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TVB有一部綜藝紀錄片叫《長壽12歲》非常有趣。

在它的介紹中有一句話:

"世界人口老齡化,'長壽百人'不尋常,活到12歲是早晚的事。後半生越來越長,挑戰越來越大。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官方資料顯示,預期壽命已從2018年的77.0歲上升到2019年的77.3歲。

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溫玉梅預測,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到2030年,我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将達到79歲。

簡單地說,人們可以活得更長。

它越來越接近"看到一個世紀"的夢想。

然而,在更長的生命中,災難是無法控制的,生與死是不可重複的。

如果沒有人能陪你到最後,至少幾首歌,足以讓你聽一輩子。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告别

1915年至今105年

唱着《再見》,樸槿惠不知道該哭多少次。

他說,如果他能寫出這樣的歌詞,他就會當場死去。

這就是他喜歡告别的方式。

故事将從1851年開始。

有一個名叫J.P.奧特威(J. P. Otway)的27歲美國男孩寫了一首歌,叫做《夢想家和母親》。

在他填好歌詞後,他唱給他的黑人歌手團"奧特威的伊奧裡亞人",但它沒有抓住詹姆斯·皮爾彭特的鐘聲。

後來,當美國南北戰争爆發時,奧特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來照顧傷員,他的歌聲一度因為對家鄉的悲傷懷念而傳播到美國南北。

1907年,《家與母的夢想》來到日本。

音樂家Dog Cadgie将重新填充的單詞創作成"旅行",該單詞被收錄在日本政府的音樂教科書"中學教育的歌唱收藏"中,并立即成名。

那時,李叔東已經去日本留學了。

這首歌聽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在1915年寫下了《告别》,那是無數次唱樸澍的歌。

事實上,它不僅僅是公園樹。

自從這首歌成為畢業必備曲目以來,為它流下的眼淚可能已經将撒哈拉沙漠變成了一片綠洲。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由于年代久遠,這首歌的歌詞有很多版本。

北京高等師範教育教授陳哲福曾寫道:

外面長亭,古路一側,青草蔚藍的日子。

孤雲是酸的聲音,白天是煙熏和寒冷的。

伯羅頓、飛燕熙、俊昌分道揚镳。

帶來衣服和眼淚像雨一樣,這種感覺和語言。

林海印在《城南老物語》中的版本,也和原版有些不一樣。

但總的來說,我們仍然習慣于馮子軒的手稿作為"标準答案",畢竟他是李叔通引以為傲的學生,兩個人在李叔通之後的同一個家也很近。

隻是原句"一位女士的渾濁酒給其餘的人帶來快樂",人們還習慣于唱成"一壺渾濁的酒來快樂"。

當然,這些都不是微不足道的。

我們喜歡"再見",這是一種感覺。

它與《凡爾賽文學》完全不同,簡單而真實,友誼深厚。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賣報紙歌曲》

從1933年至今的87年

1933年秋天,一個楊姓的小女孩走過街道。

她從未讀過一本書,也沒有一個合适的學校名字,人們稱她為"小頭發"。

"小頭發"一家有一個生病的父親在床上,等着她每天賣報紙賺幾筆銅錢來生活。

當時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孩子。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有一天,"小頭發"在電車站,她知道可以乘坐電車的人更有文化,喜歡買報紙。

但她高估了自己的小趴闆,幾頓飯沒吃,她根本受不了。

電車一到攤位,"小毛頭"就被一群人撞倒在地,沒有站着不動,他手中的報紙散落在各處。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然後一個陌生的叔叔走過來接她,幫她拿回報紙。

這個男人是21歲的耳朵。

後來,她尋找機會和"小頭發"聊天,才知道她的家庭處境艱難,生活艱難。

"我想寫賣報紙的孩子的悲慘生活。

他總是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充滿真實的情感。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創作完成後,她邀請著名劇作家安毅填寫文字,并第一時間找到"小頭發",想聽聽她的想法。

他輕輕地把這個詞讀成"小頭發",并告訴她,如果她感到不舒服,就把它舉起來。

"小頭發"歪了歪頭,心想:"我很抱歉來到這個世界。

"一切都很好,但如果我能買幾篇論文并把它們寫進去,我就可以唱歌并賣掉它們。

耳朵回去找安商量,然後就有了"七塊銅闆可以買兩份報紙"這句話。

這首歌活潑而輕松,自1934年發行以來一直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他的報童,雖然承受着時代生活的壓力,但仍然保持着孩子的善良和樂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這就是生活的魅力。

