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兩年 長江調查再次發現鳤的身影

2020年11月,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漁業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工作組的研究人員在宜昌站對長江漁業資源環境進行了調查和監測,作為中國蜻蜓自然繁殖監測的一部分。1尾。這是近年來,繼2017年6月在洪湖河段調查到s40164之後;(1尾)經長江幹流段二次調研後至s40164;這表明,随着長江全面禁漁令的實施,長江受威脅魚類種群正呈現複蘇迹象。

時隔兩年 長江調查再次發現鳤的身影

2020年11月,宜昌勘測s40164;

鳤(Ochetobiuselongatus)俗稱龍蒿,稻草,屬于鯉科,鯉科,Leuciscinae,s40164;屬(Ochetobius)。曆史廣泛分布在長江和南部的江湖中。鳤對于食肉魚類,無脊椎動物為食,也捕食一些小魚,個體最大可達10公斤以上,性成熟最低年齡為3歲,具有河湖遷徙的特點,在繁殖季節回流急流繁殖,生産漂流卵, 每年7月至9月進入河湖養肥,曆史上可以在一些通江湖遊泳形成捕魚,為重要的經濟魚類。

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河湖屏障和栖息地退化,在一些曆史上分布的地區已經滅絕,湖北、湖南等地作為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時隔兩年 長江調查再次發現鳤的身影

科研監測和調查

長江流域共記錄了435種魚類。據了解,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進行的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發現,曆史上曾分布但未采集的魚類有130種,其他魚類資源量太多,個别調查點隻偶爾發現記錄。

據報道,随着長江全面禁漁令的實施,2020年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發現,捕撈機關捕撈力度較2019年明顯增加。可以預期,未來幾年,長江普通魚類種群規模将大幅增加,部分受威脅魚類種群将恢複。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孟雙)

來源:光明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