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修改、移動,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2021年3月,
建築師紮哈·哈迪德逝世5周年,
7月,紮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的中國首演在上海開幕。
超過200個原始建築模型和代表作品的珍貴手稿,
來到現場。

紮哈留下了世界各地的建築物
紮哈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獲得普利茲克獎(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獨立女性,
他于2010年被《時代》雜志提名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00人"。
這個天高在上的幽靈,終生未婚,
他一生都在打破各種傳統的酒吧盒子,
不斷擾亂人們對建築的了解,
對國籍、性别等的偏見
通過一座讓人們覺得自己置身于科幻電影中的建築,
讓世界愛上曲線,和流動的"紮哈形狀"。
紮哈·哈迪德
紮哈。哈迪德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中國首演現場
快速增長的中國,
給了紮哈實作自己想象力的機會,
廣州歌劇院、北京萊澤SOHO、大興機場...
她把土地看作一個地方
"給我靈感,給我一個地方來提升我的精神。
一小時參觀展覽現場,
并深入采訪了紮哈的前親密工作夥伴Bridge。
作者:朱玉如;編輯:陳子文
紮哈從11歲起就被确定為一名建築師,他一直等到44歲才完成了第一座真正建成的建築。
由于她的性别,國籍,獨特的風格和哲學,她已經存在了幾十年。自2003年以來,快速發展的中國給了她一個引起轟動的機會。
中國獨特的文化和地理特征也激勵着她:
攝影:Iwan Baan(上圖),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圖)
如廣州大劇院,"被珠江流水沖走的鵝卵石",
攝影:Iwan Baan(上圖)
台式北京銀河SOHO,
攝影:Seven7Panda(上圖),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圖)
仿佛三朵芙蓉花在湖畔的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綻放......
"在很多地方,人們對城市和生活的想象已經固化,難以改變。"但與中國不同的是,這裡的一切都在變化和前進,有無限的可能性,"紮哈說。"
迄今為止,Zaha已在中國開展了100多個項目。不幸的是,她無法親眼目睹的大部分作品。其中,大興機場被譽為她最令人驚歎的作品之一,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興機場 攝影:丹湧
這件占地70萬平方米的傑作花了五年時間才在她對形态美感和實用性的追求中達到了極緻。
從外面看,它看起來像一隻長着翅膀的巨型蝴蝶,這種形狀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乘客到登機口的旅程。向内看,拱形屋頂延伸到地面,形成花瓣形的交通走廊,提供結構支撐,同時在視覺上引導乘客通過線條和光線。
攝影:Hufton-Crow(上圖) 攝影:Dan Chung(下圖)
在此之前,紮哈從未有過如此大量的工作。輕屋頂玻璃使用了8000多塊,由于流線型的表面結構,每塊形狀都是獨一無二的。
紮哈去世五年後,紮哈終于在2021年7月在中國舉辦了首次個展。200多件經典作品,以及中國建設規劃的原作和珍貴手稿,漂洋過海,來到上海的奕倉美術館,向中國觀衆展示紮哈的傳奇之路和她對未來城市的想象。
1950年,紮哈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個富裕、開明的家庭。我的父親是著名的實業家和政治家,母親是藝術家。
那是巴格達自由、開放和興奮的黃金時代。政府邀請了一些世界頂級現代建築師來重建這座城市,勒·柯布西耶,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紮哈的家位于巴格達第一座包豪斯風格的建築内。
童年紮哈
從很小的時候起,紮哈就非常有主見。她的哥哥曾經說過,"我認為如果她願意,她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成為伊拉克的第一位宇航員。她隻是有這種信心和氣田。"
11歲時,紮哈決定成為一名建築師。她的父母非常支援她,給了她家庭房和小紮哈自己的卧室的全部力量。
紮哈在建築聯盟學院(照片:AA學校)
