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1940年5月16日,曾參加過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夷戰役等抗日戰争著名戰役的張子忠,最終在襄陽去世,享年49歲。

早在過河督促戰鬥時,曾有過永不歸的預感的張子忠就留下了兩封遺書。兩封遺書,一封是張子忠寫給當時的馮志安副總司令的,另一封是他寫給将軍們的。

在給馮志安的一封絕望的信中,他說:"無論你是好是壞,你都必須要求你的良心得到安慰,将來,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都将不得不要求我的兄弟負責。從現在開始,在未來或暫時,永遠離開,未知,獻給布達。"

在另一封給将軍們的遺書中,他寫道:"為國家和民族而死的決心不明确,石頭沒有腐爛,絲毫沒有改變,我願意和我的兄弟們一起鼓勵它。"

這兩封遺書,是章子忠對國家、軍人、對人民的最後記述。但隻是,他并沒有隻給妻子李敏慧和孩子們留下幾句話。

張子忠和李敏慧原本有三子一女,但次子張連靜于1934年病逝世,是以他去世時,隻有兩子一女幸免于難。

與民國許多曾經有過妻子、妾甚至一夫多妻制的國民黨将領相比,張子忠是個例外,他一生中隻有一個妻子,李敏慧。

李敏慧生于1890年,是臨清縣協商局委員李華南的女兒。嫁給張子忠時,她17歲,丈夫16歲。

李敏慧與張子忠的婚姻,是張子忠母親單槍匹馬的結果,也是張子忠的母親匆忙驚慌失措地嫁給兒子張璐的原因。這是因為:剛剛失去丈夫的張的母親認為,如果兒子盡快結婚,她就能盡快成熟,挑釁張家的桎梏。

張媽媽是個聰明女人,她對兒子的把戲真的很用。婚後,張子忠真的很快成熟起來。在他比自己大一歲的漂亮妻子李敏慧的幫助下,他不僅學習得更努力,甚至一些過去的小問題也慢慢改正了。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女人是家裡最大的風水,在賢妻的幫助下,張家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風尚。

1910年,張自中從高等國小畢業的那一年,李敏慧生下了長子張連珍,看着孩子們日複一日地長大,夫妻倆開心地笑了。

到目前為止,他們一直是普通情侶的幸福外表。但在戰争時期,幸福永遠是一種奢侈。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徹底改變了當時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張子忠和李敏慧的婚姻生活。

當年冬天,有一顆為國服務的心的張子忠告别了妻子和兒子,走上了在天津市北洋法律政治學校學習的道路。正是在這裡,章子忠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資産階級革命綱領"驅逐鞑靼人,恢複中國,建立中華民國,平等土地權利"。

接觸三民主義後,被進步思想深深震撼的章子忠秘密加入中盟,成為真正的革命者。

革命意味着流血和犧牲。成為革命家的那一天,章子忠準備犧牲。

當張子忠做這一切的時候,他的妻子李敏慧一開始并不知道。作為一個在封建家庭長大的女人,李敏慧一直都是"老公不說,她不問",她隻是默默地照顧兒子,照顧家庭。

1917年,張子忠參軍,今年25歲,長子張連珍7歲。在晉升為排長後,章子忠的妻子李敏慧生下了他們的次子張連靜。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敏慧的重擔變重了,但張子忠卻少照顧家人了。是的,戰争年代的士兵總是最忙的。雖然李敏慧經常對瑣碎的家事感到厭倦,但當她想到丈夫對她說的話"我不會讓你失望"時,她因疲勞而引起的小情緒瞬間被一掃而空。

李敏慧深愛着丈夫,自從他當兵後,她經常半夜醒來,總是擔心他在軍隊裡出了什麼事。過了很久,李敏慧居然開始在家拜佛,她所求的隻是丈夫和家人的安甯。

随着孩子們的長大,章子忠的官地位越來越高,打的仗也越來越多。李敏輝經常默默祈求平安,但在那些亂象歲月裡,平安似乎隻出現在祈求中。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1923年8月,李敏慧生下了女兒張連雲,得知自己有了女兒後,張子忠很開心,他說:"我一直想有一個像你這樣細心的女兒陪着我。

李敏慧聽着心中一陣苦澀,誰能代替丈夫?但她知道,常年征服不是丈夫的選擇,如果她有選擇,他會永遠陪着她。

李敏慧雖然沒有太多文化,但她也懂得"一個國家有家"的原則。是以,雖然她心裡讨厭戰争,但她也是丈夫背後最支援她的女人。

如果不是這樣,李敏慧為什麼要訓練兒子張連靜進入黃埔軍校訓練呢?看着兒子穿上軍裝,心裡既難過又松了一口氣。原本,她希望兒子能在戰場上取代丈夫。但年僅17歲的張連靜卻被傷寒打死。

