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出名的精神病人

清朝乾隆年間有個精神病人,叫王肇基,你說多氣人,姓“王”卻不姓“皇”,要是姓“皇”就衣食無憂,也就不會有這段千古奇聞了。

王肇基雖然有精神病,卻特别想做官,白天想,晚上想,做夢也想。可他科考無法入仕,怎麼辦呢?眼看人家做官的飛黃騰達,三妻四妾,光宗耀祖,他不甘心,我王肇基一表人才,怎麼能家徒四壁,隻有一個老婆嗎?于是他絞盡腦汁,哎呀,真的想出了一個辦法,可是沒想到這個辦法要了他的小命。

清朝最出名的精神病人

清朝文字獄非常恐怖,人們不敢亂說話,官員流行拍馬屁,乾隆的寵臣和珅天天在乾隆面前拍馬屁,讨歡心,得到乾隆無數賞賜,乾隆也對和珅的A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緻和珅家财萬貫,富可敵國。

王肇基洋洋灑灑地寫了一份頌書,議論清朝大事,還另辟蹊徑,人家是拍乾隆馬屁,他是拍皇太後馬屁,還寫了一副恭祝皇太後萬壽無疆的對聯,皇太後是乾隆的長輩,乾隆對她也敬重有加,王肇基希望以此能對乾隆表忠心,讓乾隆喜歡他。

他得意地把頌書交給官府。這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當時獻頌書的人不計其數,想當官的人如滿天繁星,可他錯在哪裡呢?有人說他拍馬屁不夠響,在其它馬屁面前就相形見绌了;也有人說,他表面溜須拍馬,實則譏諷;更多史料把他當成瘋子做了一件傻事。

清朝最出名的精神病人

  清朝是個封建王朝,以儒家文化為主治理國家,封建思想非常嚴重,孔孟在當時是聖賢,他們的任何觀點任何言行永遠是正确的,誰要是敢不服,就是神經病,重則死刑,私底下也無人敢議論孔孟的一句不是。王肇基雖然拍了皇太後的馬屁,卻說了孔孟的壞話,犯了大忌。

當時的汾州府同知(知府的副職)圖桑阿閱讀王肇基的獻書之後,就做出“錯雜無倫,且有毀謗聖賢,狂妄悖逆之處”的批語,看到王肇基拍皇太後的馬屁的文字,感覺他挺“正常”的,可他又批評本朝支援的孔孟,“類似瘋癫”,到底怎麼回事?正常又不正常?甯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于是圖阿桑将王肇基押入牢房,嚴加看管。

在圖阿桑眼裡,王肇基是一個歪門邪道的怪物,如果他穿越到21世紀,就不會那樣想,說不定覺得自己比王肇中還不正常。可是世上沒有如果,有幾人能逃脫時代的限制。

清朝最出名的精神病人

汾州知府向巡撫大人阿思哈報告王肇基獻書之事,阿思哈看了王肇基的獻書,不僅産生圖阿桑那樣的疑問,還把重點放在王肇基妄議國家大事這方面。

阿思哈審問的時候,就質問王肇基,國家大事是此等小民議論得了的,還包含譏諷嘲笑之意!從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平民百姓不能公開讨論國家大事,輿論管控得非常嚴厲。而王肇基不僅敢議論國家事務,而且還敢有意無意的嘲諷文武大臣。

  阿思哈納悶了,眼前之人一介布衣是如何知道這些國家大事呢?王肇基的回答或許已經解開他變成精神病的原因。王肇基說自己在各處當長随時,有從《京報》上看來的國家大事,有說閑話聽來的。也就是說王肇基做過官吏的仆役,也算跟着主人在官場摸爬滾打過,什麼官場腐敗沒見過?

史料雖沒有記載王肇基如何變瘋,但是此人是在官府做仆役之後才精神失常的,他看見了什麼,又受到了什麼刺激,不妨假設一下,他看透了官場的醜惡,是以把希望寄托在乾隆身上,這也說得通為何他想讨好乾隆,卻對孔孟不滿,對國家大事不爽,對文武百官不信,甚至讨厭。

 

清朝最出名的精神病人

  王肇基原以為獻書能讓乾隆看上他的才華,知道他的一片衷心赤膽,可是乾隆不需要敢于批評的知識分子,哪怕樂意拍他的馬屁,他有一個假裝批評的金絲雀——紀曉岚就夠了,封建國家哪能容不下真正的批評。

乾隆閱完阿思哈的奏折和王肇基的獻書以後,也認為王肇基,“竟是瘋了而已。此等匪徒,無知妄作,毀謗聖賢,編捏時事,病廢之時,尚複如此行為,其平昔之不案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見,豈可複溶于光天化日之下?”

乾隆還認為王肇基是“編捏時事”,而阿思哈第一次看到王肇基的獻書,并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他在狂妄地議論國家事務,為何乾隆在這一點上和阿思哈持不同的意見?說明乾隆并不是每件國家大事都知曉,文武百官也不是所有事都讓乾隆知道。

王肇基最後被官府的亂棍打死,不幸中的萬幸,乾隆隻是認為他是瘋子,沒有株連九族,滿門抄斬。

清朝的文字獄多恐怖,拍皇太後的馬屁還不行,還要恭維儒家文化,稱贊國家大事,不能出現任何譏諷的意思,也不能嘲諷文武百官。是以千萬别拍馬屁,拍馬屁沒有幾個好下場,和珅千古罵名,王肇基變成千古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