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魏報社首席記者
2018年4月的一天,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中國學者明娟(Juan Ming)突然"拜訪"了聯邦調查局(FBI)探員庫吉蒂姆·薩迪庫(Kujtim Sadiku)。
現年52歲的Juan Ming是一位著名的納米技術專家。他的拍攝對象是比頭發小1000倍的特殊材料。他開發的技術可以幫助NASA将從火星上采集的樣本送回地球。
薩迪庫問明娟明,他是否參與了中國的頂尖人才項目。"你太聰明了,你應該參加這樣的人才計劃,"他說。
"我沒那麼聰明。"胡安敏回答說,他不是人才計劃的一部分。但他承認,中國的大學确實邀請他在暑假前講課,而且他正準備去中國參加一個學術會議,這在學術界都是正常的。
"去參加會議(在中國)"薩迪庫轉過身來,試圖說服娟敏為他們"做點什麼","當你回來的時候,來見我,告訴我誰和你在一起,他們讓你做什麼。"
芮民拒絕了薩迪庫的請求。
二十二個月後,薩迪克再次出現——這次是要逮捕娟民。2020年2月27日,聯邦調查局指控娟明故意隐瞞自己與中國大學的關系,欺騙NASA,欺騙美國政府,并指控他犯有兩項罪名和六項罪名。如果被判犯有一項罪名,他将面臨長達20年的監禁。
直到被捕的那一刻,娟民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他也沒有意識到聯邦調查局已經監視他的大兒子近兩年了,他仍在上大學。無論他去上學,去商店,還是去家門口的垃圾桶,都有一個密切的眼神。
不太可能想到,14個月後,他的案件成為美國司法部中國倡議中第一個正式進入大陪審團審判的案件,因為他不願意認罪。審判的結果不僅會對這個有争議的計劃産生深遠的影響,還會給許多像他一樣深陷困境的中國學者帶來一線希望——或者更深的絕望?

芮闵闵的妻子楊薇(Ivy Yang)在新聞釋出會上談到了她的丈夫。
被捕
出生于中國,早年赴明曾到加拿大,獲得兩個博士學位。作為納米材料技術領域公認的專家,他曾在歐洲和加拿大工作過。2013年,明娟加入田納西大學機械、航空航天和生物醫學工程系,并于2019年晉升為副教授(終身教師)。
對于這位前途光明的科學家來說,2020年2月27日突然出現了噩夢。
那天下午,芮闵闵的妻子楊婉婷剛下班回家,就接到大兒子的電話,告訴她父親被聯邦調查局逮捕了。長子是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TK)的索芬斯學生,他的父親在那裡工作。"那一刻,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唯一的問題是發生了什麼事?"她說。
胡安敏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科學研究,來到美國追求自己的夢想。他的被捕和起訴立即使他的家人陷入混亂。在目睹了父親的經曆後,他的大兒子被迫放棄了在美國的學業和夢想,回到了加拿大。小兒子還在上高中,經常被噩夢打擾,無法集中精力上學,開始逃課。至于她五歲的女兒,她經常問母親什麼時候能再見到她的父親。
"我為我的孩子感到心碎,這将對他們造成長期傷害。我如何向他們解釋這一切?在給丈夫的一封公開信中,艾薇·楊(Ivy Young)描述了她和家人當時正在經曆的困難局面。
她還透露,她的丈夫在他被捕時告訴執法官員,他們必須立即通知大學,因為當天有100名學生等着他參加考試。"他願意盡最大努力幫助他的學生。"Ivy Young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他被捕後,學校'抛棄'了他。
胡安明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不是他在監獄裡,而是當聯邦調查局逮捕他時,他的學校停學了他,沒有薪水。八個月後,UTK宣布他将終止任期并解雇他。就在他被捕前一個月,該部門贊揚了他的國際合作。
