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多年前的“好苗子”如今緻力粵劇傳承發展

作者:意檀香研究

視訊加載...

1992年,香港舉辦了兩部粵劇的展覽,一位不知名的年輕内地人展示了他高難度的南方國術,吸引了粵劇鑒賞家和觀衆的注意。其中有已經從香港回國的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性。她對人才有很好的眼光,經過多方協調,那一年會把年輕人從廣西帶到廣州。年輕人是粵劇歌手歐凱明。

20多年前的“好苗子”如今緻力粵劇傳承發展

粵劇是嶺南文化的一張璀璨名片,也是嶺南文化的巨大成功。它吸收了多種音樂和戲劇元素,将騾子、蘆葦聲腔與粵方言韻相結合,創造性地拓展了中國戲曲的藝術表現力。粵劇已有300多年的曆史,也是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戲曲類型。"在海外,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粵劇。

在1990年代,粵劇深受流行文化和電視的影響,觀衆流失,市場萎縮。如果不是紅線女性等老藝人愛珍惜才華,或許像奧海明粵劇《妙子》會慢慢失敗。

20多年前的“好苗子”如今緻力粵劇傳承發展

粵劇的保護引起了粵港澳三國政府的重視,自2003年以來,粵劇聯合"演繹"粵劇。在中央政府的支援下,粵劇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這不僅是粵劇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也是粵港澳跨區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大進展。

2009年10月,包括香港粵劇《台鬥林》在内的三位著名粵劇藝術家齊聚湘江,在"粵港澳紅聖丹斯歌唱國慶節"音樂會上,在紅館舉辦了粵劇迷的演唱會,受到粵劇歌迷的空前追捧。

"2009年粵劇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後,整個粵劇行業都非常興奮!政府層面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大力支援。回顧過去幾年粵劇的變化,Okai Ming充滿喜悅,"我們經常走進校園,向年輕人講述粵劇的曆史和文化,通過表演讓他們近距離欣賞粵劇之美。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影院看戲,我覺得最開心!"

奧凱明在廣州已經28年了。他不再是那個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但有着迷失未來的年輕演員。

老師紅線女孩已經不朽了很多年,Okaimin仍然記得她。"粵劇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傳統,也有曆史。當時,紅線女老師帶我們去拜訪了香港的很多前輩,一起交流,一起學習......"

20多年前的“好苗子”如今緻力粵劇傳承發展

歐先生曾多次與香港粵劇藝人合作演出,共同排練。他說,粵港澳兩地在粵劇的文化交流和演出中非常頻繁,但去年疫情的影響被打斷了。現在澳門已經基本恢複了人員往來,等待香港疫情好轉,一切恢複如常。

Okai Ming現有的學徒十幾個人,他說粵劇的遺産和發展早已離不開同一種語言。"粵劇發展跟着有人!"年輕人也有很多天賦。"以廣州粵劇場為例,年輕人占演員總數的一半以上,"我們非常重視傳統粵劇的學習、傳統戲劇、排練和節目,都要求年輕人學會掌握。(中央電視台記者周宇晨慧琪、孫兵 張轶凡 周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