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辰小貞被從烨飛寺派來
量子比特報告|官方賬号 QbitAI
"我們現在把空調做成一個發電站,晚上點亮它不需要一分錢!"
說這話的不是别人,是格力董事長董明珠。

她聲稱,如果這項技術在全球範圍内應用,"全球氣溫可以降低半度。
言論一出來,就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問題一到,觀看次數就瞬間飙升至近 90 萬。
但是讓我們仔細看看...這難道不是光伏儲能空調嗎!
從字面上看,光伏發電是"光發電伏特",使用光伏半導體将太陽能轉化為直流電。聽起來很理想,但目前的轉換效率低,材料成本昂貴。
我們深入挖掘,發現事情并不簡單。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9">格力已經擁有光伏空調,但賣得不好</h1>
據中投證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13年底,格力就推出了光伏轉化離心機,從那時起就開始專注于"無電收費的中央空調"。
據市場之星報道,格力電器的中央空調,2015年已配備自主研發的光伏直驅使用率高達99.04%的"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
報道還稱,格力光伏空調早在2015年就已經銷往海外。
轉眼間到2021年,格力光伏空調怎麼樣?
我們去格力官網看了看,發現在商用中央空調欄目下,确實有兩款産品:"光伏直驅變頻多線"和"CVS系列光伏直驅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
目前,這兩種産品都不是家用類型,是以無法在官方網站上檢視價格。
不過,從格力東明珠店來看,"CVS系列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的累計銷量仍為0件...
難怪董小姐想發明一種新技術,将光伏空調更新為"集光能、儲能、空調"為一體的光儲空調——不僅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還可以儲能發電。
然而,格力近期的光伏相關專利似乎與光儲空調關系不大。
Zhihu @ Moriyama說他已經寫了20多項硬體專利,但是當他看到格力2021年3月的專利時,他一開始并不了解。
經過仔細研究,@Moriyama認為這項專利感覺像是一堆東西——隻引入了一個電源開關電路,采用了開關電源的高效率方案。但是,如果這也可以獲得專利,"100可以在3天内完成"。
看來,格力并不打算從專利中公開其"新技術"。
那麼,僅從技術和成本的角度來看,董小姐聲稱"空調成為發電站"是否可行呢?
<h1類="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23">"空調作為發電站"是否可行?</h1>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董小姐對"光儲空調"的描述:
格力正在研發一項新技術,可以将光能、儲能與空調相結合,使空調成為一個發電站,不需要通過城市電網,不需要遠端傳輸,能量通過空調發電收集起來,以保證空調的制冷或加熱同時進行, 多餘的電能儲存,晚上家裡所有的照明,不用花一分錢買電。
那麼,這個解決方案最終可行嗎?
從技術角度來看,據《泰晤士報周刊》報道,藝威經濟研究所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表示:
太陽能、儲能和空調的結合,邏輯合理,本質上應該是分布式光存儲系統。但空調本身是不可能發電的,她說應該是太陽能電池、儲能電池,兩部分一起為空調供電。
從成本角度來看,資深工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董明珠提到的技術,在未來幾年不太可能進入普通人的家中:
一般來說,房子頂部的光伏直接內建到電網中,正如董明珠所說,其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雨天怎麼做,陰天怎麼做,電壓不能保證穩定等,就存在很多技術問題。
具體來說,人力資源部表示,光伏發電回收成本周期超過5年。
至于儲能,一般吃峰谷電差來獲得利潤,谷電儲電、調峰發電,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儲能電池會衰減,儲量大大降低,未必能收回這個。
網友們聽到這個消息,也炸了鍋。
有網友認為這項技術真的值得期待。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光伏發電本身不是很可行,使用率太低。
有網友表示,感覺是智商稅,而之前手機和汽車都沒有動過......
然而,在全球範圍内,輕型儲能空調并不是大腦中最大的發電産品。
有很多"隐藏"的自發電方案,使建築物真正做到"無電成本"。
<為h1級"pgc-h-arrow-right"資料跟蹤跟蹤"提供多種自生成解決方案</h1>>
其實,讓建築自生自生,世界正在嘗試。
畢竟,能夠過上自給自足,田園詩般的生活感覺很浪漫。
一位退休的瑞典工程師對他的家庭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當夏天陽光明媚時,使用多餘的電能作為電解水。産生的氫氣儲存在地下室中,并在冬季由氫燃料電池産生。
氫燃料電池在運作過程中也會産生熱量,順便說一句,解決了冬季加熱問題。
再看國内,也有獨特的建築自發電方案。
漢能集團啟動了一個從建築物外牆發電的項目"漢牆"。所使用的技術是薄膜太陽能,可以附着在建築物的外牆上。
它已被國内外許多建築物使用。
它也可以做成一個柔韌的"Hanwa",附着在傳統建築的瓷磚上。
除了利用太陽能,風能也是清潔能源的熱點領域。
以卡達的這家海上酒店為例。
真漂亮!
但你難道沒有看到發電廠在哪裡嗎?
你一定猜到了,這個圓形建築是由旋轉驅動的。
酒店周圍的白色"遮陽傘"實際上是一個垂直的風力渦輪機,通過在酒店周圍旋轉産生的風力發電。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為了實作不接入電網隻靠自己發電,條件還是相當苛刻的。
商業應用必須具有具有特殊設計的大型建築物。
家庭使用還必須是獨立的大型房屋,具有足夠的表面積來收集太陽能和超大的地下室來儲存氣體。
像瑞典工程師這樣的項目花費了大約70萬元人民币,根據瑞典家庭的平均電費來收回成本需要180多年。
對于城市建築中隻有一個小陽台的居民來說,可用的太陽能有限,并且在夏季缺乏儲存剩餘能量的方法,這甚至不具有成本效益。
事實上,上面提到的三個選項中沒有一個在發電方式上具有最大的腦洞。
阿根廷是一個大養牛戶,其國家農業技術研究所早在2014年就試圖從牛群中發電。
在反刍動物中,胃中的微生物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産生大量的甲烷,而牛排洩甲烷的方式是
屁。
據阿根廷研究人員稱,每天可以從一頭牛身上收集300升甲烷,可以在冰箱裡使用24小時。
但自那以後,該項目幾乎沒有什麼新消息,似乎陷入了試點階段。
評論來源(授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429897/answer/1984844763
技術訣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429897/answer/1984201854
相關連結:
[1]https://www.energy-observer.media/en/solutions/videos/hans-olof-nilsson-and-first-hydrogen-powered-house
[2]http://zhf.hanergythinfilmpower.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3#slide=1
[3]https://amazingarchitecture.com/hotel/eco 浮動酒店卡達-由-海裡-阿塔克-建築-設計-工作室-哈德斯
[4]https://www.fastcompany.com/3028933/these 背包為奶牛收集屁氣并儲存能量。
[5]http://www.ahscb.com/page/1/2015-05/04/02/2015050402_pdf.pdf
[6]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1312260004835087_1.pdf
[7]http://img.cheerue.com/D5C994E3-F0CF-4E81-676E-B20D75A511B0_thinkv_2018-09-14_5b9b70782a5e7.pdf
[8]https://patent-image.qichacha.com/pdf/586ff5ccdebbeed64e67e041d53d1391.pdf
[9]http://www.zhilengxuebao.com/zlxb/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60501&year_id=2016&quarter_id=5&falg=1
[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DIF6LA0519D4UH.html
- 完成 -
量子位 QbitAI 頭條簽名
關注我們,搶先了解尖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