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沒有,請點選标題下方的"中國教育新聞"關注我們

教師節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還記得自己當老師的初衷嗎?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念,從你選擇當老師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你選擇了給予;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堅持不懈的人,站在三尺領獎台上多年,用粉筆書寫明媚的季節;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愛,無論是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路上總是伴随着愛;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責任,是他們這一年中最美麗的向導。
今天,小編為大家摘錄了《教師的模範,國家的支柱——國家教養模的英雄譜系》一書中教人育人的初衷,獻給每一個不忘初心的你,願你永遠年輕,永遠有教育的理想。
初衷:奉獻
解讀教育的"慢藝術"
文字 / 謝曉雙
事實上,從我們選擇成為老師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我們選擇了奉獻。要把一生奉獻給中國的教育事業,就要熱愛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就像我們熱愛自己的生活一樣,不受外界的影響,全心全意地耕種屬于我們的一畝土地,為每個孩子的終身發展默默地、勤奮地工作。我們對中國教育的堅定信念和滿腔的熱情,必須嚴防教育的頑固辯護,必須始終保持純正的立場,真正做到"人,立"。
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本身就是永無止境的耐力長跑,靠的是無意的不知不覺和不屈不撓的堅韌,不可能快速獲利。是以,教育是"慢"的藝術,它要求我們每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師同時要有毅力和耐心。教育不僅要教育人,還要培養人心。這促使我們一絲不苟,始終如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配得上信任我們的國家、信任我們的人和每個信任我們的孩子。
教師是塑造人的偉大事業。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僅是我們維持生存的平凡職業,更是我們執着追求的崇高事業。職業分為八小時和八小時外出,工作日和節假日,職業是"全天候"和"全身"投資;職業的支撐需要物質和技術,事業的追求需要理想、信念、情感和精神;職業是事業的基礎,事業是職業的升華。我們從事塑造人的偉大事業,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更多的青少年從小就向往美,引導他們追求崇高的理想,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從事的教育,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在你的生活中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上海市楊浦區新嶺中學校長)
初衷:持之以恒
愛在毅力中綻放
文字 / 鐘衛平
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既然我們踏上了教育人的旅程,就要在教人育人的道路上銳意進取,傾注汗水,肩負起責任。每當遇到困難時,我經常想到"成就一個孩子,造福一個家庭;成就一個家庭,造福全社會",作為激勵自己的一種方式。
當鳥迷路時,它會徘徊;當這個人迷失方向時,他就失去了信心。今天,當中國通過科教興國時,有些人會癡迷于物質享受,忘記了苦難在前,享受在背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沉思并堅持下去,腳踏實地,用心去創造未來。正如習主席所說:三寸粉筆,三尺講壇是國家的财富,一顆丹的心,一輩子的性格鑄就了人民的靈魂。隻有堅持不懈,明白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才能創造未來,銳意進取。
教育始終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民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複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兩個百年目标的實作,歸根結底取決于人才和教育,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認清肩上的使命和責任,培養更多道德、智力、體力、美觀、勞動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社會主義意識。
教師要想把學生教好,就必須成為别人的榜樣,用行動倡導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有道德感悟,要率先樹立榜樣。教師,隻有給予學生愛,才能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
未來會成為老師的朋友,加入教師的行列!讓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一起工作,夢想揚帆!
(黑龍江省鐵利市公農鎮中心國小教師)
初衷:愛
愛劃槳,教育之船可以揚帆遠航
文字 / 劉發英
愛是事業的老師。如果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熱愛它,隻有用愛如槳,教育之船才能揚帆遠航。教師對教育的熱愛是非常豐富的内涵,我認為它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對工作對象的熱愛,對工作流程的熱愛和對工作環境的熱愛。
首先,是工作的人的愛。毫無疑問,我們為學生工作。十多年的網絡教育生涯,讓我收獲頗豐,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同理心,對貧困學生的處境讓我感到震驚、感同身受。鼓勵勇氣嘲笑困難,增加逆潮流而行的動機,是每個人必須擁有的精神核心。
其次,是對工作過程的熱愛。從資金資訊的收集到實地考察,從關愛之人的意願到與資金對象的對接和互動,每一點都是草率的。同時,作為學校的副校長,我也擔任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松懈。說你不忙或不累都是謊言。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準備、教學、輔、批、考,一樣不能少,還有學生管理、自身專業發展等,不抓眉毛和胡須,要多做整體規劃,有一個目标。
最後,還有對工作環境的熱愛。在我的一生中,我最自豪和最難忘的經曆之一就是在長陽縣黃白山鄉最偏遠、最貧困的地方工作了18年。在黃柏山,我學會了堅強,如何生活,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承受重擔。18年努力的磨練,成了我生命中最寶貴的精神财富。
讓我們始終在心中刻上總書記習近平一句話:"到基層、到人民去立功,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洲坪鎮華平國小)
初衷:手表
守望
文字 / 索福米
每當提到"老師"這個詞,我的心中總充滿了一股溫暖的電流,因為作為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在特殊教育崗位上工作了41年的資深教師,我賦予了它生命的色彩和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職業理念,更是我的同僚, 我的戰友們,我親愛的親戚朋友...
我一直在想:教育對一個特殊的孩子意味着什麼?是聾孩子說的一句完整話,盲童描繪的豐富多彩的世界,智障兒童洗的幹淨衣服,做成的美味佳肴?還是聾孩子被理想的大學錄取,或者盲童開自己的按摩院,或者智障兒童在國際舞台上赢得金銀?
