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說,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受到賴爾的地質梯度理論的啟發,萊爾認為地質梯度理論正在緩慢而逐漸地改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進而引導達爾文提出他的物種起源和進化理論。為此,達爾文将他的《探險日記》第二版獻給了萊爾。有趣的是,大陸漂移的主要地質理論反過來又從生物學中産生了重要的見解。

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單一論認為,同一物種不能在兩個遙遠的地區獨立形成,這兩個地區必須起源于一個地區,然後直接或通過第三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個地區。目前,在大西洋兩岸相距甚遠的兩岸,存在着許多生物關系,表明它們之間已經存在某種傳播和物種交換。
例如,在德國和英國等地以及大西洋彼岸的北美發現了一隻花園蝸牛。在北美,園林蝸牛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部分地區。蝸牛以速度慢而聞名,每秒爬行僅1.5毫米,或每小時5.4米,正好是人類行走速度的千分之一。它是否具有穿越大西洋,從大陸的一側傳播到另一側的技能?
也像氡一樣,有一些物種生活在東部,從我國和日本,西部到西歐,甚至橫跨大西洋,出現在美國東部。美國西部遠離大西洋,這些蜻蜓看不到。在南大西洋兩岸,主要有較老的氡,如舌蛞蝓和無毛氡魚。這表明南大西洋的地理條件允許氡在遙遠的古代通過。
在南美洲,非洲和澳洲的幾種動物可以在分布的肺魚中找到,肺魚是一種長達一兩米的大型魚類,生活在所有三大洲。它們可以用鰓和肺呼吸,但它們屬于淡水魚,顯然沒有能力穿越海洋。這三個大陸也是幾種貼身但不飛翔的鳥類的家園,如鴕鳥,三趾鳥等。
在南大西洋兩岸的西非和南美洲,有一隻海牛生活在河流和溫暖的近海淺灘上,不可能有寬闊的大西洋。其中,河馬生活在非洲和馬拉加西。至于大猩猩、蜂鳥等等,似乎這些大陸已經被分離出來的地質晚期才出現。
除了現代生物的分布之外,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地層中古化石的儲存。例如,舌草和羊牙植物的化石廣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陸和南半球大陸的古人類晚期地層中,這是統一的南方古代大陸存在的有力證明。另一種爬行動物被稱為中龍,它的化石是在巴西和南非的木炭二分體中發現的,但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從未發現過這種龍的化石,清楚地表明它們直接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但中國龍是一種生活在淡水中的爬行動物,它能在浩瀚的大西洋上空飛翔嗎?
當然,這些小動物不可能如此非凡。古生物學家認為,過去的大西洋一定與現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