作為美國司法部中國倡議中第一個正式進入大陪審團審判的案件,該案受到廣泛關注。
2018年11月1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宣布啟動《中國行動計劃》,調查起訴涉嫌從事所謂"商業秘密盜竊"和"經濟間諜活動"的公司和個人。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以一個國家命名的行動計劃。
自成立以來,許多在中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工作和學習的華人(中國公民,華裔美國人,非華裔美國人)學者和研究人員一直是該計劃的目标,受到聯邦指控,甚至刑事指控和逮捕。然而,絕大多數指控與"間諜活動"無關,而更多的涉及電信欺詐,虛假陳述和其他以"隐瞞與中國有關聯系"為由的指控。
此前,許多中國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在美國司法部定點逮捕和起訴後,選擇以各種理由認罪,以換取較輕的處罰,但芍民拒絕認罪,選擇在法庭上與美國聯邦檢察官對峙。
根據法庭記錄,聯邦調查局對胡安明的調查始于三年前。
2018年3月,聯邦調查局特工薩迪庫表示,他有"資訊",明娟可能是參與中國頂級人才計劃的"間諜"。當他使用谷歌搜尋有關芍民的資訊時,他使用谷歌翻譯閱讀了兩篇關于芮民的中文新聞稿。根據新聞稿,娟明于2012年獲得了一份短期合同,在中國一所大學教授中文的學生,并将在中國舉辦演講活動。
事實上,薩迪克所指的兩種譯本,隻是證明了芍民在學術和研究上的成功。他于2012年入選短期人才項目,每年在中國一所大學教授學生和研究人員,并受邀在中國的學術會議上發表演講。
在看到兩份"翻譯"檔案後,薩迪克決定正式對胡安明所謂的"經濟間諜活動"展開調查,并将其命名為"切爾西匕首行動"。
一個月後,在與苌闵對峙并否認參與中國頂尖人才計劃後,薩迪曲決定成立一個由6-7名特工組成的小團隊,對在大學學習的胡安敏及其大兒子進行一年半以上的監視和後續調查。這些措施包括追蹤他們,并在他們家門口的垃圾桶裡尋找"證據",并訓示海關在2018年11月前往日本參加國際會議時在機場檢查Juanmin的手機,電腦和硬碟。
2019年6月至9月期間,薩迪克三次會見了UPK的上司層,向他們展示了幾張"物質豐富"的幻燈片:誣告娟明是"中國間諜"。然而,他們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指控朱安民從事經濟間諜活動或其他嚴重刑事指控。
在接受 www.thepaper.cn 采訪時,胡安明的律師菲爾·洛莫納科(Phil Lomonaco)說,經過兩年的調查,薩迪克放棄了對胡安明的間諜指控,并開始提出新的指控,最終在他申請的NASA項目基金中找到了"線索",以電信欺詐和虛假陳述的罪名逮捕了他。
被捕後,胡安敏在監獄裡呆了将近一個月。在律師申請後,他被允許被軟禁。"這是本案中的第一個'奇迹',"羅莫納克說。"如果我們要在監獄裡為美國政府做準備,"他說,"我們将不得不在防彈玻璃前面對面 - 一次隻能将一張紙塞進三張紙中。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做到。"
在朱安明的家中,羅莫納克和胡安明建造了一個"作戰室":一堵近三米的牆和一張乒乓球桌作為工作台。牆壁上貼滿了有關案件的資訊;計算機、列印機、網際網路已經将大量檔案和證據串聯起來;很難想象,如果胡安敏不得不留在監獄裡,這個複雜的案件将如何進行。
盡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朱安明和他的律師都無法想象的是,法庭上的戲劇性場面震驚了所有人。
僵局
胡安明案的第一次聽證會于2021年6月7日在諾克斯維爾地方法院舉行,持續了兩周。