22歲時,紮哈畢業于數學系,前往倫敦著名的建築學會學習。它是當時先鋒建築的中心,激進,叛逆的嬉皮士氛圍充滿了校園的每個角落。
紮哈回憶說:"作為一個女人,或者一個戴着傳統頭巾的阿拉伯女人,我看起來格格不入。
然而,很快人們發現紮哈最不一樣的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的想法。她的導師、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的設計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曾形容她是"一顆定義自己軌道的行星","我告訴她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無論這在别人看來多麼離譜。"
紮哈早期的設計圖紙是藝術性的
紮哈在學生時代曾前往中國,她對中國地形的切割和中國園林中的石雕印象深刻。她非常喜歡這種抽象的線條感。
同時,她癡迷于抽象俄羅斯繪畫,用藝術繪畫來設計和創造立體建築,并将這些靈感轉化為實踐。
香港山頂俱樂部的設計圖紙和動畫
1982年,在她成立自己的公司的第三年,Zaha參加了香港山頂俱樂部的設計比賽,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700多名參賽者,包括她的導師Kuhas。
Zaha的設計由多個空間條帶組成,這些空間像停泊在太平山上的宇宙飛船一樣交錯和堆疊,創造性地再現了她當地的地形。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的抽象回聲是紮哈的核心思想之一。
學校慶祝紮哈,蛋糕基于紮哈的設計圖紙(照片:Valerie Bennett)
事實上,鮮為人知的紮哈在一審時就被淘汰了,當時的評委會主席、日本建築師石崎新(Ishizaki Shin)從廢紙堆裡撿起了她的計劃,稱其"有一種超出時間了解的震撼感和想象力"。人們從未見過如此極具藝術氣息的繪畫,也從未想過建築會是這樣的。
由于業主的問題,該項目最終被擱置。紮哈曾說過,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Vitra消防局 攝影:Helene Binet
在44歲時,紮哈沒有人真正建成,被人群襲擊隻會"紙上",質疑她的設計是否可以實作,直到1994年維特拉消防站建成。
"起初他們隻是想讓我設計一把椅子,然後他們認為這對我來說太嚴格了,他們問我,'我們為什麼不給你一個消防站設計?'"紮哈笑了笑,回憶起那突然的機會。
飛起來的屋檐似乎掙脫了重力,交叉穿孔的牆壁似乎在激烈的運動中被固定下來,如此優雅,但充滿了緊張和戲劇性。
即使在成功實作維特拉消防站後,紮哈仍然因為性别,國籍,"不切實際的想法"和"不切實際的設計"等原因而撞牆。
卡迪夫歌劇院設計模型
受打擊最嚴重的是1994年的卡迪夫歌劇院。紮哈赢得了三次競标,但當地政府不希望一個皮膚黝黑的女人主持設計,最終放棄了她的工作。
在整個1990年代,紮哈陷入了最黑暗、最尴尬的時期之一。她後來透露,在那段時間裡,她經常哭泣,甚至考慮是否放棄這座建築。
紮哈和帕特裡克(照片:Iwan Baan)
參數化設計示範
紮哈和搭檔帕特裡克。舒馬赫是參數化設計的先驅,其舉世聞名的曲線就是基于這項技術。在很多人眼中,紮哈對曲線的癡迷和執着源于她出生的文化,阿拉伯書法。
借助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可以實作更複雜,更大膽的結構和形式。
費爾諾科學中心 攝影:維爾納·胡斯馬赫
Feno科學中心被稱為建築技術的偉大創造。它就像一個起伏的表面,内部結構既不是水準也不是垂直的,所有的細節都必須精确地組合才能站起來。紮哈和他的團隊花了整整18個月的時間來模拟和重建一個新的重力公式。
21世紀國家藝術博物館攝影:Iwan Baan(頂部和底部),Zaha Hadid Architects(中)
國家21世紀藝術博物館是紮哈從早期的鋸齒形設計過渡到後來的流線型設計的關鍵部分,當時她擊敗了273個對手。它的靈感來自城市的景觀和曆史。層層疊疊的交叉點、疊加層和碰撞層疊疊構成了這座建築,就像古羅馬的廢墟,就像一座三角洲縱橫交錯的河流瞬間當機。
阿利耶夫文化攝影:Helene Binet(圖1),Hufton-Crow(圖2),Iwan Baan(圖3-4)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紮哈曲線流淌設計的終極作品。純白色的建築,仿佛是從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從地面延伸到牆壁,屋頂,然後又延伸到地面,将遊客包裹在其中,沒有任何間隙。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風景。
在她看來,"世界是360度的,為什麼你要朝一個方向死?""
