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過自殺屍谏,反對簽訂《南京條約》

作者:縱橫五千年

在中國古代,大臣勸谏帝王的方式有許多,不過有一種非常壯烈的方式,這就是屍谏。顧名思義,所謂屍谏就是臣子以死向帝王勸谏。“千古艱難惟一死”,能活着誰願意輕易去死呢?是以在曆史上,屍谏的故事非常少。可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間,一位位高權重的軍機大臣,居然以自殺的方式,向皇帝勸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過自殺屍谏,反對簽訂《南京條約》

這位軍機大臣名叫王鼎,是陝西蒲城人。王鼎雖然出身貧寒,但卻通過勤學苦讀,在1796考中進士,名列二甲第三名,也就是殿試的第六名。王鼎先後擔任過翰林編修、内閣學士等職。在考取内閣學士時,王鼎受到了嘉慶帝的重視,此後擔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同時還兼任順天府尹。

此後,王鼎多次奉命出京辦差,都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百姓的稱贊。1825年,王鼎服喪期滿後,直接被道光帝任命為軍機大臣,管理刑部、戶部事務,還一度署理直隸總督。特别是在1828年、1830年間,先後兩次對鹽政進行整頓,頗有成效,既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也使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證。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過自殺屍谏,反對簽訂《南京條約》

1839年,道光帝打算派林則徐到廣東查禁鴉片,對此王鼎極力支援。這裡要說一下王鼎的為人,他雖然是位高權重的軍機大臣,但為人正直,一方面積極獎掖後進,提拔、推薦像林則徐這樣的賢才,另一方面他拒絕結黨營私,而且兩袖清風,“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于人”。

鴉片戰争爆發後,道光皇帝遊移不定,一會兒主戰、一會兒又想議和。王鼎的态度非常堅定,那就是反對議和,極力交戰。可是道光帝卻将林則徐當成替罪羊,将其革職充軍,并且遣往伊犁。當時黃河決口,王鼎正在河南境内負責治河的工作,他力保林則徐,還建議道光帝讓林則徐幫助辦理治河。

清朝最有血性的大臣:通過自殺屍谏,反對簽訂《南京條約》

可是到了後來,林則徐還是被革職發配。對此王鼎非常不滿,他回到北京後,多次向道光帝推薦林則徐,同時反對與英國人議和。可是,此時的道光帝已經徹底被英國人打怕了,對于王鼎的建議,他一個都沒有采納。王鼎悲憤萬分,于是在圓明園附近的私邸中,撰寫了一份奏折,其中寫道:“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

之後,王鼎在屋内自缢而死,終年74歲!王鼎死後,他的家屬受到穆彰阿的威脅,道光帝并沒有見到“屍谏”的奏章。幾十天後,清朝在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上簽字。林則徐得到王鼎自殺的消息後非常悲痛,“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1846年,林則徐複出,擔任陝西巡撫,他特意向道光帝請假三個月,來到蒲城為王鼎守心喪。

參考資料:1.《清史稿》;2.《林則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