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咖啡豆在上海“環遊”世界

作者:春河月亮
雲南咖啡豆在上海“環遊”世界

标有“CHINA”字樣的雲南佐園咖啡與來自美國的經典咖啡品種一同亮相第三屆進博會。新華社記者 許曉青 攝

新華社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王婧媛、許曉青)悶蒸、聞香……近日在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的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身穿佤族傳統服飾的雲南咖農葉萍動作熟練地沖煮出一壺熱氣騰騰的咖啡。

“我要抓緊時間,多喝兩杯咖啡。雖然很忙,但這裡是上海呀,要抓緊機會!”葉萍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

她種植并加工的咖啡豆本月中旬起在星巴克臻選門店上市。這款名叫“天佐之合”的綜合拼配咖啡豆,也包含有葉萍的好友、另一位知名雲南咖農番啟佐生産加工的豆子。值得一提的是番啟佐的“佐園咖啡”還曾随星巴克品牌進駐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公共服務區及新聞中心,雲南咖啡的風味毫不遜色于同期亮相的其他外國咖啡。

從上海出發,這些來自雲南的咖啡豆不僅面向國内消費者,還可能在上海舉辦的各類國際展會上為海外人士熟知。

“我一直想把我的咖啡豆帶出雲南。”葉萍告訴記者,她來自雲南普洱市孟連縣,種植咖啡已有12年之久。她原本是一名茶農,為了增加土地使用率,2011年她與親友在孟連成立合作社,開始種植咖啡。

雲南氣候宜人、環境優越,适合咖啡生長,然而葉萍的經曆卻并非一帆風順。咖啡的收成周期很長,有時需要三四年,對她而言,在起步階段就是一筆較重的經濟負擔。此外,選用什麼肥料?如何照料幼苗?起初,并不了解咖啡的她對此一無所知,種下的咖啡樹,首季幾乎是顆粒無收。

普洱當地有超過20萬名咖農,其中不少也曾面臨與葉萍類似的困境,為扶助咖農,當地建立研究機構,并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教育訓練,幫助雲南咖啡發展。跨國咖啡企業也向當地咖農捐助肥料和加工裝置等,并建立咖啡種植示範基地,為咖農提高産量和品質分憂。

雲南咖啡豆在上海“環遊”世界

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展示雲南咖啡的日曬場景。新華社記者 王婧媛 攝

經過蟲害預防、肥料使用、杯測等一系列教育訓練後,葉萍的咖啡種植終于步入正軌,并在當地的生豆大賽中奪冠。然而,當時雲南咖啡仍然缺乏市場知名度,“很多人聽到‘雲南咖啡’,還是會搖頭”。

據雲南普洱近2000公裡飛行航程的上海,擁有超過7000家咖啡門店,人均每年喝掉20杯咖啡,咖啡産業欣欣向榮。今年上半年舉辦的首屆上海咖啡文化節,通過一系列大資料分析,透視了這座城市的“咖啡魔力”。

為了精進咖啡種植技術,葉萍多次來到上海,參加咖啡展銷會等,交流學習。長期從事咖啡豆貿易和零售的網友“喝咖啡的小胖子”點贊這些雲南咖農,認為他們勤奮好學,幾乎每個人都融入了“上海咖啡圈”。海派特色的咖啡文化,也為葉萍帶來很多收獲,結交到天南海北的專業人士,也促使她的咖啡豆品質更上一層樓。

“在上海看到了很多咖啡店和咖啡豆。”她說,“對照上海的咖啡,我在加工處理時就會更精細一點。”經過參考和學習,她的咖啡豆在口感上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她帶領的普洱天宇合作社,擁有221戶咖農,咖啡豆年銷售額數百萬元人民币。

雲南咖啡豆在上海“環遊”世界

雲南咖農葉萍(右)在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展示手沖新一季雲南咖啡。新華社記者 王婧媛 攝

“上海消費者對于雲南咖啡非常熱情。”葉萍希望,上海的咖友也能喜愛今年這一季的“天佐之合”綜合豆。“通過上海,相信我的咖啡之路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遠。”

星巴克為“天佐之合”設計的豆卡上寫道:可可皮與柔和草本般的平衡風味,尾韻如增添香料的甜栗子一般。下個月,上海将舉辦第四屆進博會,“天佐之合”咖啡豆是否會精彩亮相,上海很多咖友也在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