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作者:北京畫室

他耗時6年談判4次,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建議上交博物館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上交給國家”是劇版《盜墓筆記》中的一句台詞,這句話一度引發了網友的大規模吐槽。原以為,這樣的話語隻有在電視劇中可以聽到,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也出現了一句極為相似的話——“上交博物館”。簡短的一句話,涉及了個人利益和公衆利益的沖突,不難想象,這句話會引起多大的争議。本期推文,小編要介紹的是一位鑒寶大哥,他花費100萬買下書法《園藝五疏》,在上鑒寶節目時,專家建議他“上交博物館”。面對這樣的“建議”,這位大哥是怎麼回應呢?一起來看看吧。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園藝五疏》的作者是王世懋,生于1536年,字敬美,别号麟州,時稱少美,明蘇州府太倉人(今江蘇太倉)。他是嘉靖進士,累官至太常少卿,也是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的弟弟,自小喜愛讀書,擅長詩文,為時人所稱道。王世懋這幅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園藝五疏》藝術水準極高,非常受歡迎,連國畫大家張大千都收藏過。可惜的是,這樣一幅珍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見蹤迹,而且由于其赝品衆多,真做就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令人驚喜的是,在一次鑒寶節目中,這幅長達6米的《園藝五疏》“重出江湖”。鑒寶人是一位50多歲的大哥,他非常喜歡這幅書法,花了6年時間到處追尋真迹,前前後後談判了4次,最終以100萬的價格從香港拍賣會上買了下來。專家經過鑒定,确認這是明代王世懋真迹。得到專家的肯定,這位大哥可開心壞了,沒想到,專家立刻接着說了一句:“這麼好的作品,建議你上交博物館”。聽到這句話,大哥顯得有點尴尬:“自己花錢買的,沒必要上交吧……”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鑒于《園藝五疏》舉世無雙的珍貴價值,專家的建議是完全可以了解的。畢竟,這樣一件珍寶,如果能放在博物館裡,讓更多人欣賞到它的“真容”,或是讓相關專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對藝術界乃至對整個社會而言,都是極為有利的選擇。除此之外,這麼做還能把《園藝五疏》的價值最大化,更有利于這幅作品的保護和傳承。不過,雖然“上交博物館”有着崇高的意義,但鑒寶人大哥才是這幅名作的所有者,他要怎麼做,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旁人不應說三道四。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其實從利益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為了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金錢“算計”,這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在這個事例中,價值100萬的《園藝五疏》對于鑒寶人來說并不是什麼小數目,退一步來說,就算鑒寶人大哥家産萬貫,不差這100萬,可他确确實實花了這些錢買下了《園藝五疏》,那麼這幅作品的所有權就歸這位大哥所有,專家的話不免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再者,也許這位專家是真心實意地希望這幅名作能夠被更多人欣賞,但他在節目中說出這個“建議”,有幾分引導觀衆對鑒寶人進行道德綁架的意味。即便初心是好的,這樣的行為也并不可取。

他耗時6年,花費100萬買一幅書法,專家卻讓上交博物館,你怎麼看

​專家可以呼籲收藏家捐贈他們所收藏的畫作,但不要在公衆面前直接讓收藏家們捐贈,更不要變成道德綁架。收藏家們也是真金白銀投入了本錢,才擁有了那些名作,至于捐贈與否,全憑他們個人意願,其他人不應該強加自己的想法在他們身上。何況,每一個進行藝術投資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從中獲得利益,如果非要強調“上交”二字,恐怕沒多少人還願意做藝術品投資了,這對藝術來說,不見得會是一件好事。對于這種事例,小夥伴們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