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佳能200mm f5.6在河南省洛陽市洛浦公園的桃樹林中拍攝。在路上發現了幾隻桃頸天貓,第一次看到這個物種,看它的形狀和公牛的形狀相似,當時并不知道名字。回到路上用智能軟體搜尋知道,原來這種昆蟲叫桃頸牛,也是一種害蟲。

桃頸天牛
桃頸天埠是一隻翅眼,天埠分支。機身黑色,明亮;前胸部背闆紅色,背部有4個光滑的疣,棱角分明的側枝;翅膀側,底座比前胸寬,末端窄;雄性觸手長度超過4至5節,雌性超過1至2節。主要分布在北京、東北、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等地。
成人:黑體,明亮;前胸部背闆紅色,背部有4個光滑的疣,棱角分明的側枝;翅膀光滑,底座比前胸寬,末端窄;男性觸手有兩種顔色類型:一種是身體黑色亮,前胸部棕色紅色"紅脖子型",另一種是全黑明亮"黑色脖子"型。
據初步了解,福建、湖北有"紅脖子"和"黑脖子"兩類個體,而長江以北如山西、河北等地隻看到"紅脖子"個體。桃頸牛成人體長約28-37mm,體黑色,有光澤,前胸背闆棕紅色,背部有4個光滑的惡性良性腫瘤突起;
老的成熟幼蟲體長約42-50mm,幼蟲年輕時呈乳白色,年老時呈黃白色。一代發生在2-3年内,幼蟲在飛蛾中越冬,并在春季發芽後開始移動。在田野裡,成蟲出現在6月至7月,主要栖息在樹幹上。
頭部是黑色的,腹部表面有許多皺紋,頭頂的眼睛之間有深凹。觸手為藍紫色,基部兩側各有一片枝繁葉的突起。
前胸部兩側各有一個突出部分,背部有四個突出部分。機翼表面光滑,底座比前胸寬,後端較窄。
雄性身體比雌性小,前胸部和腹部雕刻密集,觸手是蠕蟲體的5節以上,雌性的前胸部和腹部有許多交叉皺紋,觸手是蟲體的兩個以上部分。
桃頸犢一般為兩年,幾年三年,發生1代,到幼蟲在第一年和老成熟的幼蟲在第二年冬季。成蟲在5月至8月之間出現;5月下旬,福建省和南部省份的成蟲數量較多。湖北在6月中旬看到了最多的成蟲;成年昆蟲最後一次被發現是在七月初。成蟲在河北7月初發現,山東成蟲從7月初到8月中旬出現,在北京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它們盛開。
危害對象
主要危害核果,如桃子、杏子、櫻桃、李子等,也害柳、陽、桦、柿子、核桃、辣椒等。幼蟲叮咬樹幹上的隧道,導緻皮質脫落,樹幹空洞,影響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導緻樹木變弱,産量下降,甚至死亡。
視訊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