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關查獲火蝾螈
近日,北京海關在對一件來自境外的包裹進行X光機圖像檢查時,發現了異常:郵件内裝有一個塑膠快餐盒子,盒子内部是潮濕苔藓、蕨類植物,十幾個類似蜥蜴的爬行動物簇擁在裡面。經鑒定該動物為火蝾螈,其中雌性活體9個、幼崽10個,是典型的外來生物。

雌性火蝾螈已具有交配、繁殖能力,幼崽是否是雌性在運輸途中産下,存在疑問。但這不是重點,火蝾螈作為外來生物,一旦在我國安家落戶,将對本土小型爬行動物造成巨大威脅。
這次查獲的火蝾螈體長15-25公分、重40克左右;體表大部分呈黑色,有黃色斑紋或斑點點綴在背部,部分個體全身為黃色或黑色,偶爾還能看到一身為紅色、橙色或白色的個體。火蝾螈主要分布在中歐和南歐海拔400-1000米的區域,其中以德國和荷蘭數量最多。
事實上,我國海關近年查獲的外來物種明顯增多,單單是今年就查獲了多次巨人恐蟻、鬥牛犬蟻,無一例外都是從境外郵寄過來,而收獲位址有時寫得含糊不清,有時則把普通購物者的郵件調包,手段層出不窮,對我國海關從業人員帶來巨大壓力。
2、火蝾螈可怕之處
火蝾螈之是以可怕源于它的幾個特殊本領,這也是多個國家對它嚴防死守的原因。火蝾螈肢體有再生功能。曼徹斯特大學生物學恩裡克教授,研究火蝾螈時先切斷它的四肢,但不到一個月火蝾螈身上重新長出了四肢。
小蝌蚪切除尾巴後,一般9天後也會重新長出,但變成青蛙後就會失去再生功能。火蝾螈卻不同,再生功能幾乎伴随着它的整個生命周期,隻是幼年、青壯年時再生速度快、所用時間短;等到了老年,火蝾螈細胞、組織老化,再生周期延長、速度低下,這符合自然規律。
順便說一下,火蝾螈為何能再生。科學家發現當火蝾螈感覺到肢體缺失後會釋放出一種酶,該酶能促進一種“芽基”的細胞組織協同其他組織細胞重新進入複制、生長模式,最終完成肢體再生。目前前沿科學正對火蝾螈進行更深入研究,以期待将重生技能應用在人身上。
火蝾螈另一個技能是釋放毒液,靠它對付一般的小型昆蟲、爬行動物可謂“降維打擊”。火蝾螈頭部及背部皮膚上有很多斑紋,大量毒腺就附着在上面。當火蝾螈遇到危險或被抓住時,毒腺會分泌出一種含有大量神經蝾螈堿毒素,被毒素浸染後常有肌肉痙攣、高血壓及換氣過度等症狀。
整體而言,火蝾螈毒素對人副作用不算太強烈,對蜘蛛、蚯蚓及蛞蝓往往能一擊緻命,但毒素不能噴灑到人的眼睛上,容易引發失明。
火蝾螈壽命長,而且繁殖能力強悍。火蝾螈壽命一二十年不成問題,德國亞曆山大·柯尼希博物館裡的一條蝾螈活了50歲。壽命長意味着它們有足夠多的時間繁殖,成年火蝾螈一次可産下30、40隻幼崽,最高能産下60個。這些火蝾螈幼崽3個月後就能吃掉一個大蟋蟀,等毒腺發育成熟後,甚至能吃掉一隻青蛙。
我國幅員遼闊,地球上絕大部分生物都能找到适宜生存的環境,也就是說火蝾螈大機率活下去。然而,火蝾螈鬥争力強,處在小型爬行動物鍊條頂端位置,而且我國并不确定有克制它的天敵。一旦入侵我國很可能短時間内大量繁殖,對蟋蟀等小型昆蟲帶來滅頂之災。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