紮哈本人曾公開表示,"一座好的建築不僅能夠躲避雨水,而且可以改變人們對生活的想象。"
中國的實踐可能支援這一點。
北京萊澤SOHO攝影:Hufton-Crow視訊法庭:SOHO中國
北京的Lyzer SOHO就在交通樞紐的上方,紮哈和他的團隊将這座建築一分為二,穿過地鐵。由此産生的世界上最高的中庭已經演變成一個天然的通風口。
在研究了當地陽光的運動情況後,對建築物進行了适當的扭曲,在實作最大日照量,降低建築物内的能耗後,大廈的高樓也可以與北京市的街道方向相一緻,作為"城市之窗"。
攝影:Hufton/Crow
大興機場 攝影:丹湧
大興機場,六人星設計最大化了登機口的數量,同時最小化了乘客到登機口的距離。Zaha和團隊在設計之初就已經為未來的擴張計劃做好了準備,每年将達到1億乘客。
由于使用了屋頂玻璃和特殊的反光塗層,世界上最大的機場隻需要普通機場的十分之一的照明。
賽馬會創新大樓攝影:雙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大廈是一幢15層高的斜坡建築,将大廈與裙樓相結合,不僅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實用面積,而且在内部空間的劃分、整合和重組方面也更加自由,以滿足未來的需求。
Zaha的團隊模拟并研究了可能的社會行為,設計了圓形路線和大型開放公共空間,以促進溝通和互動。
成都獨角獸島模拟(由MIR渲染)
成都獨角獸島是中國未來在建城市之一。仔細的計算確定人們可以在不到八分鐘的步行距離内從島上的任何地方到達中央廣場,進而減少車輛交通和廢氣排放。"在這個智慧城市中,所有天然雨水都被收集和再利用,每棟建築中的陽光都得到了優化。
該公司還設計了一個完整的VR體驗,讓使用者可以在島嶼建成之前體驗生活并形成他們的社群。
紮哈終身未婚。
對于這個選擇,她解釋說,"我不想像大多數女人那樣結婚生子。我覺得一切都非常好。如果我在正确的時間遇到了正确的人,也許我會過上那樣的生活。但我認為我會被這兩個世界撕裂,我必須繼續專注于建築。"
紮哈在家(照片:阿爾貝托·赫拉斯)
正因為如此,在很多人眼裡,紮哈是一個無人的男人,隻知道女強人的工作。"她的家就像一個陳列室,除了她自己設計的幾件物品外,空無一人,沒有什麼可以生活和與愛好聯系在一起的,"《每日電訊報》的一位知名記者說。
Zaha在工作無疑是一個女性惡魔般的存在,脾氣暴躁,要求極高。
據該公司的設計師說,她幾乎從不贊美任何人,她聽到的最常見的口頭禅是"我對此不滿意"。紮哈的辦公室裡有一部電話,她有時會拿起電話,開始憤怒地批評一個項目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整個建築的延伸變成了一個公共喇叭,沒有人敢吱吱作響。
布裡奇斯對他與紮哈的過去感到非常興奮
私下裡,紮哈其實很喜歡做飯,尤其是她幾十年沒煮過的雞肉菜。"我們過去一直工作到淩晨3點或4點.m,她在家裡為我們做飯,就像她的母親照顧她的家人一樣,"布裡奇回憶道。
"和紮哈相處,你會發現她很有趣。她有自己的一套語言,喜歡給熟悉的人起很多可愛的昵稱:叫搭檔舒馬赫"卡布奇諾"和"毛茸茸的",叫日本橋的"壽司"......
紮哈與老佛有着密切的關系
紮哈的時尚着裝風格(照片:布萊恩·亞當斯)
Zaha熱愛時尚,尤其喜歡Mitsuya、Yamamoto Andyoshi等日本設計師不對稱、立體裁縫服裝的生活。她在辦公樓裡有一個私人更衣室,整個樓層的地毯都是玫瑰紅色的。
"她甚至會把她的發廊搬到我們的辦公室。然後說,你,來換個新發型。那些人被她改造得好像變成了一個人,尤其是潮汐,"布裡奇斯回憶道。
攝影:碧姬·拉科姆
紮哈于2016年在邁阿密因突發心髒病去世,享年66歲。
如果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一位大膽的理想主義者,一位勇敢的挑戰者,但她繼續影響和激勵着後者。
馬岩松緻紮哈的悼詞
建築師馬岩松是紮哈的學生,"很多研究紮哈的人隻是在追求參數,以及所謂的'紮哈風格'這些表面事物的流線型感。真正重要和影響最大的是她的叛逆和與過去的決裂,她對自己的堅定忠誠,以及她對文化的真正創造。"
"你需要知道你是誰,你在什麼環境中長大,以及你獨特的基因是什麼。每個人,每一代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這就是紮哈想要的。"
而這樣的追求,在這個時代顯得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