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唐
|編審:蘇睿
又一個被“吃貨”送上寶座的億萬女富豪來了!
1993年,一個42歲的下崗女工自籌1.2萬元,靠一個爐子、一口鍋開啟了“鹵菜事業”;如今,這份鹵菜事業已經從一個攤位成長為市值超過75億的“鹵菜帝國”。
她的名字,叫徐桂芬;這個鹵菜帝國,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煌上煌”。
根據6月22日收盤價23.27元/股計算,徐桂芬家族已正式踏入億萬富豪行列。
僅在2019年上半年,煌上煌營業收入達到11.69億元,這一數字相當于2017年的全年業績。同時,現在煌上煌在全國擁有3000多家店,每年新店增加不少于800餘家。
徐桂芬的傳奇經曆,書寫了一部中年下崗女工翻盤史,也诠釋了什麼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前半生的“兩起兩落”
其實,煌上煌的創辦并不是她第一次“逆襲”。
1951年10月,徐桂芬出生在一個并不算拘謹的家庭:雖然兄弟姐妹八個,但因為老爸在蔬菜公司任職,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家裡從沒為食物發愁過。除此之外,母親每月也有3元工資補貼家用。
但在特殊時期,父親突然成了“牛鬼蛇神”。
被關進“牛棚”的父親每日叫苦不疊,家裡的蔬菜成了奢望。那時候,家裡大小10張嘴,全靠母親3元工資撐着。眼看着,母親的頭發越來越白。
那年徐桂芬15歲,已經到了懂事的年紀,家道“中落”讓她動起了賺錢養家的心思。可是作為一個小姑娘,也不能去車站賣力氣,能幹什麼呢?
她靈機一動,想到雖不能賣力氣,但可以在賣力氣的人堆裡賣大碗茶!很快,南昌火車站旁邊出現了一個賣茶姑娘。
徐桂芬每天一手提着水壺,一手端着茶碗,在大街小巷不停穿行。每碗茶賣一分錢,一天下來總能掙個三五毛。這對于已經“揭不開鍋”的家庭來說,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賣茶的日子沒過多久,“我們也有一雙手,不在城裡吃閑飯”的号召就來了。
17歲那年,徐桂芬來到了奉新農村接受勞動改造。在那裡,她過上了農婦的生活:下田插秧、下地種菜、上山砍柴……
在這裡,徐桂芬一待就是5年。從小沒吃過這份苦的她身體日漸消瘦,病也越來越多。好在當時有“下鄉青年生病可以申請回城”,于是母親四處托人,總算為她弄到了一個回城名額。
1973年,徐桂芬回到了南昌。
· 上世紀的南昌街頭
命運就像跟她開了個玩笑。在徐桂芬的青春期裡,家庭的不幸和國家的苦難結伴掠過,還未長大的她便見識了命運的殘酷。
但是回到南昌後,命運第一次給了她一點甜頭。
1976年,父親機關補員讓徐桂芬有了第一份固定工作——到蔬菜公司下屬一個菜市場當營業員。
這是個苦差事,不光每天與爛菜葉子、蒼蠅蚊子打交道,還要從天亮幹到天黑。可徐桂芬卻非常喜歡這份工作,總是熱情地吆喝,主動招攬顧客。長此以往,她的菜總是比别人賣得好,賣得快。
這是她第一次展示做生意的天賦,後來這個天賦幫她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
1979年,她被調進南昌市肉食品公司,1984年又被任命為門市部經理。就這樣,徐桂芬又經曆了一段順風順水的日子,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
伴随着“心若在,夢就在,大不了重頭再來”的歌聲響遍大街小巷,徐桂芬也沒有躲過下崗潮,42歲的她在1993年正式下崗。
在并不長的前半生中,徐桂芬經曆了兩起兩落。然而坎坷的命運并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愈發堅韌。
出攤!故事才剛剛開始!
既然“鐵飯碗”端不成,幹脆橫下一條心,趟出一條自己的路!