兒子死後,李敏慧傷心極為痛苦,剛又懷孕,生下第三個兒子張衛國,經常吃吃,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得知兒子去世的壞消息後,張子忠悲痛欲絕。人們說,"災難并不孤單",而此時此刻,國家也處于更大的危險之中。在他的兒子去世前不久,日本侵略者進一步入侵,由章子忠率領的第二十九軍被迫放棄陣地,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撤退到西南。

最終,國民黨被迫與日方簽訂了屈辱的《塘沽協定》。這樣的結果,在一心要為國服務的張子忠看來,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第三個兒子張維國的出生并沒有減輕家庭的痛苦,此後的許多年裡,張子忠因兒子的早逝而郁悶不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發生,全面抗日戰争正式開始。這時,張子忠握着拳頭,一心想洗去當年的恥辱。然而,作為第29軍總司令,他在已經為抗戰做準備的關頭,被上司宋哲元要求"留下來,敷衍敵,拖延時間"。

當他接到這個指令時,他知道自己之是以被任命到日本,是因為他被任命到日本,在這次任務之後,他會被侮辱為"大叛徒"。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有一段時間,各大報紙報道了張子忠的"叛逆行為",李慧敏也得到了消息,她拒絕相信這一切,雖然她并不完全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她比任何人都更堅信丈夫的清白。

同年9月,章子忠回到天津家中與家人團聚。這次丈夫回來的時候,孩子們,尤其是女兒張連雲,都很開心,但敏感的李敏慧顯然覺得這次是那麼的擔心。然而,僅僅匆匆一見之後,他就趁着暮色戴上帽子和長襯衫離開了。

那天,李敏慧想送他,但他說他什麼都不會讓他送。張子忠的異常讓李敏輝更加不安。

父親離開的那天,張連雲躺在二樓的窗台上,眼裡含着淚水看着父親,直到父親的高大身材消失了很久,她不情願地擦幹了眼淚,離開了窗台。

誰也沒想到,張子忠與家人的分離,會成為永遠的告别。

很快,在得知丈夫次年在台爾莊之戰中取得大勝後,李敏慧心中既為丈夫高興,也更加擔心他。她知道他的性格,她甚至知道他遲早會死在戰場上,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洗清他的名字。她知道,她的丈夫更看重當兵的榮譽,而不是他的生命。

1939年春,李敏慧像往常一樣與丈夫分居,此時,章子忠正在湖北省監督湘東前線,而李敏慧則帶着一個大兒子搬到了上海。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李敏慧的身體出現了一種病态,她的子宮癌越來越嚴重,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好了,開始在上海的醫院接受治療。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這時,張子忠因為想和日本人打死而想念家人,當他和同盟兄弟沈克嬌告别時,他反複囑咐他:"回去後,一定要請你的義女連雲(張子忠的女兒)到前線來見我, 記得請她來見我。"

很快,因為戰争,章子忠不得不緊急通知女兒和侄女暫停他們來到前線。随後,他用筆給女兒寫了一封手寫的信,在信中囑咐她:"大年紀的女孩應該尋求知識和經濟獨立,不要像你的兄弟一樣做衣架。"

女兒萬萬沒想到,這封信中的這句話會成為父親留給她的遺囑。

當年4月1日,張子忠再次寫信給子明:"雖然最近有點困難,但我精神上很快樂,身體很好,一切都很好。然而,最近,我一直在想我的家人,特别是想念我的母親。每當我想到這一點,我都感到非常難過。"

當章子明把這封信的内容告訴李敏慧時,她的反應和哥哥完全不同。那時,她已經身患絕症,眉頭微微皺起眉頭,然後她沉默了。

作為張子忠一生中最愛、唯一的女兒,她也一定是最了解他的人,是以僅僅用這幾句話,她就感受到了丈夫用死來洗白雪叛徒的決心。如果他沒有決定死,他怎麼能在信中說"家庭的心是極其沉重的"!

果然,沒過多久,章子明又收到了哥哥的來信,信中說:"如果我一天不死,我就盡職盡責,殺敵一天;如果敵人一天不去,我隻會忠誠地死去。這封信,章子明沒有讀給李敏輝聽,他偷偷藏了起來。他不知道,就算不說出來,李敏輝早就知道這一切了。

一切都如李慧敏所預料的那樣發生了...

