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肉牛頭、頸及下颌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一、牛肝片吸蟲病二、牛放線菌病三、給牛打針不規範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養牛戶偶爾會發現牛頭、頸部和下颌等部位腫脹,但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該怎麼治療,今天小筆記會介紹會引起肉牛頭部、頸部和下颌腫脹等部位的三大疾病, 希望廣大的養牛戶能幫忙看看!

肉牛頭、頸及下颌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一、牛肝片吸蟲病二、牛放線菌病三、給牛打針不規範

<h1>一、牛肝片鼻病</h1>

牛肝片,又稱"牛肝病",可以說是牛中比較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尤其是放牧牛的感染率非常高。肝片對牛特别有害,主要寄生在牛的肝髒和膽管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損害肝功能,導緻全身中毒和營養失調,使牛生長受阻,引起貧血等,一般流行。急性型牛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偶有腹瀉,貧血,幾天内死亡,或後來轉為慢性。慢性型牛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消瘦、下颌、胸部和腹部水腫,常腹瀉、胃部遲緩或腫脹,嚴重病牛會衰竭而死亡。

牛肝片腫脹是水腫,即觸感柔軟波動,會伴有消瘦、貧血等症狀。以下是牛肝片的治療快速浏覽:

1、預防

每年定期驅蟲2次,第一種驅蟲劑可以在深秋初冬,主要是為了防止牛在冬季發病,第二次驅蟲在冬末和早春,主要是為了減少病原體在放牧牛群中的傳播,驅蟲劑可以選擇丙烯硫噴妥鈉、硝基氯苯酚、三氯生、 溴化磷和其他靶向驅蟲藥物;

應減少在低窪和潮濕地區的放牧,牛會因食用被肝片污染的牧場或被肝片污染的飲用水而受到感染;

受感染牛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雞蛋,受污染的飼料或飲用水會感染健康的牛,這是雞蛋傳播的主要方式,是以牛棚内的糞便應及時清理和積累發酵,同時對牛舍進行嚴格消毒。

2、治療

對于患有丙烯硫噴妥鈉5至15mg / kg體重口服的牛;硝基氯氨醇4至5mg / kg體重口服,或0.75至1mg / kg重量深層肌肉注射;三氯生12毫克/公斤體重口服;溴化磷16毫克/公斤體重口服;

其中一種驅蟲藥可以使用,但同時,重度牛的症狀應進行治療,如注射葡萄糖、維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等補充劑給牛,加快恢複速度。

肉牛頭、頸及下颌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一、牛肝片吸蟲病二、牛放線菌病三、給牛打針不規範

<h1>二、牛釋放線菌病</h1>

牛線病是由線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特征在于頭部、頸部、下颌和舌頭出現線菌,該病的發生季節性不明顯,常有零星發病,2~5歲的成年牛最易感。線菌存在于土壤、飼料和飲用水中,并寄生在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當牛口的粘膜受損時就會感染該病。

牛線蟲病引起的腫脹和牛肝味脹引起的腫脹還是比較好的鑒别,牛溶血球菌病引起的腫脹越來越硬,而牛肝皮瓣吸腫引起的疾病比較柔和,感覺有波動感,除了牛肝屑鼻涕病除了頭部腫脹外還有一些其他表現, 頸部和下颌,如貧血,黃疸,高燒和腹瀉,而牛線病除了頭部,頸部和下颌腫脹以及舌頭和喉嚨腫脹外,幾乎沒有其他症狀。

預防牛線病是最關鍵的防治牛皮、黏膜損傷,應盡量避免飼喂粗糙堅硬的飼料草,投食前應将其壓碎、揉捏或軟化處理,以預防和治療口腔粘膜穿刺。當牛的口腔或頭頸部受損時,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預防和控制感染。

症狀輕微可口服碘化鉀5~10克,口服一次,小牛半,每日一次,連用2~4周,嚴重時可使用10%碘化鈉溶液50~100毫升靜脈注射,次日1次,甚至3~5次,當牛碘中毒可停藥5~7天;

青黴素320萬機關,鍊黴素200萬機關,用無菌水注射溶解,再用周圍腫脹進行次注射;

随着鐵在腫脹部位反複熨燙,牛的排污線細菌也有較好的效果;

當腫脹部位在疾病開始時很小時,也可以手術切除,并且可以切開腫脹部位以在發病後期引流。

有幾種方法可以治療它。

肉牛頭、頸及下颌腫脹,養牛戶你知道咋回事嗎?一、牛肝片吸蟲病二、牛放線菌病三、給牛打針不規範

<h1>三、牛的注射不規範</h1>

如果牛沒有嚴格消毒,可能會引起針眼感染,随後周圍腫脹或潰爛(肌内注射有強烈的刺激性),肌肉壞死也可發生,靜脈注射液體出血管,特别是刺激性液體流出血管,如氯化鈣、濃鹽等,會引起周圍鈣化, 腫脹和壞死。

給牛注射時必須對注射部位進行嚴格消毒,以及注射器,肌内注射點不能注射過多的液體,不超過20毫升酌情,當需要注射更多的液體時可分開注射;

當牛的注射部位有輕微腫脹時,可以通過加熱消除腫脹,魚和石脂可以施加到腫脹區域以減少腫脹或加速成熟,對于成熟的腫脹部位可以用刀片切開,并用生理鹽水沖洗,清洗膿腫内部, 然後撒上抗生素粉,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也要結合全身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