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助武漢的主治醫師易輝和她的同僚們對重病的新冠患者進行了搶救。記者詳細回顧了手術細節,記錄了醫生在有限條件下如何判斷病情,選擇手術方案,最終難以完成。這次手術看起來很驚心動魄,在武漢醫院很正常。
···············
淩晨5點.m,易慧準時起床洗臉、刷牙、吃早餐。她是漢口醫院重症監護隔離病房的主治醫師,準備了一桶泡面,半盒蘇打餅幹,為了避免值班上廁所,不敢多喝水。
73床房的熊志強也沒能睡穩。這位75歲的老父親,血氧飽和度在86%-88%徘徊,"如果正常,肯定得'插管'。他在清晨醒來好幾次,穿着半透明的雨衣和防護服。窗外沒有燈光,當他想起同樣在其他地方住院的母親時,他不禁感到焦慮。
易慧對彬彬有禮的家屬印象深刻。她習慣了ICU的生死存亡,經常是為了應對家人憤怒的爆發,但熊志強從不抱怨。
早餐後,她把"水膠體敷料"放在鼻子上,匆匆忙忙地走了出去。六點半到達醫院時,她穿着防護服,手套,鞋子,護目鏡,穿過四扇門進入隔離區,瞥了一眼擁有73張床位的家庭,靜靜地坐在那裡,背部挺直。
上午7點.m班結束後,易慧開始打掃房間。她不高、瘦、弱,要寫衣服的名字來标記,用來畫心形圖案。
突然,她聽到負責的護士叫她的名字。73床突然感到胸悶,不舒服的喊叫聲。
本來熊志強的父親已經吃飽了飯,隻是休息了一會兒,靠在枕頭上坐起來,伸出雙臂,情況很快就轉了過來。9點20分,易輝趕到現場,監護屏顯示血氧飽和度驟降到60%以上,如果不想辦法搶救,幾個小時後,病人就會一個人呆着。
易慧記得那天是2020年1月31日。武漢"城市封閉"第7天。
<> <h1級"pgc-h-right-arrow"被刺穿了?</h1>
走廊裡的長燈震撼着人們的眼睛。病房裡,濕漉漉的氧氣瓶咕噜咕噜地響着,機器嗡嗡作響。
易慧翻出了73床指尖的紅外指線筆。夾子沒有脫落,面罩磨損良好,水箱有足夠的氧氣。她多年來一直活躍在ICU,發展出首先檢查裝置的條件反射。
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的可能性太大。例如,"肺栓塞",患者長期躺卧,下肢血栓,血栓容易脫落,需要服用藥物"瑞同力"血栓形成。
也有可能是"肺心病",病理上比較複雜。人的心髒以兩個心室為中心,右心室反流厭氧血液,通過壓力泵入肺部,使用肺泡拉伸以補充氧氣。含氧血液流向左心室,并注射到動脈中供應給整個身體。由上下器官收集的靜脈血再次從右心恢複并泵入肺部以補充氧氣。
肺部病變後,免疫細胞本能地自我儲存,在病毒攻擊的位置産生"洩漏",附着在血管外壁上,形成屏障,攔截肺氧分散到血液中,使通過雙肺泡處理流向左心室的血液,氧含量不足, 是血氧飽和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回想起病人的處境,易輝直視前方,語速均勻,逐字逐句地講出困難而複雜的醫學名詞。介紹專業内容後,她隻恢複了扁舌頭濃稠的鼻音,語氣也溫和起來。
"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氧氣,肺部的氣管變窄,"她繼續解釋說,右心向它泵血,内部壓力飙升,她縮小自己,擠壓心房空間,左心繼續塌陷。
