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女護士的“志願周末”:舉手之勞,這是件平常事

中新網蘭州6月13日電 (王牧雨)在蘭州的黃河邊撿拾垃圾、在馬路上引導行人、定期去貧困山區看望留守兒童、慰問殘障人士……每逢周末,這些志願服務活動都将甘肅省中醫院針灸二科“90後”護士楊豔卓的周末塞得滿滿當當,已參加百餘次服務的她坦言:“我不覺得做志願活動是一件辛苦的事,這些都是很自然很稀松平常的事。”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在甘肅天水上國中的楊豔卓第一次見到志願者群體。“那時候我還小,腦子裡沒有志願者這個概念,在街上、電視上看到除了消防員,還有一些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冒着生命危險,奔赴災區,救出一個個埋在廢墟下的人,并為他們帶去救援物資。看到這些人群,心裡不由得湧現出一股強勁的力量。

“那時候心裡就在想,長大以後也要像這群人一樣,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後來明白了,當初看到的那些愛心人士好多都是志願者。”楊豔卓回憶道。也是從那時起,做一名志願者的想法就像一粒種子一樣,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裡。

2017年初的一個周末,楊豔卓刷朋友圈時,看到一條資訊,一個公益組織征集志願者,去甘肅省甘谷縣的一個國小,給學生們送去生活教學用品。她當即就報了名,自此開始了她成為志願者的生涯。一到周末,她便習慣性去搜尋各種志願者活動資訊并報名參加,做着一件件她認為隻是舉手之勞的“閑事”:去福利院送生活物資,去殘障人士家中為其過生日,去鄉村看望留守兒童,春運時在火車站幫助老人購票、搬行李……

“做這些,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很有意義。”楊豔卓解釋道,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她是家裡的大女兒,因為爸爸媽媽白天還要去田裡做農活,一年級的楊豔卓就開始踩着小闆凳洗鍋做飯,照顧弟弟妹妹,成為父母的得力助手。

“那時周末,我就要一個人洗全家人的衣服,也不會覺得委屈或者辛苦。就覺得作為家裡最大的孩子,這些都是很自然必須要承擔起來的。是以你問我一個女孩子做這些志願服務會辛苦嗎?在我看來真的不算什麼。”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志願服務活動是2018年5月去臨夏市永靖縣王年溝國小給孩子們送學習物資,我們大概在崎岖的山路上開了四、五個小時的車才到學校,當地有些國小生們每天從家裡出發也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到學校,很辛苦的。”楊豔卓回憶說。

“當我們要走時,我問孩子們有什麼心願,他們羞澀地拿着小紙條寫下來給我看,說想要一個新書包,一支水彩筆……這些東西對于城市裡的小孩來說輕而易舉就能得到,可對于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渴望的心願。

在幫助别人的同時,楊豔卓也在被志願者這一身份改變着,從前和别人說話都會臉紅的她慢慢變得積極健談,十分樂意與身邊人交流。她說,現在的年輕人未必都去幹轟轟烈烈的事,當一名志願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覺挺有意義的,未來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作為甘肅省中醫院志願服務隊的一名志願者,她已參加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39餘次,現在已是一名四星級注冊志願者。(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