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政部公布的12名川籍抗日英烈

1 趙一曼(1905-1936女)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師第2團政治委員宜賓在抗日鬥争中被捕

2 樂廬辛(1914-1937)廬山人,空軍第4航空隊22中隊長,在南京防衛戰争中慘烈殉難

3 饒國華(1895-1937) 國民革命軍第21軍第145師師長資陽在南京激烈戰鬥後保衛部隊,幾乎全部陣亡殉難

4 王明章(1893-1938) 國民革命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新都,在徐州戰役中陣亡

5 陳少堂(1897-1944)水仙鄰居,國民革命軍第47軍第104師步兵司令員,戰時中原和李家璇同時被殺

6 吳偉(1910-1939)萬縣人,新四軍江南抗日叛軍副司令員、二路司令員,卒于江陰馬鄉湖塘地區

7 徐國軒(1898-1943)成都人,國民革命軍第67軍第150師,參加常德戰争時受重傷,為避免被俘虜和侮辱,舉起槍

8 柴義新(1898-1943)南縣人,國民革命軍第74軍第58師參謀長、第169團團長常德在抗日戰争中喪生

9 李家璇(1890-1944)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中原戰争第47軍司令員蒲江仁在襲擊中殉難

10 黃永懷(1902-1944)安嶽縣龍台鄉,國民革命軍第31集團軍進階參謀,新任第29師副師長,死于許昌抗日防衛

11 蕭曉澤(1902-1944)撫順人,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部進階參謀兼代理參謀長,部隊進軍陝西縣秦家坡,與敵激烈争鬥,被槍斃烈士

12 趙偉斌(1894-1938)成都人 國民革命軍第41軍第122師參謀長,随王明章将軍去世

王明章

新都市第一中原依星中學

王章敏是王明章的表弟。将軍被殺時,他隻有10歲。"那一年成都有兩座墓。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原來王明章死之初,沒有找到他的屍體,他的家鄉為他建了一座王冠墓。沒想到一兩個月後,前方發回了屍體被找回的消息。

王明璋有積極的一面,第二任妻子周華宇,第二任妻子葉雅華,生了好幾個孩子,後來長成了三子一女。長子王道紅,次子王道剛,第三子,最小的女兒王道傑。

三個兒子王道剛和母親葉雅華去台灣生活多年,2005年,母子葉落根,定居成都。後來,葉女士在成都三家醫院去世。時至今日,隻有王道剛的子女還活着,後來又回到了台灣。

王道洪還活着的時候,王章敏和他有過很多接觸,對方經常找他喝酒聊天,把将軍的一些舊東西放進去。而王道傑和王道傑,一個在武漢,一個在重慶,兩個人早已死去,和他們的後代也越來越少。

"每年我們都會紀念将軍。王章敏告訴成都商報,新都一中原名名明章中學,我們組織了校友會,每年9月18日聚集在這裡向将軍緻敬。不幸的是,由于我們年齡越來越大,行動不便,參加紀念活動的人越來越少。

李家軒

每年,一家人都會去光複橋表達敬意

"我父親曾經說過,'男孩想向國家報到,死在沙子上就是好事的終結'。當他的父親被殺時,利克林隻有13歲。他說,他的父親在遠征前已經發誓:是時候為他的國家服務了,我不會呆在家裡,"這表明他一開始非常堅定"。

李家璇的第三個兒子李克林是原川大學考古學教授。當他的父親去四川打仗時,他隻有6歲。他曾經告訴媒體,這一生永遠忘不忘,是父親的血體,印象非常深刻,"上面的軍裝,鮮血已經浸透,到處都是槍炮彈,連布鞋裡都是很多槍,也是血淋淋的。"

今天,李将軍的忠誠遺體被埋葬在成都南郊的紅牌大樓光複橋的"李海軍上将公墓"。李說,每年的清明節和重大節日,成都父親的後代都會掃墓。李在10個兄弟姐妹中排名第三,從四川大學退休多年。他還有一個弟弟李克西,曾在長江上遊工程局工作,曾任四川省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重慶市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重慶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去年10月,浦江縣文化局和大興鎮人民政府還投資50多萬元,為李家璇将軍打造了一座260平方米的展廳。

