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九位姓氏,在江浙滬地區最負盛名。當今沈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41%,總人口大約在550萬。

沈,《說文》解釋為山嶺上凹處的積水。甲骨文中“沈”字像投牛、羊于水中形。篆書改為從水冘聲。
又,“沈”源出“冘”。冘,人行走的樣子,像人在門間,是對出門與否猶豫不定。《廣韻》對冘的注解:冘豫不定。冘豫同猶豫,古時冘、沈、由、尤互通。猶豫實是一種獸,即猴也,是一種足短能下地四腳爬走,爬樹迅速,又善于樹枝之間跳躍如飛,但情懦膽小,這類猴早在隋唐以前已滅絕了。
沈人與用牛、羊牲畜投到河中祭天求雨的氏族有關,或者與以猴為氏族原始圖騰的氏族有關。以沈作為氏族名和族徽,沈人所居住過的地方稱沈,圍起了牆圍稱為沈邑,最後發展為沈國,出現了沈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沈姓起源</h1>
沈姓始祖
沈姓始祖——沈季載
沈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赢姓
黃帝後裔實沈氏族初居于山東曲阜之沈猶,後為東夷族一支,故為嬴姓。後來西遷至大夏族之地建沈國。夏興,姒姓夏人奪取嬴姓沈國之地,沈人南遷河南固始寝丘立國。夏滅,嬴姓沈人複國。商滅後,晉國吞并沈土,嬴姓沈人南逃到河南沈丘立國,周昭王南征淮夷時滅國。嬴姓沈氏的曆史至少3000年。
其二:出自姒姓
夏興,姒姓夏人奪取嬴姓沈國之地,建立姒姓沈國。夏滅,嬴姓沈人複國,姒姓沈人南遷至寝丘立國,周朝初為蔣國所滅,姒姓沈人南逃至楚地的沈鹿,成為楚國一邑。姒姓沈氏已逾3000年。
商初,山西南部的姒姓沈氏與嬴姓沈氏的一支遷至四川中部漢源,與黎人混合,成立沈國,戰國時降于秦,逐漸被羌人同化,後來全部融入漢族。
其三:出自姬姓
西周分封文王之子季載于沈,今河南平輿北,也稱聃。公元前506年為蔡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西周昭王時,蔣國吞并了姒姓沈國,以封其子為姬姓沈國。魯炀公封其庶子沈季于沈猶,以沈為氏。沈季随西周昭王南下征伐淮夷,滅了河南沈丘的嬴姓沈國,封其子沈子它于安徽臨泉縣的沈丘集,建立了姬姓沈子國。春秋中葉,楚國滅了兩姬姓沈國。姬姓沈氏有2500年的曆史。
其四:出自芈姓
楚穆王時楚國滅了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貞于沈鹿,今湖北大洪山之麓。兩地的後代均以沈為氏,芈姓沈氏也有2500年的曆史。
外族基因融入
其他姓改沈姓的主要事件有:五代十國時南唐滅閩,王審知後裔因國亡家破多改姓,以遊、沈、葉居多。明清時雲南的壯、彜等族先民,清滿洲人,清高麗人和蒙古人中均有用沈姓的。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多數被同化成漢族西南和東北的沈姓。
<h1 class="pgc-h-arrow-right">沈姓分布</h1>
沈姓分布圖
人口分布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萬激增到550萬,增長了近6倍,沈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遠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沈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上海、安徽、廣東、湖北、福建、四川、河南,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4.5%。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17.8%,浙江緊随其後,為17.2%。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的向外散射的分布狀。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差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h1 class="pgc-h-arrow-right">沈姓血型 </h1>
沈姓血型圖
沈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3.8%,A型占29.2%,B型占28.2%,AB型占8.8%。
<h1 class="pgc-h-arrow-right">沈姓名人</h1>
沈從文
沈從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嶽煥,現代著名作家、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代表作如《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改革家。存有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
沈萬三
沈萬三(1330年—1379年),原名沈富,元末明初,巨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遷至周莊東坨,以躬耕起家,後來憑借周莊特有的地理優勢通,進行海外貿易活動。最終成為“資産巨萬、田産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h1 class="pgc-h-arrow-right">沈姓傳統文化 </h1>
郡望和堂号:沈姓的郡望為吳興。沈姓的堂号主要有吳興、夢溪等。“夢溪”堂号典出宋朝的沈括。沈括博學能文,累官翰林學士三司使。他對天文、曆算、方志、音樂、醫藥無所不通。他開始制造了渾天儀、景表、浮漏等天文儀器,開創了幾何學,尤其是圓和弧的有關定律。著有《夢溪筆談》。
沈姓的重要楹聯有五副:
四聲作譜;三善名堂。
石燈留待;雲巢成編。
永明創體;叔度同流。
汝源流彩;玉渚分華。
人倫師表,豈惟良史之才;匡正名賢,克駕修文之彥。
家訓格言:沈氏家訓以明朝大臣沈煉為最。沈煉,浙江紹興人,嘉靖進士,官做到錦衣衛經曆。他素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剛正不阿,不附權勢,故其訓誡子弟也以此為要。他要求兒子對雄俊才傑之士,應親之敬之;對阿庸無識之徒,則疏之遠之。反對“隻知尋章摘句,雍容于禮度之間”,“因循歲月,時至而不為,事失而胥溺”等不關國事的平庸行為。沈煉之訓,理直氣壯,堪稱明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