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作者:荊州新聞網

您目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新聞網 時間:2021-09-15 10:06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荊州新聞網(特約記者 朱傳榮)獨具荊楚風情特色的燈舞“五蝦鬧鲇”,今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五蝦鬧鲇”這個燈舞節目,曾于2010年7月亮相上海世博會,在湖北活動周中多次表演,并受到外賓和國人的青睐。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五蝦鬧鲇”又稱五蝦鬧年,鲇與年諧音,俗稱“蝦子燈”。五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東南西北中;五福:壽富康德終;寓意五福臨門、五福獻壽、五谷豐登、五子登科、五世其昌等吉祥語。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五蝦鬧鲇”起源春秋戰國時期,清代便盛行于荊沙一帶及周邊洪湖、江陵、石首、監利等地區,逢春節、元霄燈節、祝壽、婚慶等喜慶時刻表演,是荊楚水鄉廣大群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民俗表演形式。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五十年代,沙市赴武漢表演曾獲省一等獎,而後幾乎失傳,久而久之被人們淡忘。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毛明康,沙市人,今年72歲,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五蝦鬧鲇”代表性傳承人。出生紙紮世家,父親毛钜卿一輩子從事麻紙制作技藝,俗稱紙馬鋪裱糊彩紮。12歲起,毛明康就跟着父親學藝。逢年過節,父親忙着紮制龍燈、獅子燈、采蓮船、蚌殼精、蝦子燈和走馬燈,他在一旁當副手跟着學,耳濡目染傳承父輩技藝。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五蝦鬧鲇”失傳近半個世紀,要重新紮制真還有點難,于是他買來鮮活的蝦子和大鲇魚,仔細觀察水中遊動的姿态,琢磨父輩的紮技,經反複實踐,終于紮制成功,而且蝦身能屈伸,鲇魚頭尾可搖擺,魚身可蠕動,魚鳍能張合,表演時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使失傳近五十年的“五蝦鬧鲇”燈舞,于2007年在他手裡重新回到大衆舞台。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像毛明康這樣既能紮制,又會規範舞玩,同時懂打擊樂器的全能型人才,在荊州少有。表演中,兩人一組舞蝦,一人舞鲇,共11人,并新增荷花伴舞。舞動時,魚蝦穿梭如雲,悠然戲水,魚躍蝦戲,歡蹦亂跳,間有彈、跳、翻、轉等動作:“舞動面花,上有雪花蓋頂,下有枯樹盤根,左打左插花,右打右插花,一個玉帶纏腰,最後瞞天過海”,多種技巧融合一體,加之打擊樂器的烘托,展示出獨具荊楚水鄉民俗藝術特色燈舞表演的魅力。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1980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內建》收錄“五蝦鬧鲇”。2013年,“五蝦鬧鲇”獲香港紫荊花最高獎。“五蝦鬧鲇”燈舞分别被央視《東西南北過大年》、《多彩華夏》荊州古城慶新春、《文明密碼》“五蝦鬧鲇”、《探索發觀》匠人匠心等專欄節目報道。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毛明康把傳承非遺作為己任,在上海世博會上,一外籍“小醜”是香港街舞的領隊,對這個節目産生興趣,拜老人為師,當面教了一個舞蝦子的相面動作,連聲說“謝謝!”這個燈舞節目還赴四川綿陽、湖北十堰、梁子湖等地和十四屆省運會閉幕式上表演。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非遺進社群,在沙市躍進路社群設有“五蝦鬧鲇”毛明康工作室。在長江大學、創業學校、藝術劇院、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分别開設傳承“五蝦鬧鲇”藝術班。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還為廣東惠州市老幹局老年大學紮蝦燈,并通過視訊授課教他們舞玩。

特約記者行:國家非遺“五蝦鬧鲇”及傳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