十四個月前,美國司法部宣布逮捕中國科學家明娟,聯邦檢察官指控他犯有兩項重罪:電彙欺詐和虛假陳述,每項指控都包括三項具體指控,特别是芍民沒有向田納西大學和美國宇航局申報中國大學的兼職工作。 他利用NASA的資金與中國大學合作,違反了聯邦政府2011年通過的一項法律。
美國聯邦檢察官在審判中表示,在胡安明2013-2019年向該大學送出的報告中,沒有一個外部就業被披露,田納西大學依靠這些報告向NASA保證,其對胡安明研究項目的資助不會違反聯邦法律。
在法庭上,胡安明和他的律師對針對聯邦調查局的兩項指控表示認罪:
胡安敏表示,田納西大學與中國大學的關系有兩個主要的報告管道,第一個是教授活動年度報告。他每年都會報道他與中國大學的合作,包括發表文章、參加會議以及帶領學生進入田納西大學。
同時,苌民邀請中國大學生到田納西大學進行交流通路,在給院長的介紹中,詳細介紹了所有學生的履歷、他們與芮民的關系,以及學生來美的資金來源。最終,田納西大學工程系主任向一所中國大學發出了邀請。
第二個是校外關系披露表。胡安明說,田納西大學教師手冊要求員工送出1萬美元(約合6.5萬元人民币)的一次性收入,占該校總工作量的20%以上。他與一所中國大學的合同是基于他在暑假期間實際傳回大學參加會議或講座的時間,這不符合田納西大學的要求,是以他沒有填寫。
脯敏強調,田納西大學工程系一直都知道他與中國大學的關系,對他每年送出的表格毫不懷疑。
關于NASA與中國合作的指控。作為一名研究教授,在美國尋求資金是他的首要任務之一,Juanmin先生說。在之前與NSF的合作中,芮民被要求填寫與所有部門和機構的合作夥伴關系,而芍敏則仔細填寫了與中國大學的合作夥伴關系,合作項目和領先學生。
然而,當胡安敏申請NASA的項目時,他沒有被要求填寫任何合作曆史。芮民向NASA項目負責人提到了他與一所中國大學的關系,并表示他可以聯系他們提供裝置,但遭到NASA項目負責人的拒絕。從那時起,他不再将NASA的項目與中國大學聯系起來,也沒有通路中國學生加入NASA的項目團隊。
胡安敏說,美國聯邦法律禁止NASA将資金用于與中國官員或公司合作的項目,但NASA沒有明确禁止以前曾與中國大學合作過的科學家申請NASA資助。更重要的是,NASA資助的費用一直是以田納西大學的名義,而不是胡安明的個人名字。那麼,他為什麼要用NASA資助的費用與中國合作呢?
胡安敏的律師在法庭上送出的證詞和證據顯示,他向田納西大學送出了大量報告,列出了他與中國研究人員的合作,他與田納西大學和中國大學的關系在他的研究論文中也明确列出。
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教務長約翰·佐姆奇克(John Zomchick)也作證說,他親自審查了胡安敏在任期審查期間送出的資訊,其中幾封信提到了胡安敏與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合作,提到了他與中國大學的關系。
然而,真正令人震驚和不安的是,檢方在整個審判過程中,美國執法機構對此案和其他幾起類似案件的調查部分細節。
該案的首席調查員,聯邦調查局特工薩迪庫在審判中承認了一系列涉嫌虐待胡安敏的行為,包括誣告他是"中國間諜",并在與胡安敏的上級會面時暗示胡安敏是"間諜";一隊特工監視了胡安敏和他的兒子,他正在大學一年級,近兩年;利用虛假資訊向他施壓,迫使他擔任美國政府的間諜。
根據法庭證詞,薩迪克在庭審中承認,經過三年多的"國家安全"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胡安明是或曾經是間諜。他不認為芍民是中國間諜。
但薩迪庫從未向田納西大學澄清過這一點。早些時候,他曾告訴田納西大學,它正在調查朱安敏是否可能是中國間諜。聯邦調查局逮捕胡安後,田納西大學解雇了他。
胡安明的律師羅莫納克(Romonak)挑出了一個細節:起訴書指控胡安明在2018年獲得NASA資金時存在"欺詐",此前田納西大學得知聯邦調查局已經開始關注朱安敏。但是,當負責資金請求的田納西大學官員詢問聯邦調查局該怎麼辦時,調查此案的特工回答說:"一切照舊,因為在正在進行的調查完成後不會提出任何指控,我們不想幹擾調查。"
