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鐘嶽,雲南劍川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民國時期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大書法家、護國元老。

周鐘嶽(1876-1955)
周鐘嶽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日本當時知名的頂級學府之一早稻田大學。1907年,周鐘嶽出任雲南兩級師範學堂教務長。其間,周鐘嶽函請一批日本留學人士“還滇襄助”,令當時雲南的教育制度與學風師禮煥然一新、朝氣蓬勃。
1914年底,袁世凱調蔡锷入京供職。因蔡锷平素賞識其才華,故推薦周鐘嶽進京出任全國經界局秘書長。
周鐘嶽一家旅居日本
1917年,張勳皇權複辟鬧劇結束後,國務總理段祺瑞拒絕恢複執行憲法。周鐘嶽積極倡導雲南督軍唐繼堯響應孫中山發起的護法運動,并親自返滇出任靖國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其間,四川民軍将領石青陽等屢次電請唐繼堯入川,驅逐軍閥熊克武,周鐘嶽則竭力勸阻否決。
1919年,周鐘嶽擔任雲南省長、省府委員,主持滇政。他一貫主張消弭兵禍,順應潮流,加入國民政府,亟謀國家統一。
位于嶽麓山的周鐘嶽墨寶真迹
周鐘嶽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功勳卓著。但最令世人稱頌的,莫過于他的書法。他著名的墨寶真迹有南京“總統府”、雲南“石林”等。
時任雲南省主席龍雲題,周鐘嶽代書
其中,位于雲南的國家5A級石林風景區中心廣場的“石林”二字,據前輩回憶,當年雲南省主席龍雲攜衆遊覽景區,感歎“茫茫石海,宛如森林 ”,欣然題寫“石林”二字,事後又請大書法家周鐘嶽代書,再雕刻于石頭之上。
1935年始,周鐘嶽先後就任南京國民政府、重慶國民政府内政部長、國府委員、考試院副院長及總統府資政。
周鐘嶽(右)與蔣介石
蔣介石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前,從衆多大書法家提供備選的墨寶裡,遴選出周鐘嶽的真迹,塑成“總統府”三個鎏金大字,置于新落成的南京總統府門牆上。因其非常鐘愛這三個大字,特贈予周鐘嶽三千金元,故有“一字千金”之說。
周鐘嶽題寫的“總統府”三字
1955年臨終前,周鐘嶽囑咐家人,把生平私藏圖書數萬卷分别贈與雲南大學及雲南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