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80年代的中國電影,很多那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時代記憶。
《廬山戀愛》中張宇和郭凱民的深情吻,讓很多觀衆臉紅;
《西營門》上映後,數千人空無一人,引發了婆媳關系、老孝等問題的熱議。

"少林寺"甚至從大陸火到香港,有多少年輕人因為癡迷于李連傑,偷偷去少林寺學習國術......
拍攝于1983年的《包氏父子》也被很多人視為"發人深省的經典",片中對"成龍"話題的聚焦和反思,至今仍具有發人深省的意義。
01、中式親子關系
他是老寶,忠心耿耿,懦弱,在秦省工作了三十多年,失去妻子多年後單槍匹馬把兒子拉了起來,現在小寶已經是省立中學三年級學生,這讓老寶感到深感欣慰。
老寶唯一的願望就是兒子能出人頭地,和一起工作的人也說,小寶将來一定能上大學,成為高官,将來會是家裡的老太太,等着和兒子一起享受幸福!
但小寶并沒有像老寶所預料的那樣努力,而是整天跟着富家少爺上學,後來因為很多功課不及格而停留在一級。
其實,父子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成為"上等人"。
老寶想把兒子培養成大人,于是攢錢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兒子身上,而這件棉袍身上十幾年沒換過,為了給兒子交學費和買球衣,在外面也欠了很多債。
而小寶成為大師的對策,不是要努力學習,而是每天在公子哥的屁股後面走來走去,學跳舞,欺負小女孩,在廣钆家蹭一頓飯,總讓他有一種空靈的滿足感。
父親對兒子充滿思念,甚至毫不猶豫地毀掉自己的名聲,為兒子借錢偷東西;
兒子對兒子的弟弟充滿了思念,厭惡父親的蠻蛻和謙卑。
正如網友所說,老包和小包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故事,當下還無處不在,這樣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
影片結尾,蕭寶因為幫助公子弟打架而被學校開除,公子弟兄安然無恙,但隻是冷冷地看着這個笑話;
背負着債務的老包,心中滴着血,在校長面前無果而終地哭了起來,隻能回家坐在床邊,悄悄擦去眼淚。
爬了這麼久,我隻能在這個泥坑裡掙紮,這不僅是時代的局限,更是底層小人物無法掙脫的生活悲劇。
02、"老包"關宗祥是管虎的父親
得益于老劇《關宗祥》的高超演技,老寶這個角色被賦予了靈魂:我們可以看到做父親的痛苦,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同情,也因為他對兒子的無節制溺愛和愚蠢,他對這個角色感到厭惡。
作為與陳強、葛存莊等人同名的金牌"反角",關宗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創造了許多反派,如《小兵張嘎》中的僞上尉、《祝福》中的魏老兒、《向華山的智慧》中的敵方參謀長,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因為反派演得過多,謝鐵利導演一開始還是猶豫不決,讓關宗祥飾演老寶,更何況私下關宗祥的性格很活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老寶這個角色都不是很合适。
不過,在嘗試了不少演員之後,導演并沒有找到特别合适的人選,加上關宗祥非常喜歡老寶這個角色,并多次要求導演出演,最後謝鐵麗最終敲定了他。
關宗祥對這個角色進行了很多細緻的設計,比如老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喜歡雙手交叉到袖子裡,然後用力擤鼻涕,再加上他說話的語氣,凸顯了這個角色的謙遜和怯懦。
不僅拍戲時的辛苦,關宗祥甚至在私下裡把自己開朗的個性隐藏起來,讓自己不那麼沉默,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演繹中。
作為中國電影業的老前輩,關宗祥對同樣熱愛電影的兒子管虎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父親的影響下走上了導演之路,去年導演的《八佰》以31億的票房登上了2020年的票房榜首。
現年94歲的管宗祥已經過上了"退休生活",2015年,88歲的老人在兒子執導的《老大炮》中客串出場。
雖然出場不多,但老爺子的地位毋庸置疑,就連風頭的"第六師傅"馮小剛,每次遇到第二位師傅,都要為他點一支煙。
03、女主角是龔雪的妹妹
除了老戲骨煙鬥宗祥,片中飾演女學生安淑珍的"新人演員"龔瑩,在當時也吸引了不少關注。
沒有多少人熟悉這個名字,但說到她的妹妹龔雪,沒有人不知道。
作為80年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龔雪還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并出演了《快樂單身漢》、《橋下》等電影,也讓她獲得了無數粉絲的支援。
得知《包氏父子》中招募演員的消息後,備受矚目的龔雪将同樣有演員夢想的妹妹龔穎介紹給謝鐵麗。
畢竟他不是職業演員,謝鐵麗對龔英也沒什麼期待,但是在看過龔瑩自己的現場試鏡後,導演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氣質和外表确實很适合這個角色。
雖然片中的場景不多,但龔瑩恰到好處地诠釋了這個女孩軟弱傲慢的形象特征,赢得了不少觀衆的青睐。
《包氏父子》被稱為龔瑩進入演藝圈的機會,之後,她在遊本棠版《濟公》中飾演了阿喬的角色,假以時日,她或許能夠達到姐姐的高度。
可惜,龔瑩最終并沒有在演藝的道路上發展,她選擇繼續從事自己心愛的繪畫,結束了自己極短的演藝生涯。
04. 錯過了入選戛納的機會
雖然《包氏父子》上映後獲得了高度評價,但影片從準備之初到後期上映,經曆了不少曲折。
在得到小說原作者張天一的肯定後,謝鐵麗送出了完整的劇本,但遭到當時電影局上司的反對,拍攝計劃一度被擱置。
後來,通過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陳黃梅,影片正常拍攝,但最不幸的是,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不見了。
當時,戛納電影節組委會赴中國選片,一眼就看中了《包氏父子》極具民族氣息,準備将影片帶到戛納。
然而,戛納的這一要求卻被電影局上司拒絕了,戛納組委會隻能空手而歸,離入圍戛納《包氏父子》入圍隻有一步之遙,成為電影史上永恒的遺憾。
多年後,這部電影并沒有随着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而是與《阿Q正傳》、《駱駝香子》等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一起,被镌刻在電影史的長河中。(作者:皮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