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網新鄉鎮新聞(記者崔雪清實習生時,洪方記者餘瑞峰)人大閉會期間,基層人大代表應如何密切聯系群衆,開展值班活動?
元陽縣委在縣内建有代表聯絡中心,17個代表聯絡站,1076個省、市、鄉四級副代表統一組成進駐站,堅持每周接待日和每月10日代表活動日的工作制度,在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和選民中建立了正常的聯系機制, 搭建平台和視窗,傾聽人民的聲音,檢查人民的感受,解決人民的後顧之憂。
今年以來,通過代表聯絡站,原楊縣人大代表接獲選民5200餘人,收集建議1600餘條,已解決條款1500條,轉交政府20項,回複率達100%,解決率為94%。代表"觸手可及",呼籲"必有回聲",選民心潮澎湃,真誠稱贊聯絡站是"我們的家",接待日是"返鄉日"。

新村赫基爾的麻煩變成了一件暖心的事情
近日,記者來到楊阿巷江窯新村,眼神是綠樹、黃房、紅文化牆......在溫暖的冬日陽光下,整個村莊顯得清新而充滿活力。
村民李小軒向鄉鎮人大代表、赫基爾新村黨支書記孟中國豎起大拇指:"全村的麻煩變成了暖心,全國人大代表真用心!"
賀窯新村是一個移民村,1999年6月,由于小波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從洛陽市、新安縣滄頭鄉整體遷至元陽縣陽安鄉,住處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新房,在基礎設施上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去年底,海可樂新村的人們遇到了很多麻煩:由于年久失修等因素,部分村屋逐漸出現漏雨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孟中立即展開統計調查,并将結果上報村代表聯絡站。聯絡站随後向縣人大常委會反映情況,引起縣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
今年年初,元陽縣人大期間,将賀窯新村作為一項重要議案,由原楊縣住房建設局等部門作為重點改造項目,協調項目資金452萬元,經過挨家挨戶現場勘察設計等一系列程式, 确定項目實施、公開招标等,快速馬鞭進入修繕階段。
今年夏天,Hekil新村的367個住房單元中沒有一個漏雨。更讓群衆高興,通過這次大修,縣裡也"一步到位",在房屋外牆安裝保溫層,統一塗上防水塗料,讓房屋不僅從内而外煥然一新,而且變得"冬暖夏涼",住得更舒适。
全國人大代表和代表聯絡站的"大權"赢得了赫基爾新村人民的集體贊譽。村民們都說:"代表聯絡站要趕快好解決群衆的問題,辦了點事啊,我還去代表聯絡站找我們自己的代表!"
縣人大代表統一組成進駐站
與赫基爾新村類似的故事在元陽縣的城鄉各地都有發生。
"全國人大所做的是,人民希望'人大沒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群衆的利益',"新鄉市人大代表、原楊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闫光英說,過去,人大閉門, 代表分散,不易管理;它還保證選民可以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行使其成為國家主人的權利。
在設立聯絡站的同時,元陽縣人大常委會印發了《關于加強雙環節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常委、全國人大代表和選民之間的正常聯系機制。常委會各成員固定聯系5-15名縣副代表,各縣人大代表與原選區固定接觸10名選民代表,"雙聯"聯系選民代表共1970人參加聯絡站活動。此外,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定期與5-10名選區選民接觸,共有4 000多名選民參加了聯絡站的活動。超過5,000名選民成為該縣17個聯絡點的"常客"。
元陽縣人大還設立了智能管理資訊系統平台,與代表聯絡站平台互聯互通。通過手機用戶端,選民可以進行代表職責的管理和職責評估,代表和選民可以随時溝通和溝通,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代表、代表和群衆的"線上聯系管道",使聯絡站的智能化水準也有所提高。
在聯絡點,代表們可以直接回答選民當場提出的各種問題。如不能回複,組織并報鄉(街道)人大局(工委)研究解決。不能解決的,報縣人大常委會,按照《關于處理代議案建議、批評意見的規定》審查後移送有關職能部門處理,并由縣人大有關委員會室監督。兩個月後,采取處理情況見面回報,微信回報,張榜公宣傳,確定選民的問題"分斷,事情有回聲"。
基于代表崗位和"雙崗施工工作"的崗位
全國人大代表聯絡站為代表們提供了為群衆服務的固定場所,實作了"選民、代表、政府"的良性互動,不斷提高代表履行職責的能力,使代表們自己能夠全面快速成長。
在陸寨鄉之後,大柳村依托傳統柳樹工藝,曾經是著名的富村。但随着農民生産生活習慣的改變,劉氏的颠簸、颠簸、籃子等市場正在迅速萎縮,傳統優勢不複存在,是以大柳村從富到窮,成了省級的貧困村。
為了改變貧困的面貌,村黨支部委員、鄉鎮人大代表鄧雲帥宣布元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産歸劉,并帶領群衆"拿"完善劉編纂工藝,與劉氏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 讓"老工藝"有了"新的出路"。
鄧雲帥還把勞動密集型企業新漢服裝廠引進到村東口,使當地70餘勞動力順利就業,技術勞工月收入3000多元。
在鄧雲昊的提議下,推廣,大柳村後成立了鄉鎮第一家"環保銀行"。每月按照标準逐項對每個家庭的環境進行評分,該分數被納入家庭"環境賬戶",可以在"環保銀行"購買家居用品,這對村裡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履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責,使我開闊了視野,讓我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鄧雲帥說,9月份,他投資20多萬元,建了一座擁有4000個雞蛋和鴨子的新養鴨場,還免費向其他村民分享技術和營銷。在鄧雲帥的帶領下,大柳村的四位村民也開始了養鴨業。
目前,數千名元陽縣人大代表立足代表崗位和本崗位"雙崗建設工作",在抗貧攻堅、灘區搬遷、環境整治、鄉村振興主戰場上打造事業成功,履行職責,展現了新時代全國人大代表的作風。
(形象網新鄉新聞熱線:15903739797,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圖像網絡"大象伴侶"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