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東(1941年生)
當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畫家。
其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繼承了中國寫意繪畫的優良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了厚重、奔放、潑辣的繪畫風格,展現着時代精神。

說到繼承傳統,王培東可謂是家學淵源,得天獨厚。
他的父親是著名花鳥畫家王鑄九,他的老師則是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王雪濤,他們皆是齊白石的親傳弟子。
是以,王培東從小便在父親言傳身教及其師友的濃厚文化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受到了中國畫的親密熏養,由此養成了對中國畫獨特的領悟力。
四十多年的繪畫生涯,王培東一直沿襲着齊白石、王雪濤、王鑄九等老一輩的傳統,更在塑造形象、開拓題材、錘煉筆墨等方面不懈地探索,最終形成自己厚重、奔放、潑辣的繪畫風格。
他畫的葡萄、葫蘆、南瓜、絲瓜、石榴等,筆墨酣暢,蒼勁有力,富有生機。他尤其喜愛畫荷花,縱橫揮灑,意境清新,别具一格。
欣賞王培東先生的作品,總能給人一種不是在看畫,而是在讀詩的感覺。而這些“詩”又是那麼的質樸,那麼渾厚,時不時地飄出一股鄉間田野的泥土芳香。
比如蘿蔔、白菜、高粱、老玉米等都入畫中。這些題材使人感覺他的作品不但是關注自然、關注造化,而且确實是從造化裡邊又補充了很多新的東西。
這大概是與他從父輩言傳身教藝術熏陶的結果,更是祖輩生活繁衍生息的那方水土養育的結果。
王培東先生認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堅持在傳統的基礎上以求藝術的創新。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持走自己的路,并在一直摸索,堅持體裁要深入生活,在表現形式上要大膽創新。”
另外,他還道“寫意繪畫是一個人造的世界,人造的精神自然。一切都是按人意去創造,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然而又不是憑空臆造,他順乎自然而不越矩。這就是中國畫寫意繪畫精神之所在。
當人的精神同宇宙精神融為一體,‘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落筆之際不知我之為物,還是物之為我,亦不知我之為筆墨,筆墨之為我,身與心俱化,這是一個高度自由的境界。‘無法而法’,純任性情的驅使縱情揮灑,不期合于自然而合于自然。一切源于自然,又歸于自然,‘返璞歸真’”。
這些觀點正展現了王培東對中國畫大寫意繪畫規律的深刻認識和藝術追求。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