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上看,我國大規模棄電停産的爆發是今年9月,即第三季度。從對我國第三季度基本經濟資料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雖然經濟似乎在上升,但整體經濟有明顯的下行趨勢,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第三季度,中國的GDP約為2.9萬億元人民币,如果不考慮通脹因素,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産業同比增長7.1%,第二産業同比增長3.6%,第三産業同比增長5.4%。事實上,基礎經濟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是穩定和改善的,但為什麼說目前經濟有下行趨勢,結構性問題從何而來?第三産業增加值分别占GDP的7.9%、39.1%和53.0%。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産業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比重分别下降0.4和9.9個百分點。顯然,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基本經濟增速受第二産業和工業生産的帶動,經濟貢獻效率最高的第三産業和服務業、消費表現不如疫情前那麼強勁,主要是由于海外訂單積壓,商品價格上漲。如果傳回到前面的資料,可以發現一些結構問題。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全年增長4.1%,但兩極分化嚴重,如專業裝備制造和化工原料等行業的利潤同比增長20.9%以上,但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行業的利潤同比下降20%以上, 結合煤炭的周期性屬性和先前分析的第三産業生産結構問題,第二産業的快速增長也增加了中國機關GDP能耗,同時帶動了GDP。在前一年原材料(煤炭)損失與"雙碳"目标的協調下,煤炭開采在主觀和客觀監管上都陷入了不利的境地。結果,海外訂單需求上升,而中國電力和煤炭供應緊張,資料實際上預示着第三季度停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