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欣、劉春林、蘇贊)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弘揚中華民族孝愛老人的傳統美德,營造孝敬老的社會氛圍, 2021年10月1日至31日,全國老齡委員會決定開展2021年全國"尊重老人月"活動。
"去年,廣州市日報花城老友協會廣州市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協會舉辦了2020年廣州市'最美老人'活動,在新花城客戶開通了近100個廣州老人點贊頁面,吸引了超過10萬個贊,40萬人關注轉發,希望今年繼續幫助老人'破圈'。廣州市社會福利與養老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
今年,廣州日報花城老朋友再次聯合廣州市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協會發起第二屆廣州市2021年度"最美老人"活動。已發現95名優秀老年人,從10月27日至10月31日,将邀請全市為"最美老人"評選投票,本次活動對老年人防疫措施和專業創新給予高度重視,通過評選标準向全社會傳遞"最美養老者"專業含金量, 通過全方位的媒體宣傳和互動,在全市營造出"我為老人緻敬"的溫馨氛圍。
職業價值不凸顯,養老行業面臨人才痛點
日前,記者走訪多家養老服務機構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國内養老院多次實施封閉式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安全,但老人在照顧老人的同時,也要承擔部分殺傷工作, 而一些防疫隔離需要的員工無法傳回團隊,員工壓力急劇增加,部分養老院存在人員短缺。"目前,行業内的人流量正在增加,有時甚至有一種傾向,一旦服務人員人手不足,就會影響組織的發展和正常運作,"一位一線員工說。目前,養老金行業正處于"彎道","轉危為安的難點在于,一些年輕人會因為工作太辛苦而辭職。"
業内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社會需求巨大相比,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仍然不足,服務水準仍有明顯差異。有業内人士指出,社會各界需要就老年服務工作者的技術含量和社會重要性,在上述工資和福利方面達成共識。
"養老,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出賣勞動力,相反,它具有高度的技術含量和人文關懷,是一種非常社會公益的高尚職業,它要求我們關注人的真正需求,讓每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享受到個人的價值, 這個職業,值得更多的關注和認可。"一位活動負責人說。
10月27日至10月31日,第二屆廣州市2021"最美老人"活動将開展全市投票點贊活動,結合表揚資料和專家意見,評選出最美院長5人、最美老年護理人員20人、最美老年醫務人員10人、最美老年社工10人, 最美的老朋友10人。
故事
在疫情爆發期間,在該行業工作了二十年的養老金領取者"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荃灣區安甯老人院的周麗華是一位從事該行業20年的進階養老金領取者。20年來,周麗華一直居養老院,全身心投入養老院的工作。日複一日,她從事喂養,翻身,洗澡,換尿布和其他護理工作,并花時間處理父母的短期家務,但養老金領取者從不退縮。
"如果隻是為了利潤和舒适,那麼20年來真的沒有辦法讓自己沉浸在這個行業中,但這裡的每個老人都是一本書,可以讓我們增長我們的智慧并增加我們的财富,每個老人都是我們的家人,值得被愛,"她說。"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療養院被關閉,一些物資無法運進來。除了儲存的油米外,醫院的新鮮蔬菜和肉類都剩下很少,每天有140多人吃,老人要保證營養充足......作為院長,周麗華積極聯系各部門為養老院提供食品,最終找到了防疫通行證的配料供應商,解決了急需的問題。鑒于當時的情況,周麗華為了保護老年人的營養而改變了菜單。長者安全度過了"最驚險"的時期,但到了爆發的"憂慮",周麗華認為這些都是老人的"自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