根據羅莫納克的說法,這相當于為胡安混合"漁業執法"設定了一個陷阱。
6月16日,經過為期兩天的陪審團決定,12人陪審團未能達成一緻結論,案件以"誤審"告終,這意味着美國司法部的指控落空,胡安明沒有被定罪。下一步行動的可能性是,司法部要麼放棄此案,要麼提出重審,要麼法官宣判被告無罪。
參與審判的陪審員之一溫迪·錢德勒(Wendy Chandler)在接受美國媒體The Intercept采訪時将其描述為"最荒謬的案件"。錢德勒說,她得知了這起案件,并認為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不是出于尋求正義,而是出于被定罪的野心。"我隻看到了一系列合理的錯誤,田納西大學缺乏對胡安明的支援,以及聯邦調查局的無情野心。
但是,盡管在審判中暴露了令人震驚的虐待行為,但美國司法部并沒有"阻止"它。
苌民和他的律師進入法院
無罪
審判當天,盪闵在家人和律師的陪同下回家,但他并沒有真正獲得自由。
被捕一年多來,朱娟民一直被軟禁。沒有收入,沒有行動自由,甚至沒有在花園和陽台上散步。直到2021年2月,在一名律師的幫助下,在他的家人對他的基本人權的要求下,法官才允許他每個星期天早上短暫離開教堂去教堂看醫生。
與家人的分離也嚴重影響了胡安門的心理健康,因為他變得非常沮喪,睡眠和飲食有問題。他經常質疑從加拿大搬到美國追求他的科學夢想是否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但盡管如此,胡安敏還是利用他在家的時間撰寫和編輯了一本關于雷射制造的專業書籍。
7月23日,美國司法部在一天内撤銷了中國學者的五項"欺詐"和隐瞞與中國關系的指控。這些案件,連同胡安明案,被列入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中國行動計劃》。羅莫納克告訴Newsbeat,他希望法官做出無罪判決。
令人吃驚的是,在沒有任何新證據的情況下,美國司法部并未就此"撤銷朱安民案",而是于7月30日向地方法院提出"重審"動議。羅莫納克感到震驚,立即轉售了他的動議,要求無罪釋放。
司法部的決定引發了美國立法者,學術界,亞裔美國人團體和民間社會團體的廣泛憤怒。一些個人群組織向托馬斯·A·瓦蘭法官發出了一封聯名信,要求駁回此案,并宣布胡安明無罪釋放。
"審判過程顯示了美國司法部的問題。美籍華人聯合會(UCA)理事會主席蔡金良說:"這次審判實際上是對聯邦政府'中國行動計劃'的審判,政府必須充分調查其執法機構在整個審判過程中發現的所有令人不安的問題。"
9月9日,托馬斯·瓦蘭法官發表了一份意見備忘錄和指令,宣告胡安明教授無罪,并指出檢察官沒有提供證據證明他們的指控。
瓦林法官在長達52頁的無罪判決書中寫道:"政府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使任何合理的陪審團能夠根據這些證據排除合理的懷疑,并得出結論認為被告有具體的犯罪意圖。即使從所有符合政府最佳利益的證據來看,沒有一個合理的陪審團會得出結論,"被告沒有為了欺騙NASA的資金而披露他與中國大學的聯系"。"
瓦林法官指出,聯邦調查局特工于2018年開始調查胡安敏,理由是經濟間諜活動和秘密參與中國頂尖人才計劃的指控最終被認為是沒有根據的。盡管如此,調查仍在繼續,直到最終落入NASA的資金限制。
法官認定芍民無罪有兩個理由:第一,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打算欺騙NASA;第二,即使假設芍民有意隐瞞自己與中國某大學的關系,也沒有證據表明他打算傷害NASA,是以不能構成欺詐。在沒有證據表明胡安敏欺騙了NASA的情況下,這三項虛假陳述的指控沒有得到證據支援。
在此案中,聯邦調查局"承認它對政府機構的撥款程式或大學的利益沖突政策沒有經驗或知識,也不熟悉大學與政府機構接觸的方式以及贊助研究項目的目的,"沃蘭補充說。
當羅莫納克接到法官的判決時,他立即打電話給胡安明。"我告訴他,嘿,你是一個自由人,他不敢相信,并問我是在開玩笑嗎?"
