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突發3件事!黎巴嫩爆發沖突,中亞小國拒絕美國,美國又亂了

作者:國際報姐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際報妹!

黎巴嫩近13年來最嚴重的武裝沖突已造成數十人死亡,因為真主黨和美國支援的黎巴嫩政府互相争吵。烏茲别克斯坦冷漠地拒絕讓美軍進入該國,包括國務院和國會代表在内的幾個美國進階代表團近幾個月通路了烏茲别克斯坦,這似乎是一次"失敗"。與此同時,美國出現了一場"大罷工",大約有10萬工會勞工正在罷工或準備罷工,美國媒體稱勞工再也站不住了,這三條資訊都指向一個國家,也就是美國,俗話說,"世界不是亂七八糟的, 美國處于僥幸狀态",美國真的是這些沖突的根源嗎?今天我們聊聊吧。

首先是席卷美國許多行業的罷工浪潮,不得不說,面對糟糕的拜登政府,美國勞工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據報道,美國目前約有10萬名工會勞工正在罷工或準備罷工,僅在過去兩個月中就有近40家工廠罷工。也許疫情加劇了内部緊張局勢,促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以最極端的方式示威反對政府,勞工部10月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8月份有430萬人辭職,這是20年來的最高水準,辭職率為2.9%,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些數字足以表明,美國勞工現在處于"不可阻擋"的情緒中,傳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們涵蓋了廣泛的行業,包括機械,食品,醫療保健和娛樂。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媒體并沒有支援政府,而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疫情的爆發提醒了勞工,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去工作,但卻無法獲得報酬。

世界突發3件事!黎巴嫩爆發沖突,中亞小國拒絕美國,美國又亂了

想想拜登上任時高喊"美國回來了",也給了美國人很多承諾,但現在一個接一個的違約,不僅在防控疫情上沒有取得有效進展,還陷入了債務危機,導緻目前美國勞工處于非常危險的疫情爆發環境, 但也面臨越來越大的通脹壓力,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美國9月生活成本再次上漲,将通脹保持在30年來的最高水準,嚴重病例可能會在明年"波及"。正是在各種壓力的影響下,美國勞工對政府的不滿達到了頂峰,從機械和食品線的勞工到馬薩諸塞州的護士,從肯塔基州的釀酒師到好萊塢的勞工,美國社會面臨着一波大規模的混亂和撕裂。

約翰迪爾(John Deere)是一家從事農業機械和重型裝置行業的大公司,最近有1萬多名勞工因條款和薪酬而罷工,甚至備受矚目的好萊塢工會也有6萬名勞工。這一次,它顯示了美國勞工的決心。有人評論說,罷工本質上是資本家和勞工階級之間的沖突,雖然"多做少賺"是常态,但現在很清楚,美國勞工已經超越了常态,即做得特别多,賺了額外的錢,面臨感染的風險,簡單地說,生活不會繼續下去。雖然很多人普遍對美國有"富裕"的印象,但美國也有不少低收入人群。拜登政府近期的一系列措施對這一群體不那麼"友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拜登必須考慮一下。

其實,在美國,罷工并不是一件特别不尋常的事情,但這次參與的人太多了,上一次這樣的大規模罷工,還是在2007年,當通用汽車勞工罷工引發全國性罷工時,值得注意的是,罷工隻涉及汽車行業,而沒有涉及其他行業, 但現在的罷工浪潮是"史無前例的",更可能是"之後",就規模和範圍而言,是非常罕見的。當美國的混亂成為常态時,這個經常以世界第一和引領全球發展為榮的大國不複存在。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第二件事,美國被打臉,烏茲别克斯坦冷酷地拒絕讓美軍進入。美國媒體此前曾透露,華盛頓希望與塔什幹就打擊阿富汗極端主義陣地的部隊問題達成協定,顯然是以美國"反恐"為幌子。但這次美國打了個鼻子,烏茲别克斯坦外長反應很冷淡,稱美國這件事"不在議程上,也沒談過",可以說是一張臉也沒有離開美國。你知道,美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近幾個月來,包括國務院和國會代表在内的一些美國進階代表團先後通路了烏茲别克斯坦。

但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失敗。那麼,美國為什麼要盯着這個地方呢?有一種觀點認為,由于美軍從阿富汗撤軍,是以在中亞、中俄腹地,美軍已經沒有立足之地,現在必須找到新的目标。烏茲别克斯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它不僅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後院,也是東亞和西亞之間的重要橋梁。可以說是美國軍方的最佳選擇。但美國也忘記了考慮烏茲别克斯坦是俄羅斯的盟友,它必須通過俄羅斯為美軍提供基地。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也以堅定的語氣回應了美國軍方在中亞建立基地的願望,稱"中亞鄰國,盟國和戰略夥伴已經證明,這種存在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這也說明,美國在中亞已經逐漸失去信任,中亞國家聯合起來對抗美國,随着美國的不斷發展,美國在中亞的生存空間将繼續縮小。其實,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前,應該這樣想一想,如果不想放棄自己在該地區的權力,最終應該在這個"帝國墓地"裡,而不是狼群撤退,留下一團糟,如果決定離開這裡,不要回來"挑釁是非", 這是兩種選擇,現在美國選擇退出,沒有後悔吃藥。

第三起事件是近13年來最嚴重的沖突,是在黎巴嫩首都爆發了猛烈的槍聲。據報道,一隊黎巴嫩真主及其支援者突然被槍殺,引發了大規模沖突。現場是包括AK步槍、沖鋒槍、機關槍和RPG火箭發射器在内的輕重武器的激烈交火,持續了五個小時,造成6人死亡30人受傷。戰鬥開始後,黎巴嫩政府軍立即發表聲明說:"武裝分子街頭的不分青紅皂白的火力将被帶走殺死,要求所有平民不要走上街頭。黎巴嫩總統米歇爾也很快表達了他的态度,稱"再次用武器說話是不可接受的"。

事實上,歸根結底,黎巴嫩是一個古老的宗派鬥争問題。黎巴嫩現在有18個教派,内部緊張局勢是不可避免的。沖突的核心是2020年8月4日對貝魯特港的轟炸,造成至少215人死亡,數千人受傷,這是曆史上最大的非核爆炸之一。事發後,背後的真相一直令人擔憂,因為黎巴嫩位于亞洲、非洲和歐洲,南至以色列,北至叙利亞,這些可以說是世界熱點,是以黎巴嫩的戰略地位非常危險,各方利益在這種分裂,是以在轟炸的背後,很可能是一場大博弈。盡管受到高度關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巨型化學爆炸負責。負責調查港炸事件的法官也遭到黎巴嫩真主黨的強烈反對,真主黨指責他有政治偏見。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自港炸以來,黎巴嫩陷入了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這個中東小國度過了非常糟糕的兩年。首先是經濟遭受挫折,貨币大幅貶值,人民财富暴跌,失業率飙升,然後是港炸,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更疊,因為全球能源短缺,前兩天遇到燃料短缺,來了全國停電。這是一個沒有停止的時刻,雖然騷亂的起源是黎巴嫩的宗派鬥争,但外面的人認為這并不那麼簡單。

要知道,美國在中東的野心并沒有死,它剛剛聯手以色列在叙利亞的空襲,它襲擊了伊朗的通訊樞紐,現在黎巴嫩又發生了一場槍戰,我不知道這些事件之間是否存在人為的聯系,有人猜測美軍正準備在中東制造更多的混亂, 這可能是最近中東一連串事故的根源。好了,今天的内容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喜歡朋友記得要關注我,我們下期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