這兩種"組合"疾病在患有嚴重新冠老年人疾病的患者中很常見。"很多人是以而死。易輝分析.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胸部。.m 9點23分,同組醫生吳建豐前來幫忙。吳劍峰是關鍵醫學學科領域的"大牛",他的同伴是"吳先生"。他看了一眼心電圖,血氧飽和度隻有68%,轉過頭,對易輝說:"氣胸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個字之間,秘書給醫生也聽到了到來的聲音。空間似乎很緊,醫生們緊張地與病人交流,濕瓶子的咕噜聲被淹沒了。
這種可能性肯定很高,易賽義德,這意味着情況更加緊迫。患者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會盡最大努力呼吸,用力過硬,腔内負壓急劇增大,肺泡瞬間斷裂。氣體沿着裂縫溢出,并停留在胸腔中的兩層薄膜之間。
現在的困難是如何診斷氣胸。在工作日,即使是最簡單的聽診器也可以通過胸腔的聲音大緻區分。現在耳朵被口罩遮住,口罩,雙手戴着三層手套,無法進行基本操作。如果是在裝置齊全的ICU病房,不再有幫助,也可以拔出超音波,找出病變情況。
幾個人交換了意見,有經驗的,最有可能懷疑胸部。通常的反應是在鎖骨下的第二根肋骨之間進行"穿孔",插入一根管子以釋放積聚的氣體。
很緊急,想直接穿嗎?"還是做不到。"不确定,吳建峰回憶說,空氣箱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漏氣"後胸口鼓起,看起來并不明顯,"至少一部分進食是不允許的"。
聽着同僚們的讨論,一種更大的不安從易慧的内心深處浮現出來——也可能是病人自身新的冠狀動脈疾病,不可逆轉地急劇惡化。
<h1級"pgc-h-right-arrow">媽媽真的很愛你</h1>
我叫易輝,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主任,當晚春節前夕抵達武漢。1月20日,鐘南山演講結束後,部門同仁進行了讨論,我們都在說肺炎病例可能很大,有預感會站在"前線"。我沒想到會這麼急。
我們在武漢的漢口醫院。情況比最壞的預期要糟糕得多。醫院基本半癱瘓,病人滿為患,原來醫務人員倒下了不少。我們來了,先打掃衛生,提着氧氣罐,有一次,半夜一兩點出來,看到我們劉家在那裡撿垃圾。
說實話,我在ICU當了十幾年的醫生,遇到過各種各樣大喜怒哀,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強烈的無力感。它太弱了。
2019年,我最印象深刻的病人是一個患有普通肺炎的小女孩,但非常嚴重,其他地方已經推薦了肺移植手術。但一家人沒有放棄,我們也沒有放棄,她在ICU住了20多天,甚至一點一點地活了下來,最後從醫院康複了。
這是一個去年給我印象很深的病人,已經到了那個地步,很難從死亡中拉回來。是以我相信奇迹。
ICU的工作作風,往往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搶救,如體外膜肺的這種方法,運動耗費數十萬元,利用整個部門的力量,抓住一個滑翔的希望,拯救生命。但目前太難了。起初,吸氧是一個問題,管網老化,再加上流量大,如果醫院病床閥門打開太大,别人就不能吸了。你說,你為誰吸吮,你不給誰?