這是耳朵的魅力。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夜幕降臨》

從1935年至今85年

其實最早的"夜香"不是李香蘭的,而是胡蝴蝶的。

胡錦濤以21,334票在星報主辦的"電影女王選舉大會"上獲得稱号,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電影女王"。

要說,那年,沒有人不知道胡蝶的名字。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她18歲出道,20歲加入知名的"明星電影公司"。

1933年,胡錦濤接到了一部名為《夜到湘》的電影,由程導演。

女演員阿湘是女郎在舞廳門口賣花,她唱歌賣的是夜香。

人怕老,珠子怕黃

花朵也害怕很快生長

花卉愛好者來買

莫氏的花朵在明代并不香

1935年9月20日,該增刊被宣布,标題為"夜幕降臨",由胡蝴蝶撰寫。

其實,夜香原本淡淡嬌小,不像玫瑰花,蓮花那樣醒目。

它主要吸引蛾子在夜間通過香氣覓食,以幫助它們傳播花粉,這是"夜噸"這個名字的起源。

是以,如果把晚上買成觀賞花放在家裡,晚上會散發出香氣,會讓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感到頭暈目眩,短暫的胸悶。

而且如果你晚上晚上到香花叢生,也要記得不要待太久。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但當時,音樂家們似乎喜歡這種美麗的香味,但對人類健康的植物卻非常不利。

1944年,李金光擔心自己的《夜到湘》。

他寫了一首好歌,但因為其近兩個八角超寬音域,找了周圍最火的歌手,秋霞、姚麗都唱不出來。

這時,李香蘭找到了門。

李香蘭當時隻有24歲。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她碰巧在上海拍的時候,看到這首歌的樂譜,以為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歌,然後發現李金光茂做了自我介紹。

從此,《夜幕降臨》成為李香蘭的經典曲目,将她的藝術生涯推向巅峰。

南風吹涼

夜莺唱歌

月下的花朵就像夢一樣

隻有那天晚上來到了香裡

在香水中傾訴

這首歌被認為是中國流行歌曲的代表,迄今為止已在全球至少發行了80個翻拍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鄧立軍和蔡琴的作品。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然而,命運有太多莫名其妙的巧合。

次年,鄧立軍在演唱日文版《夜通》後,于次年因病去世。

那是她的最後一首音樂單曲。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四季歌》《天涯歌女》

從1937年至今的83年

《路上的天使》拍攝時,他隻有16歲。

雖然她沒有墜入愛河,但導演袁牧之覺得她和女主角的年齡相仿,而且性格幼稚,是以設定。

在《路上的天使》中,周小川飾演被賣到上海的少女"小紅"。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巧合的是,周瓦辛本人早年也因抽煙大煰大叔綁架賣給了金壇縣王家,原名"蘇薇"改名為"王曉紅"。

後來,王家把周氏賣給了上海的一個家庭,并改名為周曉紅。

養父抽鴉片沒錢,随便便就被賣到妓院當,感謝養母的善良之心及時救了禍害。

之後,周小川加入了中國流行音樂創始人李金軒的歌舞團。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有一次,她演唱的《國光》非常受歡迎,歌詞是《與敵人一起環沙》,李金軒建議她改名為《繞着身邊》。

在《路上的天使》中,周邊的表演相當不錯,或許女主角的類似經曆深有體會。

影片以生動的喜劇傳達了深刻的悲劇内容,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傑作。

同時,周璆演唱的兩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郎》也唱到今天。

這兩首歌都是由著名作曲家田涵創作的,由著名音樂家何綠甯作曲,奠定了當時在海灘周圍不可動搖的地位。

從此,這個名字就成了中國流行歌曲史上的"金色招牌"。

37歲時,周因急性腦部感染住院。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她的親生母親在報紙上得知此事,向國務院衛生廳申請提前退休,來到上海照顧她。

由于擔心巨大的喜悅和悲傷會刺激周圍的狀況,生母從來不敢告訴她自己的生活。

也許直到她去世,她才知道自己人生的全貌。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在那個遙遠的地方

