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撒謊遊戲》:一個謊言,一場欺騙,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容易崩潰?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尋求利潤和避免傷害是人類的本能,理性會引導我們做正确的事情,避免錯誤的行為。

但很多時候,人們不是憑理性而活,或者不僅僅是憑着理性而活。有些事情,有些行為,我們明明知道是錯誤的,但仍然報道了飛蛾撲火的熱情。

就像"說謊遊戲"的主題一樣,說謊。

《撒謊遊戲》:一個謊言,一場欺騙,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容易崩潰?

關于謊言的小說不計其數,其中歐美懸疑小說表現最好,《大小謊言》、《湖邊的謊言》、《寒戰》,沒有一部是好的懸疑作品。

當然,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容易因為這個"說謊遊戲"而崩潰,一個謊言,一個欺騙,一個幾個人被摧毀的生活?

隻要一個謊言就足夠了。

01.

說謊遊戲

故事一開始,在薩爾滕小鎮的海灘上發現了一具屍體,随後是同時發給三個女人的"我需要你"短信。

小說的四位主角出現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和家庭,但一具屍體,一條短信,很容易将他們拉回到17年前,當時一個謊言成為四個人的噩夢這麼多年。

阿伊莎,法蒂瑪,西亞和凱特,小說圍繞着這四個女人。

十七年前,他們是薩爾滕中學的寄宿生,他們通過玩"說謊遊戲"成為親密的朋友。

所謂說謊遊戲,起源于凱特和西亞,有具體的遊戲規則:有人上當,得到十個;編造一個好故事,還是讓對方閉嘴,得到五分;如果你欺騙了一個自戀者,得到十五分。

最重要的是,遊戲有一條規則:不要對自己撒謊。

凱特承認,她開始這個遊戲隻是為了"想玩得更開心"。他們從來沒想過,每一次欺騙,都會以犧牲自己的信用為代價透支,狼的故事總是事後才知道。

凱特和西亞作為索爾滕中學的"老油吧",很快就吸引了兩個新人,艾莎和法蒂瑪,他們變成了蜜糖,說謊的遊戲是他們的秘密紐帶。

悲劇發生在深夜,凱特的父親自殺了,為了避免成為孤兒,為了避免房子被帶走,凱特選擇隐瞞父親去世的消息,艾莎、法蒂瑪和西亞決定幫助凱特繞過謊言。

這一刻,說謊遊戲徹底惡化了,這是他們說過的最大謊言,他們向所有人撒謊,直到屍體重新出現。

謊言再次被提起,過去就像冰下的鲨魚,試圖颠覆四個人的順利生活。更令人驚訝的是,阿伊莎他們發現,當他們拼命掩蓋秘密時,似乎還有另一個真相,他們撒謊的同時欺騙了别人,他們卻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另一個騙局......

02.

多少努力,多少遺憾

《說謊遊戲》和幾乎所有歐美懸疑片一樣,讀起來時緊張而刺激,但讀完後卻有一種令人窒息的痛苦。

懸疑隻是這些小說的外殼,作者想通過它來講述生活的真相。

《謊言遊戲》最可悲的無疑是凱特夫婦,他們也是那個大謊言的源頭。

凱特的父親安布羅斯是一名藝術家,但為了女兒凱特和兒子盧克,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放棄了成為藝術大師的夢想,來到薩爾滕當老師。

安布羅斯為他的兒子和女兒付出了幾乎所有的生命,最後是生命。但是結果呢?他有一個家庭可以堅持和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一來,以愛情乃至生命為支撐的家庭,最終分崩離析,家庭的碎片也劃傷了每一個家庭成員,把自己的生活支離破碎。

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悖論,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越愛,卻越後悔呢?就像《熊鎮》裡的話,作為父母,你總覺得自己像一條小毯子。無論你多麼努力地照顧每個人,總會有人是冷漠的。

不久前,我還在讀另一本書《别人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Others),書中寫到了像安布羅斯這樣的家庭。

《撒謊遊戲》:一個謊言,一場欺騙,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容易崩潰?

越南移民到加拿大的潘家本來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潘漢慧和妻子梁碧霞認真工作,積累了不少财富,讓女兒詹妮弗過着富足的生活,潘漢慧和妻子對詹妮弗寄予厚望,在女兒的教育中從未吝啬過錢,他們放棄了自己養活女兒的欲望。

但家庭四分五裂,詹妮弗的同夥綁架者企圖謀殺她的父母,她的母親梁碧霞當場死亡,父親受重傷。

這樣的故事讓人長久無言以對,同時又在揍捶,到底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維持一個幸福的家庭?養育好孩子?

03.

謊言的背景顔色

我們常說,隻要說謊,就要用無數的謊言來繞開那個謊言,最終變成惡性循環,謊言疊加在謊言之上,真假無法辨識,甚至自己也曾被欺騙過。

這種建立在謊言之上的生活,崩潰往往隻是一瞬間。

在《謊言遊戲》的結尾,作者說,這是一個關于希望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在難以忍受的痛苦之後繼續前進。

是的,即使人生經曆了一場大崩塌,隻要我們活着,我們還是要學會扛起重擔。但是,讓我們心碎的過去可以被一筆勾銷嗎?我們可以總是從頭開始嗎?

《撒謊遊戲》:一個謊言,一場欺騙,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容易崩潰?

在小說中,謊言被戳穿,真相終于大白後,艾莎的婚姻生活也經曆了一場大地震。她終于想出了一種遲來的感覺,也許是時候停止撒謊了。

但這個想法剛剛形成,很快就消失了,當她的丈夫打電話時,艾莎再次選擇撒謊。

她又陷入了另一個謊言,即使動機與過去不同。

阿伊莎的經曆通過文字走進了我們許多人的現實生活,謊言幾乎是現實生活中的常态,那些小時候"不說謊"的教誨,最後不得不被成年人的"情感"碾碎。

誰不想過上真實的生活?但為什麼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謊言呢?成年人的生活注定是謊言的底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