每隔幾個小時就進馬房檢視馬匹的習慣。
“也是多年來一點點地積累經驗,我現在在這行業裡慢慢成熟起來了。”
回歸到自然裡,與馬交朋友
馬蹄重重地踏入泥地,健美的四肢有力地奔跑,鬃毛在風中肆意飄揚。虎哥騎在馬背上躍過障礙欄,馬匹起蹄之時,濺起泥屑。“從前覺得騎馬很威風很潇灑,現在更多的是追求那份自在感。”
在深圳,還有不少和虎哥同樣的“都市牧馬人”,會選擇在周末或者假期,從深圳中心出發,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馬場,開啟一場身份切換之旅,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轉變為随風馳騁的騎馬人,體驗着回歸原野的快樂。
馬友相聚在馬場,分享生活與騎馬心得,抛開城市喧嚣與工作煩惱,總讓人樂此不疲。虎哥說:“現在的都市人喜歡到大自然環境去放松自我。馬場馬術是一項奧運項目,是唯一不分性别、不分年齡、同場競技的一個項目。很多人也想嘗試馬術運動回歸到自然去。”
馬場馬術是騎乘藝術裡的最高境界,而要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虎哥認為通過學習提升騎乘技術“讓馬舒服,它才會跟你交朋友”。人馬之間的夥伴關系,隻有通過和諧相處,才能感受得到。如果隻拿馬當工具,馬是不願意給予回報的。騎馬者應該下功夫去照料馬匹:關心它的草料,關心它在訓練後的狀态,因為這些直接關系到馬匹的骨骼、筋腱、蹄質。虎哥一邊擦着馬靴一邊說:“騎馬之前,我們擦擦靴子,這是種禮儀,其實馬兒也懂,你對它關心,反過來它也會回報你。即使是有潛質的馬,也必須經過細心調教才能成為一匹好馬,騎馬者要在不斷提升的調教過程中去尋找并建立互相信任和舒服的感覺。”
對于馴養過的純種馬、國産馬、退役賽馬,虎哥如數家珍。上個月,虎哥的馬場裡來了新朋友——兩匹來自英國的設特蘭小矮馬,虎哥對它們喜愛有加,喜歡帶着它們在馬場散步。“目前,馬術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特别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這項運動中來,也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多建設馬場,把馬術普及開來。”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高永佳 實習生 鄧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