當時,南昌的鹵菜市場主要由溫州人和潮州人壟斷,溫州人的鹵菜雖然品種豐富,但味道清淡,而潮州人的鹵菜品種較為單一,徐桂芬發現了商機,決定集兩者的長處來做鹵菜。
下崗這一年,徐桂芬東拼西湊,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家當——1.2萬元。她用這筆錢在南昌繩金塔附近開了一家名為“煌上煌烤禽社”的店面。8平方米的鋪面,外加兩三個店員,徐桂芬的創業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 如今的煌上煌已經頗具規模
萬事開頭難。在開店初期,徐桂芬就遭遇了鹵菜師傅不辭而别的痛楚,這讓本就客人不多的鹵菜店雪上加霜。
這件事讓她開始重視專利技術和鹵菜的品質。在此後的時間裡,她不斷學習走訪和收購配方,讓煌上煌鹵味菜的口味不斷改進。
之後,她取各家之所長,在醬鴨中加入了草果、黨參等30多味中藥。為了調研市場,她親自拿着醬鴨到街頭請路人試吃,再根據回報進行改進。就這樣,她研究出了拳頭産品“皇禽醬鴨”。
皇禽的問世為徐桂芬打開了突破口,從此之後,煌上煌有了清晰的市場定位,也有了回頭客。通過食客們口口相傳,漸漸的,徐桂芬的鋪面門口排起了隊。
在之後的過程中,徐桂芬就是在不停地解決困難,一點一點地付出。她的“煌上煌烤禽社”逐漸被南昌人認可,成為百姓家平日用餐、節日聚會、待客宴請時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完成了原始積累。
徐桂芬不光重視口味和品質,在營銷方面,她也是那個年代的“天才”。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全國都在抗洪救災。此時的徐桂芬順勢推出了“抗洪救災,七折義賣”的活動,将3天活動所得全部捐給災區。
後來在回憶起這場活動時,她說:“黑壓壓的顧客就擠到我的門口來,購買我的産品,嘴巴還念着:我們不僅嘗到了煌上煌的美味,還為我們的災區獻上一份愛心,值!雖然這個義賣3天賠去了10多萬塊錢,說心裡話有點心疼,但是這個廣告效益是用這些錢根本就買不到。”
很快,煌上煌占據了南昌乃至江西鹵味企業的頭把交椅。
不過,徐桂芬還有更大的野心等着去實作。此時,她的目光早已超出了江西,看向了全國。
中國鹵味第一股上市!
曾有記者在手記裡寫過對徐桂芬的印象——
“做事雷厲風行,說幹就幹;說話直來直去,從不拖泥帶水;性格率真豪爽,能屈能伸;敢愛敢恨,獎罰分明。”
這樣的性格,幫助她将煌上煌帶到了全國人民面前。
從1995年起,煌上煌開始了連鎖經營。僅過了3年,連鎖店就發展到了130多家。這些門店不光在全國開枝散葉,還為徐桂芬帶來了1357萬元的銷售收入。
為了保證産品品質,徐桂芬還從“源頭”下手,搞起了養殖業。煌上煌建立了300多個村級畜禽、水産養殖基地,加工的農産品包括豬、牛、羊、兔、鴨、雞、鵝、水産、蔬菜等。
煌上煌與絕味和周黑鴨并稱“鴨脖三傑”,但配置如此齊全産業鍊的,隻有徐桂芬的煌上煌。
在與農戶簽訂合同的時候,徐桂芬不光會負責農戶的銷售管道,還能向農戶提供優良種苗、标準飼料、養殖技術,以及宰殺基地和冷藏裝置。在這條“雙赢”的政策裡,她帶動6.8萬農戶走上富裕之路。
2007年,經國家權威機構評價,煌上煌品牌價值就已經達到34.62億元。2012年9月,煌上煌作為醬鹵第一股登陸了中小闆。
徐桂芬說,這是她的第二次創業。
2016年,煌上煌市值漲到120億,徐桂芬全家身家也一舉突破70億。
有記者評價道,煌上煌之是以能從一家小小的鋪面變成“鹵味帝國”,與徐桂芬踏實勤勞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她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隻要開口講話那就是直奔主題、就事論事,一般不了解和不熟識她個性的人。在煌上煌的食堂裡,也能看到她與員工們一同津津有味地吃着公司的大鍋菜。”
是的,踏實肯幹就是徐桂芬的标簽。如今,雖然她的身家超過億萬,但都是一隻鴨子一隻鴨子賣出來的“辛苦錢”。
不過,說起以後的目标,這個勤勞的女強人依然“難言滿足”:“我希望,把我們的煌上煌打造成中國第一品牌!”
頓了頓之後,她又對記者說道:“為振興中華民族食品工作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