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1991年8月15日,《黃飛鴻》在香港首映,至今已有30年的曆史。

黃飛鴻是香港電影中流量最大的IP,而李連傑的《黃飛鴻》是1990年代最好的武俠電影之一。

該片由賈宇、徐克監理兼導演兼編劇、李連傑、關志林、張學友、袁宇、鄭澤石、任施、任世、豪華喀什、皇冠全系列制作。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黃飛鴻對李連傑,就像《小馬可》的周潤發、陳家璇的成龍、至尊寶的周星馳,都是為演員事業注入靈魂的關鍵角色。

從這部電影一開始,來自内地的香港漂移李連傑,正式在香港電影界占有一席之地,而雙一成、劉德華并肩并肩成為票房最具吸引力的電影巨星。

成功的背後一定是艱辛,經典創作必定有曲折。今天,我們來談談"黃飛鴻"時代經典背後的曲折和恩怨。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1982年,李連傑在内地上映的《少林寺》票房收入1.61億美元,同年,該片作為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内地功夫電影,獲得1616萬港元,打破了香港功夫專營紀錄。

1983年,李連傑繼續出演少林主題電影《功夫少年》。影片最終在香港票房達到2229萬,僅次于新藝術城的《最佳搭檔女王的秘密指令》和《聖誕快樂》,吸引了香港電影界的關注。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大約在同一時間,徐克萌生了翻拍《黃飛鴻》的念頭,但卻很難找到合适的人選。《英雄本性》爆紅,他本來打算找狄龍和周潤發搭檔出演《黃飛鴻》,但馬可的形象深深紮根于百姓的發哥心中,再去扮演梁光已經失去了說服力。

在香港發展了幾年,李連傑的香港漂流之路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反而在異國他鄉遭受了不少冷遇。于是在1988年7月,他作為通路學者赴美,後來留在美國推廣中國國術。這期間,他和周星馳、李志合作了一部《天涯海角的龍》。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1989年,徐克和吳玉森分道揚镳,獨自拍攝了《三落山英雄之歌》,但不幸遭遇了滑鐵盧票房。于是他決定放棄警匪片的片場,進入武俠片的世界。《笑渝渝江湖》拍攝期間,徐克赴美探望李連傑洽談合作事宜。

經過一番激烈的讨論,兩人拍了一下,然後嘗試與"龍行世界"合作。嘉裕認為李連傑已經是過去的風格,不再有票房吸引力,是以影片才會被封印。但這次合作之後,徐克基本确認李連傑是《黃飛鴻》的最佳人選。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經過漫長的加載過程,徐克終于相信,各個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了。1990年,在嘉裕的支援下,徐克正式開始拍攝《黃飛鴻》,拉出關志林、張學友、袁宇、鄭澤石等香港巨星的票,為大陸男孩李連傑做一對。

和《笑青江湖》《東方不敗》一樣,在《黃飛鴻》拍攝期間,徐克不斷打破傳統,不斷創新,以與之前的動作片風格有所作為。在動作設計上,他忽略了劉家榮、袁向仁等武指反派,融入了很多個人想法。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比如黃飛鴻的《無影之腳》就是徐克癡迷的新招加入,影片結尾的《階梯戰争》就是徐克在玩電子遊戲時獲得靈感。"我習慣于在拍攝時嘗試創新,是以我隻是繼續拍攝,我不斷創造,"他說。"

影片進行到一半時,李連傑腿部受傷,無法繼續拍攝。于是,後期大部分的武俠打法,由替換熊心新完成。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在李連傑之前,黃飛鴻在香港電影界最受歡迎的形象是關德興。據統計,關德興一共出演了70多部黃飛鴻電影,幾乎壟斷了題材,這導緻李連傑在很多翻拍主題之前都失敗了。

但翻拍不僅成功,而且是藍色的。影片不僅保留了許多人物的原著故事,還加入了黃飛鴻和13位阿姨的愛情線,同時劇情也更加融入了國家正義,讓整個故事更加豐富飽滿。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在影片完成之前,徐克已經為《黃飛鴻》準備了英文名"Onceuponatimein China",即"中國的過去"。

徐克之前非常喜歡《美國的過去》,影片實作并融入了《黃飛鴻》和《中國的過去》的思想。

"黃飛鴻"有很多地方卷入了中西文化沖突,這除了徐克留學的經曆外,更重要的是,在1980年代中英簽署退出香港的協定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段不安的時期。

徐珂認為,這麼多年香港人已經忘記了,我們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要拍這部劇,我們要告訴你,我們還是要以生根為主。是以這部電影是關于家庭概念和集體生活的。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1991年8月15日,《黃飛鴻》在香港上映,票房爆滿,在年度榜單上排名第八,緊随其後的是《逃亡柳樹》、《瘸腿豪》、《四海》、《全人專家》等電影。從今年開始,李連傑和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形成了"五大霸權并肩"的潮流。

次年,徐克和馬當雄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嶄露頭角。《黃飛鴻》獲得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武俠,而《拉拉曼》則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看到李連傑再次變紅,嘉裕将兩年前那部電影封印出來,改名為《黃飛鴻的龍遊世界》,準備在熱點地區發财,但遺憾适得其反,影片的票房成績并不理想。

此外,嘉裕還向李連傑續簽了兩年的合同。本來是互利共赢的事情,但在嘉裕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和霸淩逼迫之後,李連傑在拍攝《黃飛鴻 2 》時憤怒地停止了拍攝,引起了軒然。

李連傑強調:"我拍了一部電影,為嘉裕傷了我的手腳,每一個動作我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都不能因為我來自大陸的另一邊而眼光。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我不想被欺負一輩子。"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與世隔絕的傅綏老闆蔡子明作為李連傑的新特工介入。在蔡英文的一系列鐵腕戰術下,厚顔無恥的嘉裕最終将不得不道歉并終止不公平的合同。此外,蔡子明還為李晖的家居傑作提供了4萬港元。

與佳裕的合同僚件不易平息,李連傑和蔡子明另外兩位嘉賓正準備做一場大戲,1992年4月16日,蔡子明在尖沙咀中心被槍手狙擊,六槍斃,震驚了整個香港,李連傑的電影生涯又跌入低谷。

香港各地很多電影公司都想讓李連傑死,但功夫皇帝并不軟弱。1992年,來自正東電影公司集團的李連傑,以"李揚忠"的名義擔任電影制片人,正式開始了自由創業的職業生涯。

徐克《黃飛鴻》30周年,幕後那些恩怨情仇

(本文開頭為公衆1:一個詞的誕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