在武漢,我沒有退縮的第一個病人是一位50多歲的阿姨。以前沒有床位,隻有門診和社群隔離。等到你能接到她,趕緊給她加油,但是,隻要住一個多小時,人就走了。
我的職業要求我盡量保持一顆正常的心,保持理性,但這樣的事情看到更多,或者悲傷。
很多人沒有看到病人的最後一面,躺在地上哭泣,一邊哭,一邊說昨天很好,怎麼突然人走了,有很多話沒告訴你。他們有情人,夫妻和孩子給媽媽和爸爸,或者媽媽和爸爸給父母。
這對我的态度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我一直對身邊的朋友說,我們不應該隐瞞他們對我們所愛的人的感情,想說什麼,說什麼。我總是對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女兒這樣做。
這些天在武漢,正好趕上女兒的四歲生日,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和她一起過生日。她很不高興,說她不想要她的母親。我想對她說,媽媽很愛媽真的真的很愛你。
<h1類""pgc-h-arrow-right">"肺點,找到肺點"</h1>
"超音波來了。
這是一個電腦桌大小的塑膠推車,有一個5厘米厚的筆記本電腦形主機,搖桿面闆連接配接到一根近2米長的細線上,直接穿過一根杆形探頭。
雖然模型很舊,但可以使用。吳建峰剛抱着試一試的心态,給醫科打電話,問醫院有超音波,沒想到有。在0935時,護士推開了整個超音波裝置。
"讓我來做吧。"
"嗯。"
易慧輕聲低語,動作幹淨利落。她把裝置向前推,站在氧氣罐旁邊。該部門拿起超音波面闆,在探針上塗抹了一小撮螯合劑,然後走到床邊。
今年33歲的秘書,是中山的一顆醫療商業明星。他坐在床邊,用探頭觸摸病人的心髒。透過面具,他低頭看了看面闆液晶屏,上方是雪花點粒口袋,密集排列,由下往上漸變亮,過渡自然流暢。
"這不是心肺疾病。易慧由主持人大螢幕評判。
探針上升到肺葉的關鍵區域。胸膜平滑正常滑動。
改變側面并拍攝另一張照片。啊,胸膜滑梯不見了。
師解釋說,兩個肺分别由"髒胸膜"和"胸膜壁"隔開,呼氣和吸氣來回,兩層胸膜互相滑動的現象,稱為"胸膜滑動"。這是正常的,表明沒有氣體流動。
"如果你不動,你看,兩個白點,兩個黑點不動,這意味着中間有氣體在流動,你不能動。
在深色面闆上,白色帶像雲一樣,又寬又窄,倒三角形層凝固。在0940時,空氣箱的懷疑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
接下來,如果能找到"肺點"——血氧飽和度下降的原因——就确定下來了。師轉過頭,瞥了一眼易輝和吳劍風,沒能理清兩個人的表情。他說,職業直覺告訴他,這兩位老師鼓勵他們繼續下去。
探針沿着胸線從左向右蠕動,接觸肋骨并向下探索半根。
易慧深吸了一口氣,感覺自己的身體緊繃起來。她和吳劍峰死死地盯着螢幕。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9:43 a.m.
上午 9:45 .m.
46分。
"非常感謝。謝謝你,醫生。"75歲的亞伯很清醒,喃喃地說了幾句話。
易輝在ICU工作了14年,她明白ICU是踩鋼絲的藝術,每一個選擇,都會面臨新的風險,能獲得患者或家屬的信任,對于搶救非常重要。"生與死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這種信任對醫生來說很重要。"
學術界公認,肺點是确診氣體胸部的"金線",是實時超聲圖像中肺膜的滑動和消失之間的分界點。然而,肺部非常隐蔽,通常很難看到。目前,右肺沒有胸膜滑動圖形已經清晰,不能一直拖下去,真的不能,就穿刺了。