從1939年至今的81年

1939年,西北服務團解散後,王洛賓跟随一隊攝制組來到青海。

他們正在準備制作的紀錄片叫《民族萬歲》,導演鄭君立是中國電影的創作者之一。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在攝制組的歡迎晚宴上,一位名叫Sayedjoma的17歲女孩脫穎而出。

鄭俊麗決定邀請她在片中飾演牧羊女,而王洛賓則飾演賽義德約瑪的幫手。

Wang Lobin和Sayedjoma在雙向拍攝中變得熟悉。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直到電影拍完,洛賓才離開,他還記得賽義德喬瑪,是以他花了三個晚上用筆寫了一首"薩凡納情歌"。

這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在那個遙遠的地方"。

在那個遙遠的地方

有個好女孩

人們走過她的帳篷

都想回頭看看懷舊的樣子

回頭看女孩帳篷的人,可能不是"人",也不是王洛賓本人。

《在那遙遠的地方》可以說是王洛賓演唱最廣的歌曲,也是中國世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

其實,王洛賓在當年拍戲的時候,不僅和美少女來了一次浪漫的邂逅,也沒有忘記收集了很多西方音樂。

熟悉的《少年舞曲》是新疆民歌合集,由王洛賓改編,重新填入中文歌詞。

據說後來有人回到金沙灘草原尋找賽義德喬瑪。

但當她發現它時,Sayedjoma的妹妹說她在32歲時因病去世。

"王先生離開後,許多蒙古和藏族家庭都來提他們的親戚,但她沒有去。她不得不嫁給一個漢族。後來與時任海棠縣長的石維章結婚,育有兩個孩子,一個名叫二牧家,一個去世。"

姐姐用三個字兩個字結束了姐姐的一生,然後拍了一張黑白照片,讓遠處的客人看。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Sayedjoma的照片簡單而美麗,臉上帶着輕微的笑容,看起來很好。

她被她的同胞以天葬的形式埋葬,并最終與金色的安丁湖草原融為一體。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玫瑰玫瑰 我愛你

從1940年至今的80年

這首歌的名氣有多大?

也許看過這首歌的人可以跟着一段話走,也忍不住跳了一個老上海迪。

《玫瑰玫瑰我愛你》的原曲是姚麗。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她13歲的時候,姚麗因為喜歡唱歌,經常跟着叔叔去電台轉播表演,有一天剛好在周圍聽到。

周圍看她長得漂亮,音質條件好,都會介紹她加入百代唱片。

然後姚立和弟弟姚敏一起,組成了一個"兄妹班",一個人寫歌,一個人唱,成為炙手可熱的歌手。

後來,她也因為哥哥的去世而決定退出音樂圈。

1940年,周小川拍了一部名為《天涯歌女》的電影,講述了失去丈夫流浪生活後懷孕的歌手小岚的故事。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電影導演吳村和詞曲作者陳格新共同創作了歌曲《玫瑰玫瑰我愛你》,但他們沒有讓它唱來唱去,而是把它交給了18歲的姚麗。

可以看出,當時大家都挺喜歡小姚麗的。

她的嗓音輕松、明亮、溫柔、自由流動,将大都市的感覺與國有化的小色調完美融合,頗具青春的時尚氣息。

十一年後,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Frankie Lane)将其翻譯成英語,迅速成為美國的熱門歌曲,甚至當年登上了美國音樂排行榜的榜首。

四十八年後,黃仁勳重新填了一版粵語歌詞,由梅豔芳演唱,成為她與成龍合作的電影《奇迹》的主題曲。

六十七年後,黃玲重新改編了這首歌,并加入大量特色音譯和斷音,充滿了新世紀的流行氛圍。

七十九年後,姚麗去世了,一輩子名利,與丈夫黃志堅二子一起去世,享年96歲。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玫瑰玫瑰我愛你》和小7歲的《夜上海》一起被看作老上海的标簽,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生動的生命力,不斷有人聽,有人唱。

已經流行了80年的歌曲并不簡單。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玫瑰無處不在。

1942年至今78年

1968年,18歲的鄧立軍發行了一張名為《你笑一見鐘情》的專輯。

除了這張專輯中著名的同名主打歌非常火爆之外,還有一首重唱的老歌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很多人以為是鄧立軍的原創歌曲。

這是"無處不在的玫瑰"。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原曲是著名電影演員于秋霞,詞曲作者是上面提到的陳格新。