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其實,教育是一群大人帶領一大群孩子走上人生的道路,直到孩子被改變,大人被改變,直到大人不必握着孩子的手,孩子離開大人走遠......
老師們,當你執着于教育之路時,你會發現做教育是很美的!當老師真好!在這個希望的田野裡,我們將走過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日、月亮、星星、草地和樹木。作為一名守望者,每當我追随自己的腳步時,我都會看到決心、幸福和生活的印記。我也無數次回頭,歡欣鼓舞,興奮,感激,并敬畏這個最初的選擇。
是以,青年特殊教育教師,教育之路非常漫長,讓我們享受和欣賞這項事業,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銳意進取,堅定不移地前進......
(河北省張家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初衷:責任
全心全意地成為孩子們的王者
文字 / 智月瑩
我是一名普通的草根鄉村教師,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迹,沒有大膽的話語來激勵别人,隻有一顆平常的心去做好。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做着非常普通的事情。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堅信,既然把做"兒中之王"當成自己的事業,就要全心全意地以不懈的事業追求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全心全意地赢得兒女和廣大群衆的尊重, 為山區的教育做一些實際的事情,盡最大努力把每一個學生教好,讓家長安心,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為他們播下希望。
對于山中的孩子來說,隻有閱讀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他們比城市裡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但如果老師們試圖逃離山村,那麼誰來教山中的孩子呢?是以,我們必須堅持最初的選擇和"不要忘記初衷"。
希望今後登上講台的廣大一線師資和師訓學生,積極承擔"三大責任"——熱愛崗位、奉獻崗位、教人、教育人、做好學生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以及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曆史責任,實作技能型人才的曆史責任。要樹立"三種意識"——尊重學生的平等意識;服務意識幫助學生;以及影響學生教師的意識。希望廣大師訓生能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社會,去祖國需要閃耀和發燙的地方,用青春和熱情書寫無悔的人生。
(江西省宜春市豐新縣玉霞鎮白楊教學點教師)
初衷:夢想
少量的積累,終将帶來成就
文字 / 盧凡偉
堅持理想,讓山亭區的孩子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一直是我的目标。為了這個理想,我踏上了艱難的跋涉,但我并不後悔,因為我知道,這是農村教育從弱到強的必由之路。是以,我希望青年教師能夠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
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年輕教師總認為自己基礎不好,不能成為名師,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多年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告訴我,很多年輕教師害怕公開課和寫作,他們不知道老師應該有一種沖動和欲望來展示課堂,這樣教學才會給老師一種美感和幸福感。希望一線工作的同僚積極組織課堂,打磨課堂,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做一個走近地面的老師。在我看來,一個有奮鬥意識的老師,一定是走近地面的老師,走近地面的老師,一定是願意把小事做好的老師。教育不是驚天動地的,教育隻是一些小事,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平淡無奇的碎片或細節。每天,你都面帶微笑地對待孩子,與孩子親密接觸,做好上課的充分準備,記錄教育軌迹。每天,你都會做這些小事,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你最終會取得成功。
愛學生、愛學生、教育學生、服務學生,是我們老師奉獻奉獻的展現,是推動學生和自己不斷進步的必要條件。對此,我自己也深刻體會到,再多的努力也不過分,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不僅對學生有利,對他們自己也有好處。
(山東省棗莊市共青希望學校校長)
做榜樣,用心培養支柱
王定華,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決定和部署,鼓勵廣大教師認真履行人民教師的崇高使命,發揚人民教師高尚的教師道德,進一步開創全社會尊敬教師、講教學的良好風向, 教育部會同《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每年組織評選"全國教學教育示範",每年選出10個"全國教學教育示範"。截至目前,已連續八屆開展,共推出80個"國家級教學教育示範獎"和2項"國家級教學教育模範特别獎"。
中央上司同志十分關心"全國教育模範"的選拔。每一種民族教養模,都受到黨和國家上司人的親切接待。
《全國教育模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涵蓋學前教育、中國小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級教育領域,在教師道德表現、教育教學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績,是全國1600多萬教師的傑出代表。他們不忘初心,用德培養人,學識淵博,願意做梯子,勇于開拓,勇于創新,以極大的愛心和默默耕耘,為學生的成長、教育的發展和現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近年來,無論是城鎮,還是深山深河、草原林海、海島漁村、戈壁荒漠、白雪皚皚的高原,正是因為以典範為代表的優秀教師的堅持和奉獻,新中國教育樓才屹立不倒。随着時間的流逝,這些教養模式的事迹,或許會逐漸被歲月沖淡,但其中蘊含的精神必将持續很久。高等教育出版社對80個模型的契約進行了重組和收集,形成了學前、國小、特殊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卷叢書,既是對模型事迹的進一步宣傳,也是對模型精神的進一步弘揚。
教育是心靈與靈魂的溝通,是心靈與靈魂的融合,是人格與人格的對話,讀這本書,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用心做事的榜樣,用感情教育人,用人格魅力感染師生的熱愛, 他們的思想和感受值得廣大有興趣加入教學團隊的老師和年輕人去體驗、學習和了解。
要了解有關教學和教育人的故事的更多資訊,請單擊此處閱讀原始文章
↓↓↓
本文已編輯|賈文義
負責編輯|齊曉軍
本文摘自《教師的模範,國家的支柱——全國教人育人的英雄譜》
制圖|馬洪霞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很好,請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