書桌所需的胸部穿刺套件是由East Nessie發現的。一個胸箱、針、鐵絲、氣瓶夠用,沒有抽水軟管,隻好拿了稍大規格的厚管子,前後改造開口,一起使用。沒有排氣水封瓶,醫生啟動護士,給了科室裡唯一的瓶子。
"肺點,找肺點。"上午9點55分.m,師團幾乎咆哮而出。發現,這可證明,秘書伸出手指反複指向電腦,可以做穿刺。吳劍峰點了點頭,說,好吧。
在主機螢幕上,十字繡的錐形密度是均勻的,腰部有一條截肢的黑色腰帶。你必須逐幀區分才能看到眉毛,一個模糊的點,出現在深灰色的交界處。
"現在是我上場的時候了,"易說。
< h1級"pgc-h-right-arrow">爸爸的肋骨湯</h1>
我們家第一個被感染的人是我的父親。1月16日,他感到發燒,去了醫院,當天住在那裡。當時,沒怎麼聽說病毒,我去漢口醫院看他,隻是想着比平時更多的人。大約20号感覺不對勁,那是我再次去醫院的時候,醫生和護士開始穿防護服,看起來很糟糕。
父親住院幾天後,母親開始發燒。她去了長航醫院。巧合的是,隻有一張床,我進去了。晚了一兩天,甚至半天後,床就不見了。
母親後來從長航轉到金銀潭,我去金銀潭照顧她,哥哥去漢口醫院照顧父親。長沙的一位姐姐也被感染了。
媽媽恢複得很好,每天都好轉,爸爸這邊的情況并不樂觀。我去漢口醫院看我父親,他告訴我他想喝湯,他做了一個美味又好吃的給他帶過來。爸爸下樓來接機,隻是幾天沒看到,看樣子都變了,如果沒給我打電話,還以為是生病的朋友幫忙拿東西。
他的頭發松動了,顫抖着。當我認出是爸爸時,我吓了一跳,肋骨湯掉在地上,灑了出來。太可悲了,爸爸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的?我跑回去,給了他一碗湯送過來,如果那天我沒有讓父親喝那碗湯,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爸爸越來越糟,我無法起床,是以我把他送了進去。仿佛按照規定,隔離病房不讓一家人進來,然後亂成一鍋粥,沒那麼在意,然後,聽說一個接一個再不讓進來。我很小心,可以穿的都可以穿,我們家有幾件雨衣,藍色,黃色,綠色旋轉。
爸爸不想讓人進來見他,擔心感染我,我坐在門口,等待需要,然後進去幫忙。我非常感謝醫生和護士,他們真的付出了很多。
我叫熊志強,哥哥叫熊志勇,意思是勇敢、堅強。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們的家庭都很樂觀,這件事之後,我也會教我的兒子,要樂觀,要對生活要積極。然而,在我内心深處,或者很傷心,痛苦将永遠存在。
<h1級"pgc-h-arrow-right">"看到太陽,再次感到活着"</h1>
針頭滿15厘米。易慧把它從盒子裡拿出來,舉在身前。方彩肺點确認已消毒,條件有限,盡量在側肋之間做局部麻醉。她分開食指和中指,固定病人的皮膚,捏住針管末端的藍色"三向螺栓",并将直徑0.4毫米的針眼對準腋窩中線的一點,慢慢刺開。
易輝站了起來,操作着,彎下腰去鞠躬。師到,吳劍峰退到空間外的一米處。
"啊!"老人試圖配合,但仍然受傷。
刺穿皮膚後,針頭支撐皮下組織,觸覺變得更緊。易輝掌握了節奏,繼續向前探究深處,直到長針埋在肉裡5厘米。當阻力消失時,這意味着它已經磨損到胸膜腔中。
"這就是為什麼最好找出肺部的确切位置,如果你不再損害肺部,那無疑會更糟。
接下來是導引線,這是一根很細的導線,易輝會沿着針眼進入胸腔,然後用擴口器擴孔。她把以前準備好的軟管沿着電線插入她的胸腔。
好吧,氣體終于可以流出來了。
但這還不夠。胸腔内氣體過多,自動洩漏太慢,需要人為誘導氣體。引流管的尾部有一個空心切口,并插入注射器以将其吸出。注射器尺寸為50毫升,在抽吸時,易輝一邊要記住這個數字。師團俯下身,數着聲音。
"一根管子。"
"兩根管子。"
"三..."