陳格新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素有《宋賢》、《玫瑰玫瑰我愛你》、《遍地玫瑰》、《飛翔的鳳凰》、《夜上海》等作品都出自他之手。

不幸的是,他的命運更加艱難,在三年的自然災害中去世,享年47歲。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于秋霞是胡蝶的年輕一代。

她在12歲時首次亮相,并跟随歌舞表演在大江以北和以南巡回演出。

1936年,于秋霞出現在電影界,參展上海文化電影公司有聲電影《父母與孩子》。

這部電影對她來說是如此特别,以至于影視公司的創始人胡欣成為了她餘生的丈夫。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1942年,曾為《釣魚之歌》擔任美術師的方培軒準備制作自己的電影《薔薇無處不在》,并找到了已經鮮為人知的秋霞作為女主角。

于秋霞不僅演得好,還在片中與陳格新一起編排了五首原創歌曲,包括同名主題曲《薔薇無處不在》。

玫瑰玫瑰無處不在

青春無處不在

春風無阻,吹進胸膛

聽秋霞唱《玫瑰無處不在》,你仿佛能隐約看到一個女人穿着旗袍熱辣的小卷發搖曳着腰,很有畫面感。

她是當年第一個在海灘上開啟"自唱"的人,讓影視歌曲成為流行潮流。

從此,她成為觀衆心中"電影兩栖"的全能明星。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參演了90多部電影,演唱了一百多首歌曲,都赢得了大衆的喜愛。

還記得宋丹丹2017年的《心火》嗎,那首歌被稱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

據資料顯示,原曲《愛情伴侶》創作于20世紀初,1932年由百代唱片收錄了男女版的齊秋霞和黃昏演唱。

雖然宋丹丹給這首歌戴錯了"帽子",但我們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應該是1927年《毛雨》的黎明。

但還是有人提到秋霞的老歌,也可以看出她的曆史地位并不平凡。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南泥灣

1943年至今77年

郭蘭英在節目中澄清道。

她說:"當我唱《南泥灣》的時候,人們已經唱了很多年了!我隻是有幸參加了偉大的"東方紅",并被更多的人知道,其中一些人說這是我的第一首歌。"

南木灣1943年出生于延安,是馬雲作為主要創作者的團隊合作作品。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它主要講述了原來貧瘠的南木萬被改造成百萬畝好田的故事。

雖然曲調吸收了很多民間歌舞的節奏,但通常以優美的合唱形式出現。

郭蘭英指的是《東方大紅》,是1964年周恩來總理執導的大型音樂劇、舞蹈史詩《東方紅》。

這一次,周總理反對。

他希望用民族歌唱的手法演繹《南泥灣》,直接給郭蘭英起名。

當時郭蘭英已經帶着《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景》等歌曲在全國各地火爆,那時候正好在國外演出。

當她接到消息後,匆匆趕回家,離《東方紅》最後一場演出還不到十天。

即便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内,一向嚴把舞台表演的郭蘭英,也編排了許多小細節。

比如,她表演的時候,并沒有走之前的"唱步",而是歌劇的"步",一個花籃舉起動作的開始,也充分展現了她們自己的愛。

雖然這些圖像在當時不是很有效,但這種儲存完好的材料成為令人難忘的經典。

當年展會背景,周總理遇到了剛剛看完演出的郭蘭英。

周總理輕輕問道:"你還年輕,會唱歌,會演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年紀大了,該怎麼辦?"

當時,郭蘭英年輕時的驕傲。

"當革命帶我去做我所做的事情時,我就會做我所做的事情,"她說,擡頭看着周總理。"

周總理隻是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二十二年後,郭蘭英和丈夫賣掉全家,南遷廣州創辦郭蘭英藝術學校,全都專注于教學。

"看來我不會再做别的了,而是盡我所能把民族藝術傳下去,哪怕是一點點。

"郭蘭英在接受采訪時說。

"這也是為了完成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他有生之年給我的使命。

唱哭樸樹的歌,已經是105年前的歌了

人們經常問什麼是經典。

然後給出一堆定義,也許隻是為了圈出你喜歡的歌曲。

其實,所謂的經典是非常好的判斷。

放手就足夠了。

金雞獎最佳音樂獎,一部被"拒絕"的電影,真的一文不值嗎?

兩首歌在日本音樂界42年,她是林清霞的蜜是《感恩之心》的原創歌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