然後他哭了,喜極而泣。羅莫納克說。
娟明是自2018年美國司法部發起"中國倡議"以來,第一位在陪審團面前出庭并被宣告無罪的中國學者。他的無罪釋放結果也将對以後審理的案件産生巨大影響。
美國進階刑事辯護律師朱克良告訴Newsbeat,作為中國行動計劃第一起案件的一部分,美國司法部遭受了慘敗。除了失去"士氣"之外,至少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法官的判決在類似案件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相關性。
"法官在本案中的裁決對電彙欺詐給出了更高的定義:法官說,被告必須欺騙美國政府,并希望在被定罪之前從中獲利。這個定義對許多中國學者是有益的。"朱克良說。
此外,朱指出,法官的裁決仔細描述了田納西大學未能就限制與中國機構合作向教授提供明确的指導和教育訓練,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胡安敏沒有充分披露他與中國大學的關系。這個問題在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中都很常見。然後,此案将成為反對針對學者的類似指控的理由。
近年來,美國司法部根據《中國行動計劃》調動了大量資源,以抓捕"中國間諜"的名義調查中國學者并逮捕了許多人,但最終他們隻因電信欺詐和虛假陳述等無關的間諜指控而被起訴。胡安明案的失敗将使美國司法部更難對其他學者提出類似的指控。
"雖然我們對結果感到失望,但我們尊重法院的裁決,"美國司法部發言人Wyn Hornbuckle在接受Newsbeat的電子郵件采訪時表示。"
羅莫納克告訴news.com.routing,他從司法部收到的最後一封電子郵件顯示,他們仍在努力尋找上訴選項,"我認為他們沒有這個選擇。檢察官無法對宣告無罪提出上訴,因為宣告無罪,因為宣告案件已經結束。他說。
在9月10日發給學校從業人員的一封信中,UTK校長表示,"學校已與Juanmin溝通,如果他能确認明年将獲得在美國工作的簽證,行政解雇将被撤銷,他的教學職責将被恢複。"
到目前為止,美國司法部對胡安明的指控都失敗了。經過至少四年的調查和審判,納米技術專家胡安敏被無罪釋放,但他的事業、健康、家庭和心理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芮民的經曆反映了華裔美國人普遍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美籍華裔國會議員特德·W·劉(Ted W. Lieu)在他的個人社交網絡賬戶上向美國司法部喊道:"你應該向胡安敏教授道歉,停止歧視亞裔,并調查你自己檢察官所謂的種族貌相。如果胡姓叫史密斯,你就不會提起這個案子了。"
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裡斯托弗·W·科米(Christopher W. Comey)說,該局局長在國會山的一次聽證會上表示,該局将每10小時對中國展開一次新的調查。
紅色恐慌?
雖然芮民案已經結束,但圍繞此案的更大關注和争議遠未結束。
9月13日,在法官宣告無罪四天後,羅莫納克夫婦、胡安明夫婦和許多其他關注此案的人舉行了一次網絡研讨會。
胡安明夫婦感謝在這個困難時期關心、支援和幫助他們的人。
"雖然我們的生活已經永遠改變了,我們不确定未來會怎樣,但我們将永遠感謝那些在整個過程中相信并支援我們的人的無私行動。"胡安明的妻子艾薇·楊(Ivy Young)說。
胡安敏回應了簡短的評論。"此時此刻,我很難找到合适的詞語來表達我的感受,也很難找到言語來表達我對這麼多人為我所做的一切的深切感激之情。那些傷疤和痛苦的回憶仍然在我的心中。他說。
在回應這一消息的電子郵件中,胡安敏說,出于個人原因,他現在甯願保持沉默,讓他的律師說出來。
涓民案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有争議的《中國行動計劃》調查的擔憂。事實上,在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11月正式提出該計劃之前,已經有幾起針對在美國的中國學者的不公平"間諜指控"案件。這些案件的當事方最終被判無罪。
盡管《中國行動計劃》被描述為根除間諜活動的努力,但中國學術研究人員似乎從一開始就是《中國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與這些行動計劃有關的案件中的實際指控與竊取商業秘密幾乎沒有關系。相反,這些指控中的大多數包括未能披露與中國機構或大學的關系,向政府當局作出虛假陳述,以及稅務和簽證欺詐。
"在胡安敏的案件中,令人震驚的是,審判顯示,聯邦調查局的首席調查員似乎缺乏對資金申請報告的性質、合規程式以及中國不同的人才計劃的必要知識,"美國西頓霍爾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法學教授瑪格麗特·K·劉易斯(Margaret K. Lewis)長期關注《中國行動計劃》(China Action Plan), "告訴新聞社。"
更多的批評者說,《中國行動計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這些案件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一個旨在與中國打交道的項目是否已經脫軌。該計劃的重點是中國研究人員,但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他們對美國構成威脅。