黃永懷

當靈魂回歸時,哀悼7天

在與日本的許昌之戰中,黃永懷英勇地殺死了敵人,伸張了正義。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采訪了黃永懷唯一的孫子黃志安,他說,隻要提到爺爺,心裡就感到特别自豪,他經常把這些事情告訴兩個孩子,要教育他們要像爺爺這樣的人。

今年是黃永懷誕辰112周年,他唯一的兒子于2000年去世。現年67歲的黃志安是他唯一的孫子,與他的老搭檔住在安嶽縣高盛鄉第16村。"我出生于1947年,在我祖父去世三年後。黃志幹介紹,1945年抗争勝利後,父親等人将祖父的忠貞骨運回安月龍台安葬,安嶽縣數千人前往龍台與英雄的骨墓見面,舉行了為期七天的追悼會,安嶽縣政府組織了莊嚴的追悼會。

他說,目前,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工作,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心裡唯一的遺憾,家裡沒有留下任何關于爺爺的物品。

樂對鋼琴

養老院建成廬山第一所國小

昨天下午,62歲的樂幾乎剛一下就撫摸着老房子的門框和窗台,感覺一千。現在他住在這所房子裡,是抗日民族英雄樂托琴的故居。作為樂的侄子,樂說他是民族英雄,是樂家的驕傲。

1937年12月3日,30多架敵方戰鬥機進入南京,樂飛天來迎接敵人。樂易琴的飛機水箱、油箱已被擊中,飛機冒着濃煙落下,他不得不跳出座位飛機。為了不正當敵人的槍靶,他跳出來沒有拉動降落傘,直直地往下,打開傘,身體一直趴在地上,英勇犧牲,時年23歲。

據原廬山縣政協文化史委員會主任于懷榮介紹,樂去世後,他的終身俸被送回廬山樂家,樂家投資建設了廬山第一所國小白英學校。

饒國華

嚴密守衛撫養孫子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家鄉資陽江的饒國華率領本部走出四川與日軍作戰,在安徽省廣德英勇抗敵,多次擊敗敵人,孤軍奮戰,仍以鮮血作戰,随後不幸被擊斃。

"父親是我們家的驕傲,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Rao的女兒Rao已經80多歲了,目前住在成都。"我留下的關于我父親的唯一照片是從檔案中翻拍下來的。饒說,父親去世後,他的近衛顧元興也帶着父親的棺材來到紫陽,一直住在自己的家裡。直到1965年去世,享年66歲,他才終身結婚。

饒國華的孫子顧清偉,又名饒清偉,現年68歲,現居資陽。顧清偉說,他用顧清偉的名字,是因為他是爺爺的近衛顧元興撫養長大的。"他是我的養父,我從1950年4歲起就和他住在一起。

吳偉

殉道者隻留下了一張照片

1939年9月,"江反"号傳回江陰,受到"忠于救國軍"的騷擾,吳偉不幸被敵軍冷槍擊中頭部死亡,享年29歲。重慶萬州革命烈士陵園館長劉成全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由于早日出差參加革命,加上父母早逝,兩個兄弟去世,沒有後代,吳偉烈士留下的資訊非常有限。"2001年,我們派人到江陰收集烈士資訊,最有價值的就是找到一張烈士一生中留下的照片。

陳少堂

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失去了聲音

搶劫富商,搶地,再從軍隊出走,這就是陳少堂的一生。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陳少堂的家鄉王家鎮多次方绠尋找陳少堂的後代,但無消息傳出。據王家珍黨委書記餘永宏介紹,陳少堂有一子一女,20世紀90年代曾回來,後來又沒有消息,目前,家鄉沒有親人與陳少堂在一起,但他一直是當地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

肖曉澤

每年有八萬人參觀紀念館

蕭曉澤烈士,四川省撫順縣燕灣村玉泉莊。據撫順縣烈士陵管理總監羅奎介紹,在烈士陵墓中,陳列蕭曉澤烈士肖像和文字資料等,每年約有8萬人前來參觀。蕭小澤去世時沒有孩子,據農場村的一名村幹部說。目前,肖曉澤有兩個侄子,一個是當地五險戶,一個在撫順縣生活。成都商業雜志記者 袁偉 顧愛剛

原标題:民政部公布12名四川國民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