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四川籍戰友浦正強、姚勇、譚克元,西安陸軍學院的“五人團”,如今隻找到一個姓名:浦正強姓名:姚勇姓名:譚克元

作者:頭條尋人

有一次,軍事号角一響起,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就從世界各地趕來。在軍營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年輪轉動,軍旗還在飄揚,但老兵們已經分散了江南北。隻是因為山川堇埽,通訊不便,位址搬遷,戰友流失,才成了可惜。

2020年5月,頭條追蹤與鬥牛軍聯手,共同啟動"#Old同志,你還好嗎#公益項目,該項目将利用技術和平台的力量,尋找失蹤的同志,幫助榮民與戰友團聚。

5月26日,老将王麗萍和嶽啟忠聯系了頭條搜尋者,希望能幫助找到他們的戰友浦正強、姚勇和譚克霖。相關資訊總結如下,希望大家能幫忙轉發,通過愛情接力幫助他們重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 > 名稱: 蒲正強</h1>

産地:四川省大仙縣馬留鎮(今大洲市大川縣)。

出生日期:1972年左右

入伍時間:1990年3月

放電時間:未知

機關資訊:西安軍校交通士官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 > 名稱: 姚勇</h1>

産地:四川省南充市義龍縣

出生日期:1971年左右

入伍時間:1989年3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 >Name: Tan Keyuan</h1>

産地:四川省廣安市

出生日期:1969年左右

入伍時間:1987年12月

6月3日,榮民王麗萍和嶽啟忠聯系了頭條搜尋人員,希望能幫助他們找到幾名晝夜陪伴他們的四川同志:浦正強、姚勇、譚克霖。

這已經不是王麗萍第一次向今日苾求救人,5月27日,王麗萍曾聯系找過一條頭條,找到了自己的戰友嶽啟忠,兩人深深感受到了頭條搜尋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于是再次求助,希望能找到其他三名戰友。

尋四川籍戰友浦正強、姚勇、譚克元,西安陸軍學院的“五人團”,如今隻找到一個姓名:浦正強姓名:姚勇姓名:譚克元

1991年,王麗萍、嶽啟忠、蒲正強、姚勇、譚克霆分别考入西安軍校。同年9月,他們彙聚到位于古都西安南郊的西安軍校通信士官旅,成為91級學員。

"蒲正強是四川省大仙縣人,1990年3月參軍。姚勇,四川省益龍縣人,1989年3月參軍。譚克闵是四川廣安人,1987年12月參軍。剛來軍校的時候,對同學們還很陌生,王麗萍和他們五個人因為對方的四川家鄉聲音,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尋四川籍戰友浦正強、姚勇、譚克元,西安陸軍學院的“五人團”,如今隻找到一個姓名:浦正強姓名:姚勇姓名:譚克元

他們五人在學校學習傳播學,"報社"是他們的研究之一。"軍隊對信号兵發電的速度有嚴格的要求,每分鐘超過120碼才能達到标準,如果手部動作不規範,就會對電報的速度産生很大的影響。在王麗萍的印象中,姚勇性格調皮,愛說話、愛笑,但他的職業能力最強。"他的動作比任何人都标準,頭發也很好。

五人所屬的通訊士官大隊分為幾個專業,他們的專長稱為彙報區隊,譚克闵是本班選出的區長,負責管理區隊學員的日常生活和彙報訓練。譚克闵善良熱情,是班上的大哥哥,"他特别喜歡幫助别人,任何有困難或不開心的人都可以和他說話,他會耐心地啟發你。"

蒲正強性格穩定,平時沒什麼好說的。在王麗萍的印象中,蒲正強的長笛很不錯,經常在晚上自學後彈一首歌,"我喜歡聽他彈《英雄贊歌》和《血迹斑斑的風格》。因為浦正強姓"普",王麗萍和嶽啟忠經常叫他"蒲松齡","剛叫順口,一聽到'浦松齡'這個名字,就知道我們叫他了。"

周末,五個人經常聚在一起,到西安的大街小巷。"當時沒有錢,我也沒有出去買東西,隻是閑逛。

1993年,這五人都從西安陸軍學院畢業,并将回到原來的部隊。臨走前,大家互相擁抱,各自在筆記本上留下了家庭住址,并同意以後有機會時經常聯系。

然而,近30年過去了,現在除了王麗萍和嶽啟忠的接觸,其他三個人都無音傳開了。于是王麗萍和嶽啟忠再次聯系頭條尋找人脈,希望彌補與戰友失去聯系的遺憾。

頭條搜尋,攜手頭條軍人,共同啟動#Old同志,你還好嗎#公益項目,将利用科技的力量和平台,尋找失蹤的戰友,幫助榮民與戰友團聚。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轉播尋找失蹤同志——同志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摯地邀請全國各地的媒體參加"尋找失蹤戰友媒體志願服務團"。

如有失蹤戰友相關線索,請聯系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85,010-83434440),将有專人核實資訊并跟進。

尋四川籍戰友浦正強、姚勇、譚克元,西安陸軍學院的“五人團”,如今隻找到一個姓名:浦正強姓名:姚勇姓名:譚克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