"聯邦檢察官将不得不起訴有多少中國科學家會意識到他們的問題。在司法部停止《中國行動計劃》之前,有多少中國科學家會被聯邦檢察官錯誤地起訴,摧毀他們的職業生涯和家庭?這無異于21世紀美國學術界對麥卡錫主義的翻版。"美籍華人聯合會(UCA)主席薛海培說。
曆史總是在重演。半個多世紀前,另一位在美國的著名中國科學家錢學森也曾參與過與航空航天相關的研究,他也被問及自己的出身和種族。1955年,錢學森被軟禁五年後,當時的美國。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決定将他驅逐回中國。這位科學家與他的妻子和兩個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乘船離開。他告訴在現場等待的記者,他再也不會踏上美國的土地了。他後來成為中國飛彈和太空計劃之父。
根據美國《經濟間諜法》,中國人比其他族裔群體更有可能面臨"間諜"的指控,盡管他們更有可能被錯誤地指控,根據美國著名的華裔美國人組織100委員會(Committee of 100)最近的一項研究。
報告說,對"中國間諜"的過分狂熱的鬥争正在毀掉普通亞裔美國人的生活。此外,通過過度宣傳亞裔美國人的間諜活動,司法部可能助長了亞裔美國人"不夠忠誠"的刻闆印象,并對社群造成了更大的歧視和偏見。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胡安敏的案件之後,《中國行動計劃》将走向何方?
"即使美國司法部明天結束《中國行動計劃》,也不會結束對經濟間諜活動、電信欺詐、虛假陳述和許多其他罪行的起訴。呼籲結束《中國行動計劃》表明,美國政府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不再将人民歸類為"中國威脅"的一部分。如何解決刑事司法系統中的偏見是一個長期得多的項目,僅靠更改名稱無法完成。瑪格麗特·K·劉易斯(Margaret K. Lewis)告訴 news.com.uk。
拜登政府新任司法部長梅裡克·加蘭(Merrick Garland)最近告訴彭博社,司法部在進行中國間諜活動時尊重在美國的中國人的權利。但沒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在拜登的上司下,《中國行動計劃》将會結束。
在學術界,許多有識之士擔心,如果《中國行動計劃》繼續下去,可能會減少國際研究合作,削弱學術自由,阻礙科學家的工作。事實上,這已經發生了。
自2018年以來,司法部對研究人員提起了越來越多的訴訟。僅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就有85名科學家因内部調查而被迫辭職、退休或被解雇。根據美國國務院的官方資料,僅在2020年下半年,就有2000多名中國研究人員離開了美國,其中約一半的簽證被吊銷。
9月8日,來自斯坦福大學40多個學院的177名教職員工緻美國司法部長梅裡克·加蘭(Merrick Garland)一封公開信,要求他結束司法部的《中國行動計劃》。簽署者包括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其他七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信中說,自2018年啟動以來,《中國行動計劃》"嚴重偏離了其既定使命",破壞了美國的研究和技術競争力,助長了偏見,引發了人們對種族和民族歧視的擔憂。"
簽署這封信的科學家指出,《中國行動計劃》的最大影響不在于他們,而在于他們的年輕同僚和研究所學生。作為資深學者,他們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盡管事實證明它很可能随時被摧毀),但鮮為人知的學者正在重新思考他們在美國的未來,并考慮是否去那些不會因其出生地而引起"間諜懷疑"的國家。
這種影響已經發生。作為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地,越來越多的新一代中國學生正在考慮是否将美國作為首選目的地。他們的離開将對美國的人才管道造成巨大打擊。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協會的資料,STEM(科學科學,技術技術,工程內建,數學數學)有41,000名碩士生,36,000名博士後或通路學者,36,000名博士後或通路學者。中國學生占在美國的所有國際研究所學生的三分之一。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最終來到了美國,不僅是學術界的重要人才來源,也是私營部門研究實驗室和高科技初創企業的主要人才來源。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裡根(Ronald Reagan)的一篇著名演講也許最能概括這一擔憂:"我們創造未來,世界跟随我們進入明天。随着每一波新移民來到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我們是一個永遠年輕的國家,永遠充滿活力和新思想,永遠走在前列,永遠引領世界走向下一個邊疆。這種品質對我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關閉"新美國人"的大門,我們在世界上的上司地位将很快喪失。"
負責編輯:張無所作為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