"它上升了,它(血氧)飽和度上升了。抽出第五根管後,吳建峰的語氣突然增大,他報出心電圖監測資料,血氧飽和度提高了兩個百分點。
描述具有效力。易慧還是沒說話。但按照吳博士的提醒,看看液晶屏,擡頭看,然後放下。綠色代碼迅速突破70%,然後一點一點地爬上去。她清楚地記得,50毫升注射器泵送了10管。
手指感覺到注射器的負壓後,易輝停止抽吸。最終,血液的氧飽和度定為83%。
這比事故發生前的87%有所下降。至少,把人從鬼門拉回來。
下午兩點下班。天氣變成了幾天的霧霾,氣溫上升。沐浴在陽光下,人群興緻勃勃,在醫院門口留下了一張照片。吃完飯後,易慧開始活躍起來,在群裡微信群中說:"我們今天把我們的陽光照發了一群裡哈。"
有幾張照片出現了。易慧身穿手術服,比起一個豎起大拇指的哥哥,笑着嘴撐着面具。同伴在圖檔留言:看到太陽,我感覺活着。
<h1級"pgc-h-箭頭-右"> <一張有價值的床</h1>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
"媽媽要回去追怪物了。
每天晚上八點鐘,易慧和她的女兒和情人就通過視訊電話。來到武漢近十天,她很快适應了人生的不平凡歲月,卻無法克服心髒病的念頭,卻缺少了她的女兒。孩子剛滿4歲,正在迅速成長。
農曆新年前夜接到援助通知,易輝幾小時後就要走了。丈夫是婦産科醫生,他了解這個決定。在去機場的路上,易慧一路糾結,不知道該怎麼對家長說。在候機樓裡,她問同僚,原來大家都向老人坦白了。直到她拿起手機,才給家裡撥通了電話。父母雙方都是衛生保健系統的退休成員,他們都表示支援。
獨生女,不太願意接受。
2月2日晚,易慧有些迷茫。一個乖巧、理智的女兒,顯然不高興,想讓媽媽回家。
易慧很不高興。2月3日,她.m 1點至7點.m半夜值班。天氣連續兩天晴朗,但又冷了。她十二點鐘出發去醫院,經過高架橋的邊緣,那裡車很少,路燈很亮,人行道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幾個人交換了一句話,不知道這一波疫情,什麼時候是一個頭。
2月2日下午,醫生于子君值班,通知73床家屬熊志強,病人快要死了。熊志強告訴龔醫生,他的母親恢複得很好,早上從醫院接走了。沒想到,但晚上卻收到了父親的壞消息。
"可惜,老人沒有過來,"熊醫生當晚9點50分.m說。根據于子君的回憶,熊志強沒有責備,不停地說謝謝,謝謝你十多天的救援。他說,老人死的時候遇到這麼好的醫生,是命中注定的。
3.淩晨上班時,嚴子君有點累,他交出了易輝的部分工作,還談了幾位重點病人。
"那個,73張床位的老人,走吧。"于子君最後說道。
"啊,"易慧回答。"
73張床位或消失。仔細觀察後,叔叔的病一定要插管。不幸的是,武漢的患者太多,無法滿足需求。如果你能早點使用呼吸機,并将血氧飽和度提高到90%以上,治愈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易慧再也沒有見過熊志強。
根據民政部2月3日釋出的殡葬業規定,在疫情防控期間,應簡化喪葬程式,不得舉行精神守夜、告别、獻祭等儀式。
以前,護士有0.5%的過氧乙酸棉球,填充到病人的口鼻、耳朵等開口通道,留下小傷口口進行縫合治療,這樣就會穿得飽滿,用雙層布單包,放入雙層塑膠袋中。
然後,她設定了一盞紫外線燈,将其對準醫院病床半小時。取下枕套、被套、床單,裝進橙色口袋,擦拭床、櫥櫃、呼叫鈴、含2000mg/L氯的牆壁,并用紫外線燈照射半小時。結束後,用排毒的白色枕套,被套,床單重新調整。
在新冠時期的武漢,在嚴重隔離區有一張床是無價的。
在公衆号上回複彩蛋背景,送你一個彩蛋
專訪:劉俊鵬,于麗媛,于軟
撰稿:劉俊鵬
編輯:于進
照片由劉俊鵬及受訪人友情提供
營運編輯: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