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山之南,湘水之畔,有個1700多年曆史的縣邑--我的家鄉祁陽。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文化底蘊深厚,鄉風民俗淳樸,自然景觀秀美。
滔滔湘江,像一條五彩的絲帶從祁陽境内飄過,把祁陽的美景連在一起,像一串閃亮的珍珠,光彩照人。下面大家随我一起領略祁陽的美景吧。
沿湘江進入祁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滴水老街。滴水老街是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群,這裡曾商賈雲集,鼎盛繁華。而今,青磚、黛瓦、門樓、青石闆街道儲存完整,雖飽經曆史滄桑,依然粗犷古樸,别有韻味。是拍攝人文照片、古風人像的絕佳景點。
與滴水老街緊鄰的是茅竹鎮三家村的德輝景區。德輝景區是多功能一體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企業,景區内百花竟放,亭台倒

映,沿江觀景吸引了大批遊客,是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夢幻花海,光影樂園”是當地有名的“網紅打卡地”。
從德輝景區往東經過望夫岩,穿過浯溪水電站,便來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浯溪碑林風景名勝區。景區内三峰疊起,怪石嶙峋。唐代詩人元結撰文,顔真卿正書的《大唐中興頌》摹刻于溪畔的石壁上,因其“文絕、字絕、石絕”被譽為“摩岩三絕”。景區内有自唐代以來文人雅士留下的石刻505塊,是我國罕見地露天碑林。千年文脈,凝聚浯溪,名播華夏,聲動全球,浯溪是書法石刻的寶庫,是文化藝術的殿堂。“楚山水之勝首潇湘,潇湘之勝首浯溪”,到祁陽一定要來浯溪看一看,感受碑刻文化的藝術魅力。
在湘江和祁水的交彙處,有一座為紀念舜帝“泛湘江巡祁陽”而建的“潇湘樓”,這裡曾是文人墨客聚會的地方。登樓遠眺,江水浩渺,遠山如黛,令人心曠神怡。
與潇湘樓遙遙相對的是聳立在“萬卷書岩”上的“文昌塔”。始建于明萬曆元年,塔身七級八方,飛檐翹角,結構精巧,獨具神韻。傳說“文昌塔”能保佑祁陽文風昌盛,科甲蟬聯,人才輩出。
站在文昌塔向東遠眺,便是“太白峰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峰景區景點繁多,有白鶴雲屏,太白雲霄,龍潭飛瀑,山花笑天等等。距今1.85億年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瀕危動物—挂榜山小鲵、名揚四海的祁陽石都在該景區。漫步景區,宛若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從文昌塔沿湘江往南10公裡,有一個四面臨水的小洲—鴨婆洲。鴨婆洲樹木蔥郁,環境優美。建有度假酒店、遊樂場、水上樂園、農家樂等休閑娛樂設施。景區内的古民居規模宏大,儲存完整,是集旅遊、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遊勝地。2017年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曆史古村。
龍凼景區位于陽明山脈、大江水系的源頭,是祁陽縣瑤族聚居區之一。景區内流泉飛瀑如織,水潭星羅棋布,古樹遮天蔽日,山崖怪石嶙峋。大竹山瀑布、黃泥坳瀑布從峭壁奔瀉而下,蔚為壯觀。這裡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是探險、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從龍凼沿河而下,經過三聖湖景區,九泥茶場,八廟溫泉,在白水鎮彙入湘江。白水鎮的竹山村是全國文明村,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祁劇的發祥地。竹山的王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總體格局完整,規模宏大。近年來,竹山村招商引資,建成了集觀光、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祁劇演藝廳、祁劇廣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祁劇愛好者前來觀光旅遊,尋根問祖。
與竹山村一江之隔的潘市鎮龍溪村象牙山腳下,有一座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儲存完好古民居—龍溪李家大院。院落采用磚木結構,青磚灰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整個大院有1200多個花窗,150多個柱墩,刻畫的花鳥魚蟲,瑞獸圖騰,戲劇人物無一重複,儲存如此完整、完美的古民居,在國内實屬罕見。因而,龍溪李家大院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國家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示範村。
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陶鑄同志的故居坐落在龍溪李家大院以北祁山深處的陶家灣村。此地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四周群山綿延起伏,門前的石洞源水庫波光潋滟,清澈見底。“最憶故園秋色裡,滿山楓葉豔驚霜”,陶鑄同志的《東風》詩,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和贊美之情。
祁陽的美景很多很多,歡迎大家來祁陽,我在祁陽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