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昆蟲"築巢巢"是顯而易見的,隻要有這種蟲害,就會發現這種情況,那就是什麼樣的昆蟲,經過多方面的學習,發現這是一種叫樟腦巢的危害,如何控制這種害蟲,下面先了解危害特征和規律的發生, 為做好防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樟腦窩危害特性
樟腦築巢者以樟腦葉和幼蟲為食。1-2歲的幼蟲取葉,3-5歲的幼蟲吐絲裝飾樹枝和葉子,形成巢穴。主要針對破壞路邊、公園、庭院的大樟樹,特别喜歡傷害幼樹苗,幼蟲聚集在新的末端取葉芽。
樟巢主要是幼蟲葉苞蓼,在巢中取葉和嫩端,嚴重會被樟腦葉吃掉,樹冠上挂着一些燕窩狀的昆蟲,影響樟樹的生長和觀賞,甚至死亡,影響綠化效果。
2.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兩代,有幼蟲在地下蚯蚓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隻對化學幼蟲,5月中下旬羽化,第一代幼蟲5月底至7月中旬受害;成蟲夜間有羽毛,兩片葉片之間不産生感光卵重疊的葉子,幼蟲5歲,幼蟲群初期孵化危害,取葉。隻有表皮很容易用肉眼識别。随着昆蟲的長大和分巢作害,每個巢穴有5-20頭昆蟲,5歲巢有一長條袋,每袋1隻幼蟲,晝夜外出,靈活,受嚴重影響的樹木都充滿了巢穴。
幼蟲成簇,通常葉片成巢,鳥岐。在危險區域,每個菌株有一到幾十個巢穴。
3. 防控措施
1、人工控制措施:幼蟲已形成網窩,可人工清除和焚燒。結合冬季填海,消除冬季蟲子。
2、生物防治:6月一代幼蟲噴灑1000-1500次50000IU/mg蘇雲金巴根,噴灑時間應為晴天傍晚或陰天。
3、化學控制:
(1)噴霧防控:盡量選擇在幼蟲期控制。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抗蟲性相對較弱。對照樹蟲一次網或森林蟲網噴灑幼蟲,可使用1-2次,間隔7-10天。藥物可以輪換以延緩耐藥性的産生。在防控方面,針對卷葉損傷的特點,需要重點噴灑有害害蟲的危險區域,以保證藥物的療效。
(2)根系藥物防治:可以使用Kiringen産品——根除清潔根部給藥,及早預防害蟲。
4、實體控制:成蟲羽化期夜間懸挂黑光或變頻振動殺蟲燈殺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