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課後不到十分鐘,就搶走了中國畫、書法、竹笛、書法、繪畫挂裝等熱門課程,僅僅一個上午,就已經完全注冊了6門課程——繼市民藝術夜校之後,面向孩子們的"周末美育班"來了。記者了解到,"雙減"後,藝術教育受到青睐,上海大衆美術館适時啟動了這一新的青少年美學教育項目,邀請專業高校、院校的藝術家以公益費為兒童做藝術教育啟蒙。"周末美育課堂"首屆秋季班開通了11門藝術課程,涵蓋聲樂、器樂、戲曲、舞蹈、繁體中文、書法、上海話等靜态和動态課程,适合5-16歲兒童,報名時間截止到10月7日16:00,還有少數課程有一些名額可供報名。
與市場化的兒童藝術教育訓練計劃不同,"周末美育課堂"更側重于幼兒青少年的藝術啟蒙和美育普及,教學團隊為來自國有院校和專業藝術院校的藝術家和專業教師,其中具有進階職稱的專業教師比例已達75%以上。 并與經驗豐富的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策劃幼兒青少年公益藝術教育訓練課程,作為校園雙減後美育和藝術教育的補充。
據介紹,首屆課程邀請了上海國有專業院校的多位藝術家、專業教師和知名學者擔任藝術總監和講師。其中包括:文化部中國美術學院書印雕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藝文;黃一群,上海戲曲合唱團副團長,國家二級演員;吳媛,上海歌劇院舞蹈團講師,國家二級演員;徐晨曦、錢偉,上海淮劇團優秀青年演員;陳先源,上海交通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系原主任、教授;丁迪蒙,原上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何章發,非物質遺産碩士,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原首席畫師。青年聲樂家張琦等。
值得一提的是,市群義博物館也深思熟慮地考慮了接送孩子的父母,并試圖在父母等待的時候開設兩門成人課程 - 傳統書畫鑲嵌修複入門課和成人上海話課程。其中,書畫挂裱課程可以與孩子們的中國畫書法課程相結合,讓家長和孩子分享藝術的影響力。
"作為中國文化中心協會青少年審美教育委員會的成員機關之一,我館自今年7月以來積極推進青少年美育工作,與相關國有高校、專業院校、優秀社會機構進行協商規劃,這也是《全國美育行動》和《公共藝術教育體系》的要求。市群義博物館館長吳鵬宏透露,接下來,博物館将根據課程的反應和觀衆的需求,繼續為青少年開設更多、更好、更适合的藝術課程,為青少年校外美育打造基地。市群義博物館作為文化中心"周末美育教室"主校試點項目後,将根據成果和需要,逐漸在全市各區的文化中心和群益博物館進行複制推廣。
目前,市群義博物館在工作日為老年人開設了一所大學,為中老年人群體服務;在工作日晚上,它為公民開設了一所夜校,為18-55歲的中年和年輕人提供服務;新項目"周末美育教室"為5-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服務;加上平日、節假日的市民美術課和周末公開課,從服務對象、服務時間、服務空間三個次元,以"5+2"和"白+黑"的方式開展"請進、出"公益藝術普及教育訓練。逐漸實作人群、時間和空間的全覆寫。積極推進"會場教育",為市民打造終身審美教育學校,上海文化場館正在發揮作用。
作者:如煙霧
編輯:蔣芳
圖檔來源:市團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