1940年5月,章自忠在南瓜山與日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最終以死洗清了自己的冤情,成為真正的民族英雄。

在得知壞消息很長一段時間後,張連雲拒絕相信,她一直認為這是錯誤的資訊。

你知道,在戰争年代,關于死亡的錯誤資訊很常見。過去,總司令李宗仁的家人多次收到"李宗仁已死"的謠言。

5月18日拂曉,章子忠的遺體被國民黨軍隊從陳家集搶回張家溝,趕到湘江岸邊......很快,張子忠犧牲的消息正式得到證明,此時,張連雲和兄弟們終于确信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幾乎在同一時間,李敏慧的子宮癌也已進入晚期,她已入院進行最後治療。父親去世後,張連雲和家人不敢告訴母親真相。在後來的記憶中,當提到這段過去時,張連雲淚流滿面地說:

"我們不敢告訴她真相,是以我們隻是在家裡穿上孝順,苦澀地哭泣,去醫院時換上平常的衣服,克制我們悲傷的情緒。

看到李敏慧的病情越來越糟,章子明終于決定告訴她真相。那天,他和張連雲、張連玉來到李敏慧的病床前,哽咽道:"五哥被祭了......"

聽到丈夫死在戰場上的消息後,陷入昏迷的李敏慧忽然嘀咕道:"師長回來了,師長回來了。聽到母親的話,張連雲哭了起來。是的,我的母親和她自己一樣,拒絕接受我父親去世的消息!

不久之後,李敏輝因癌症去世,距張子忠犧牲僅3個月。因為李敏慧死的時間離張子忠太近了,很多人誤以為她是絕食烈士,死于殉道。

對于這個錯誤資訊,張連雲後來澄清道:"有人說,母親在父親死後七天死于絕食抗議,但事實并非如此!

李敏慧病逝時,她和張子忠的女兒張連雲17歲,而他們最小的兒子張衛國隻有6歲。

臨死前,李敏輝還清醒過來,就把兒子張維國托付給二十九軍總參贊蕭振英中将撫養,後來,張衛國被周恩來派往蘇聯,與朱德的女兒、劉少奇的孩子、張問天的兒子一起學習。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1953年,19歲的張衛國回到中國,曾任天津燃油公司的工程師,現已退休,現居天津。

另一方面,張連雲在完成學業後成為北京的一名教師,并于1957年成為北京市海澱區九十九中學的副校長。1960年,在北京市教育局工作。後來,她被調到人民政協。與父親相比,她的生活比較平凡,但這樣的人生終究也是很有意義的人生。畢竟,她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成為了一個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張子忠和李敏慧的長子張連雲的長兄張連珍,在父親去世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親犧牲後,他每天早上九點鐘帶着全家人背誦家庭訓練三次,對着父親的畫像,冥想十分鐘。

在張家的訓練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字眼,那就是"孫子孫女不要忘記七七"。孫子孫女不要忘記5月16日。成為國家有用的人。"

張連珍帶領全家閱讀每日家庭訓練,後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解放前還在國家财政部門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張連珍和妻子一共為張家生下了7個兒子。早在張子忠還活着的時候,他就和妻子生下了長子張慶義。後來,他們生下了六個兒子,張慶安、張慶龍、張繼祖、張青帆、張青成、張慶新。

有人說,張家之是以如此富足,一定離不開張子忠對國家的英勇服務。每次聽到這句話,張連珍都忍不住點頭表示同意。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張家的後代在張子忠墓前

也許真的是因為祖先的祝福,張連貞的七個兒子,烈士的後代,都成長為國家的支柱。

其中,張連珍的長子張慶義後來在天津經濟委員會任職,他認真完成了各項工作,直到退休。

次子張慶安定居上海,後在電力工程研究院進行技術研究,成為國家級研究員。

第三個兒子張慶龍憑借自己的知識成為克利夫蘭大學的終身教授,但他的國籍始終是中國人。

第四個兒子張繼祖成為商界精英,雖然在商業上非常成功,但他一生都守儉,雖然從未見過祖父張子忠,但他一生都為祖父感到驕傲。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張繼祖拿着祖父的畫像

第五個兒子張清凡和他的三哥一樣,成為紐約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無論你身在何處,就像你的兄弟一樣,你永遠牢記張家的訓練。

張連珍的六子、七子,和他們的兄弟一樣,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精英。

與哥哥張連珍的多子相比,張連雲的兩個兒子彼此不遜色,她的大兒子車青走上了科研之路,而次子車則在央視工作,擔任技術制作中心主任。

抗日名将張自忠犧牲後,其妻子和後人結局!

張連雲在父親墓前回憶過去

章子忠的後代已經到了第四代、五代,我相信這一代的後代也會像他們的父親和祖父一樣成為國家的精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