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僅東北一隅多達二十萬戶的人口為權貴所瞞報,慕容暐打擊毫不手軟

慕容暐罷蔭戶毫不遲疑 (總第四百〇一)

《資治通鑒》裡最具鑒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前燕後主慕容暐罷免了王公貴族的私家蔭戶,多達二十萬戶。

所謂“蔭戶”,托庇于豪門貴族的人家。封建社會裡,官僚、貴族、地主、豪紳依仗權勢控制的人戶。東漢的奴客、僮客,魏晉的佃客,唐中葉以後的莊客,都是蔭戶。蔭戶人口沒納入國家戶口登記,是以,又稱之為“隐戶”

當時,僅以東北一隅,就有多達二十萬戶的人口為權貴所瞞報,導緻這些人口不接受公家征調的徭役。隸屬于國家的民戶減少,那麼,國家在編的戶籍人口稅賦和徭役自然偏重,是以,在編戶籍人口的負擔就會過重。

這是因為,前燕作為夷狄之族初建國家,上下都沒章法,下面各部落根據各自的強弱不同,割據瓜分了民戶,把這些民戶當成是自有财産。

僅東北一隅多達二十萬戶的人口為權貴所瞞報,慕容暐打擊毫不手軟

其前燕國主慕容暐的銀幕形象

為此,慕容暐聽從了尚書左仆射悅绾的建議,通過糾察舉報,把民戶歸還國家,由郡縣登記在冊統一管理。此舉導緻全國各級官僚的一片怨怒。論史之人認為這是前燕國滅亡的原因。

然而,慕容暐的滅亡,是因為他疑忌慕容垂,慕容垂外逃叛變而導緻分裂而失敗,完全不是其罷免蔭戶的舉措所緻。

前燕國沒有綱常法紀,是以,采取這樣的舉措,雖然革除了積弊,但危害已經深遠難以治愈,是以,前秦皇帝苻堅假借仁義為口号來打動民心,很快席卷了前燕的國土。由此而言,悅绾的建議,因其提出的時間太晚,又因其不能完善地提出一攬子政策和政策方案而讓人遺憾。

唉!豈止是夷狄之族所建的國家沒有綱紀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華夏一統四海民力,完全可以滿足于天下所用,保護江山社稷。然而,一旦民力上不為國家所有,下不由百姓自己做主,那麼,有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因為閑得無聊,而成為危害國家的毛賊。比如皇帝身邊的親近之人、外戚,還有通過買官賣官而身居高位的将領,以及立有功勳的舊臣,都是這些愚妄不化的平民與兵痞可以依賴的靠山。這類人不勞而獲,白白耗費國力,把負擔又轉嫁給國家戶籍平民。

明代弘治三君子之一的劉忠宣,為防止蔭戶侵占國家利益而采取行動,而一當他搜查驗證出一些人将國家兵員作為家奴使用,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遭緻來自各方怨恨和诽謗,最後,因為強大的阻撓而失敗。

明代的君主也算開明,大臣也還忠心,但最終也不能對“蔭戶”陋習實施改革措施,消除這樣的弊端,就是因為其中的親疏關系盤根錯節,國家與個人的關系發生了嚴重偏移。

面對王公貴族的激烈反應和流言蜚語,區區一個劉忠宣又有什麼作為呢!

這被視之為不過是碌碌無為之人之間的恩怨,無關于國家安危,那麼,華夏的君主往往不能審慎對待,還不如羌人國主慕容暐的果敢能幹。慕容暐當年專門制定了相關法律,從一開始就慎重對待,絕對不是頭痛醫頭地等到出現問題再去處置。而到了劉忠宣時,必須專門立法,光靠祖宗留下的慣例就不夠用了。

縱觀華夏曆史,居于一個王朝曆史中葉的君主,能像慕容暐對陰戶問題處置起來毫不疑惑者,還沒見到過。是以而說天下是以很少有能把政治清明堅持到長久的帝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