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後大罵曰:“俱是汝等亂賊,希圖富貴,共造逆謀!吾父功蓋寰區,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竊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幾,辄思篡漢,皇天必不祚爾!”言罷,痛哭入宮。左右侍者皆歔欷流涕。——《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上面這段話是表現曹丕強令漢獻帝禅讓時的情景,漢獻帝此人不必多言,他早已經淪為曹家的傀儡,早在曹操之時他就已經屢遭不敬,現在曹丕直接要改朝換代了,他完全沒有反抗的力量,小說中對此描寫地極為凄慘。然而,剛剛引文裡的配角卻容易令人忽略,這就是“曹皇後”。

《三國演義》中當然是把曹操和曹丕當反面人物來寫的,但對這個“曹皇後”卻是當做忠義之人。曹皇後是誰?她的身份很特殊,她是漢獻帝的末代皇後——獻穆皇後曹節;但是,她同樣也是曹家人——她是曹操的女兒,曹丕的妹妹。
這無疑是十分尴尬的一個定位。曹節是怎麼當上皇後的不用多說,想想曹操和漢獻帝的關系就知道。因為獻帝皇後伏壽被曹操弑殺,建安二十年正月(215年),在曹操和群臣的壓力下,漢獻帝改立曹節為皇後。可是,曹節心裡是向着誰的呢?是父親,還是丈夫?而且,她和漢獻帝又是什麼關系呢?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比男性要低得多,曹節無疑是被自己的父親當成政治工具送出去的,雖然史書中并沒有詳細描寫她和漢獻帝夫妻之間的關系如何,但考慮到其上位的方式,漢獻帝很難對她有什麼好感。
然而,在曹丕逼宮,滿朝皆向魏之時,曹節還是堅決地站在了丈夫一邊,這個“曹後擲玺”的情節并不是《三國演義》憑空捏造的,《後漢書》中就是如此描寫的: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後怒不與。如此數輩,後乃呼使者入,親數讓之,以玺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
我們很難知道她心中真實的想法。是尊崇當時“婦嫁随夫”的封建傳統價值?還是對與自己相處多年的獻帝的同情?或是秉承大義,對漢王朝仍然有着強大的忠誠觀念?
總之,曹後為漢獻帝做了最後一絲反抗,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她并沒有遭遇什麼危險。當然,她沒遭到危險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大勢已去,她的反抗已經沒有任何威脅。
我們也許可以推測,由于曹節的“立場正确”,她和漢獻帝的關系應該也沒有那麼糟。不過,對于曹丕這個角色,曹節還能和丈夫劉協站在統一戰線,批駁排斥;然而對于其父曹操,事情就複雜了。出于孝道曹節不可能對其父親有何異議,但站在劉協的立場,對曹操絕無可能有任何好感,這根刺是否也橫在他們夫妻之間呢?我們也很難得知。
漢獻帝退位了,還好,當時的華夏大地還有強大的古典政治遺風,加之漢帝國在時人心中強大的号召力,劉協并沒有遭遇太多為難,其被封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曹丕還表示“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
曹節當然也成為山陽公夫人。
總體來說,這對夫妻在之後封地中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去世,享年五十四歲,魏帝曹叡聞訊後,“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追谥山陽公曰孝獻皇帝,冊贈玺绂……車旗服章喪葬禮儀,一如漢氏故制”,并宣布大赦天下。八月壬申(9月30日),劉協被安葬于山陽國,陵曰禅陵,置園邑。谥号為孝獻皇帝。
某種程度來說,劉協是幸運的,亡國後仍有天子威嚴,死後亦有天子禮制。
不過,曹節隻能開始守寡了,此時的曹節,隻有38歲(此事存疑),隻是,這之後,曹節又目睹了另一場慘劇——她之前對魏朝的詛咒成真了。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發生,曹爽集團被誅滅,司馬家族控制曹魏實權,正如曹氏家族之前控制劉漢的實權一樣。
因果報應。
此時,曹節的哥哥曹丕早已經去世,曹魏的國君是曹奂,是她侄孫。而此時,曹節已經是一個老太太了。
她會是什麼心情呢?這個欺辱她丈夫的曹魏政權的确如同她當年的詛咒一樣,沒有好下場,可是,她真的就會為此而有快感嗎?我們也無從得知。
景元元年(260年),曹節,這位漢帝國最後的皇後也病逝了,谥号獻穆皇後,合葬于漢獻帝劉協的禅陵,同樣的,她所用的車服禮儀皆遵從漢制。
六年後,曹魏政權滅亡。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