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作者:上遊新聞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甘肅省李文輝先生和夫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江傑'一直受到黨中央和人民的呵護,如此經久不衰,經典永遠傳開,這是第六次,雖然老人走了,但我相信他是天上的精神,會很感動,很開心!"12日,歌劇《姜思》編劇、已故著名藝術家玉素的遺孀李文輝女士激動地告訴上遊通訊社。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戲舞劇院早前宣布将上演國劇《江思》第六次排練。近日,該劇已經公布了演出日程,将于8月28日、29日在北京舉行。作為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中國戲舞劇院聯合制作的戲劇,歌劇《江傑》被文化和旅遊部選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創作項目", 也是"百年老"傳統精細再編方案配套作品的重點。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玉素回到了母校重慶南開中學

近60年來,戲曲《江街》曆經五次排練,共演出1000多場,是一部影響深遠、廣受好評的經典劇,被譽為中國地方戲曲史上的一座紀念碑。這部紅色經典與重慶有着深厚的淵源,不僅故事主要發生在重慶,其編劇、前航空政治文化工程集團著名劇作家、詞曲作者于洙是在重慶度過的青春時光,玉素不止一次表達過他對重慶的喜愛,說重慶是他的第二故鄉。

"在重慶長大,給老人的創作帶來了很多營養。李文輝介紹,玉素,原名翟志陽,1930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七事變後,他随父親和家人逃往重慶,為了生存,首先被送到教會學校。當時,有一位講英語的神父是老派的,胃裡古詩特别多,宇素跟着他去學古詩、希臘語、拉丁語、英語等等,他學習很辛苦,基礎紮實,古詩退得流暢,《詩經》讀得不錯,老師很喜歡他,安排他每天早上去教堂敲鐘......"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李文輝說,甘肅的戲劇起源于重慶南開中學,"他16歲的時候,他進入南開,這所學校我後來去過,文化氣息濃厚,印象很好。當時,當玉宿高中趕上重慶南開學校成立10周年時,許多慶祝活動,一個晚上的各種表演,都有評論劇社的"釣魚殺人",歌劇"茶花女孩"等等,氣氛感染了玉粟,而且确實因為他的愛好, 他上學時幾乎所有的校園演出,如詩歌朗誦、相聲、彈快闆、戲劇、唱平劇等,都是文藝活動家,他一生的藝術生涯可以說已經深深紮根于此。"

1949年春,玉素考入重慶工商管理大學。不久,學校号召有知識的年輕人加入革命隊伍,為國家建設服務。Yusu積極回應,報告了它的名字,并被配置設定到西南工業委員會青年工作組。他參加了土地改革,兩次前往北韓參加反美援助北韓的慰問團。1953年調到西南軍區工藝兵團,身着軍裝,同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1955年,西南軍區工藝美術兵團撤退,他和幾名同志被調到北京航空政治工藝兵團,被配置設定到歌舞隊,擔任四聲部部長。"當時在甘肅唱貝斯真是太好了。李文輝笑着回憶說,甘肅沒有其他愛好,業餘時間喜歡寫作,"來到北京後,他經常在出版社出版一些小文藝作品,如歌詞、相聲、快車道書等,出版的作品越來越多,1958年被調到創作組,成為一名專業創作者。"

作為當代中國最知名的詞曲作家之一,玉素一生中創作了1000多部(第一)作品,其中三分之二是軍事題材。"他的第一首歌《我愛我國家的藍天》于1959年發行,當時他去基層體驗了幾個月的生活。這也是李文輝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這首歌已經唱到現在了,空軍官兵都能唱,而且我知道現在不僅可以獨唱,還可以唱,幾首二重唱,我看到最精彩的是一首叫'夢之旅'的三重奏,和聲特别好,非常美妙。"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甘肅

歌劇《姜思》是甘肅編劇的不朽經典。李文輝回憶說:"寫《江街》的想法始于1958年。因為他特别喜歡學習,多讀書,每天到辦公室"讀"報紙,擷取大量最新資訊,與時俱進。有一天,他讀到羅光斌和楊一言關于失蹤紅岩戰友的曆史文章,他寫了關于江傑的文章。這讓重慶從TheSu出來深感震撼和感動,他想把這些故事寫成歌劇,激勵更多的人。他繼續關注羅廣斌、楊一言的文章,很快兩人把這些文章寫成了回憶錄,1961年出版了一部小說《紅岩》,在12月号的時候,玉素很早就來到王府井書店,直到開張第一家買《紅岩》。他喜歡放手,幾乎可以像溪流一樣退縮。從那以後,他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呆在宿舍裡,他似乎在四川,是在重慶,在"紅岩"的情境中,他"姜姐"作為紅主線來設計故事、人物、場景、歌唱片段,雖然不是寫草稿,但都在他的腦海裡。"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歌劇《姜思》1964年問世

後來,在他與李文輝在甘肅的婚假期間,他自己計劃了數百個日日夜夜,隻用了18天就求助于紙筆,拿出了歌劇《姜思》的初稿。"劇本中有天門碼頭、華禹山、集中營等場景,有豐富的立體人物,生動動人的故事情節,當時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很快在劇本初稿上獲得準許:精雕細琢,必須開始!"為此,甘肅和金沙、姜春陽、羊明等創作團的創作團隊也把劇本帶到了大地,三下江南,拜訪了四川東部許多活着的地下黨員和逃亡革命者;在兩年的磨練中,他們修改了劇本,從頭到尾得分數十次。這部歌劇于1964年首演,感動了全國觀衆。"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即将上映的第六部重演歌劇《江傑》王立由江傑飾演模特照

《近60年》《江傑》中《紅梅贊》《繡紅旗》《春蠶至死蠶絲無止境》《五大洲人一起歡笑》等經典歌唱片段廣為流傳。記得今年的71枚獎牌頒獎典禮上,71位獎牌獲得者張貴梅先生特别提到,小說《紅岩》、戲曲《江姐》是她心中的經典之作,她最喜歡的歌曲是《紅美贊》。其實《紅色美贊》問世後還有很多故事。"李文輝說。

歌劇《江傑》迎來第六次彩排,甘肅寡婦從源頭回憶起主題曲《紅色美贊》

她介紹說,劇本初稿時,沒有《紅美贊》,"劇本評審成功後,歌劇進入預備制作,指揮官請玉素寫一首主題曲。但那個時代沒有主題曲的概念啊,玉素想,認為江傑是帶着上級的重要訓示,到四川北上進行革命鬥争,她是從長江一側向天門碼頭走去,于是他先寫了一首歌:"長江上的船, 即使風和波浪,風和波浪是常見的,心髒也有自己的紅太陽。"玉素忽然想到,他有一首'群歌'還沒發出去,就是上海這邊的選秀,其中有一首寫着自己非常喜歡的《紅梅公開賽上的紅岩》,直到指揮官又來了,他直接把它拿出來,指揮官立刻說:"紅梅贊,這是對的!就是這樣!"是以,《紅美贊》成了《姜妹》的主題曲。"

上遊記者 趙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