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由天體組成的,天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天體之間的永恒運動是維持宇宙的基本條件之一,天體在宇宙中的運動極其複雜。例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正在做複雜的運動,一方面,地球本身在旋轉,同時圍繞太陽進行軌道運動,它也在圍繞整個太陽系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進行旋轉運動,當然,整個銀河系也在運動。

地球的自轉運動
地球的運動是所有運動的複雜綜合,其中地球的自轉和自轉是兩個最基本的運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的自轉是指地球圍繞太陽系中心的天體太陽做一個自轉運動,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平面幾乎都在一個平面上, 這是八顆行星軌道的共面性。
八顆行星軌道示意圖
地球自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完美的圓形橢圓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平均半徑約為1.5億公裡,稱為天文機關。當然,由于地球的軌道是橢圓軌道,與太陽的距離在自轉過程中會發生變化,而與太陽最近的距離約為1.47億公裡,稱為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距離約為1.52億公裡,稱為遠日點。
近日點和遠日點示意圖
地球自轉的近日點在每年的1月初左右到達,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最快,而遠日點在每年的7月初左右到達,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最慢。地球自轉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周期,也就是一年,當然,我們如何觀察地球的自轉,我們也必須選擇參考。以遙遠的恒星為參考對象,地球自轉的真實周期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這被稱為恒星日。
八顆行星的軌道示意圖
此外,如果将太陽的直接點作為參考移動,則由此産生的軌道周期稱為回歸年,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地球的軌道也有角速度和線速度,地球在一年内繞太陽公轉,即360°,地球軌道的角速度約為每天59'。地球軌道總長度約為9.4億公裡,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約為每秒29.8公裡,即每秒約30公裡,每天約257萬公裡。
黃紅色交叉角度示意圖
由于地球軌道軌道平面的黃道平面與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不重合,但它們之間有一個角度,我們稱之為黃紅交點角,目前黃紅交點角的度數約為23.5°。由于黃紅色角的存在,它導緻直射太陽點的運動,即一年一次,直射太陽點在北回歸線之間來回轉動,導緻兩秒到兩天。
從 2 分鐘到 2 天的示意圖
當直射太陽從南向北移動時,赤道後的第二天是永恒日,主要是在3月21日左右,當直射太陽點從北向南移動時,它穿過赤道的那一天是節日,主要是在9月23日左右的前後一天,當太陽向北移動到最北端的位置時, 這是夏至,主要是在6月22日左右,當直射太陽點向南移動到達最南端的位置時,它是冬至,主要是在12月22日左右。由于直射太陽點的運動,地球晝夜節律和晝夜節律周期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四季和五區的劃分等一系列地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