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是一個水流省份,西有嫩江,東有黑龍江、烏蘇裡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河,水産極其豐富。烏蘇裡江漁民常說:三花梅、吳洛美、松江十八個兒子。這是關于東北最着名的魚。新鮮美味的"香味白魚,鲭魚炖洋芋,家庭炖牛尾魚,紅燒河鲭魚,幹麻花魚。"有十五斤以上肥頭魚、野生鲭魚、有機鲭魚等無數美味可口。

我出生在烏蘇裡河畔的一個小鎮,叫虎頭鎮,距離金銀島50多公裡。小時候,聽說有中蘇金銀島戰争。在那些日子裡,我學會了釣魚。釣魚的景象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喜歡在烏蘇裡河邊釣魚,在那裡我不需要任何複雜的漁具,隻要它很強壯。公路橋以西約300米處,這是一個彎道,水很快,我在杆子下面有一個下遊兩米的華尖,一切都準備好了,超過八點鐘。一個普通的四手杖兩根海棍,又一個都用一根繩鈎,開始耐心等待。兩隻眼睛不時地掃到四根杆子上,大約九點鐘左右在中間4.5米的杆子輕輕地擺了兩下,我的心也抖了兩下,一根鋒利的魚竿沒有擡起鈎子的感覺,我搖着魚竿像挂着一個死東西一般,沒有手感, 當魚竿提到近一半的突然尖銳的棍子落入水中時,我雙手握住魚竿,坐在地上,玻璃鋼釣魚竿彎曲成弧形,這時魚兒更加奮力掙紮。
是的!好重啊,我釣了兩條大牛尾魚,每條都有一尺多長,有一斤,有一條魚,有半英尺多長,重約200克,然後朋友也抓了三條大牛尾魚,牛尾魚長得和頭差不多,但是身體, 像牛尾巴一樣細長。該魚的學名是烏蘇裡蟒,廣泛分布于黑龍江、烏蘇裡江、松花江等海域。喜歡生活在緩慢的流動中,從幼魚開始,即吃動物燈籠草和底栖生物。成魚的組成主要有蕨類植物和毛毛蟲幼蟲、搖蚊幼蟲、蚊蟲等昆蟲、小魚。一般重量0.5~2公斤,最大重量在5公斤以上。
關于"牛尾巴"魚和"牙","黃"不是魚,牛尾巴魚""比"牙"味道好很多,價格也大不相同,我們現在是32多條,當時價格是100元一斤,目前市場70元一斤。在我們這裡散布的"牛尾炖茄子養老頭",形容這種魚比較好吃。
當時在河上釣魚,經常可以看到蘇軍炮艇從下遊到上遊,每次都會有孩子大喊:"跑吧,老毛子的炮艇來了",擡起頭,真的來了,投了腿跑。但蘇艦不會随便上我們的岸邊,一眨眼的功夫蘇艇早逝過去,隻有海浪拍打着岸邊,尖叫着,岸上的人這簡直是松了一口氣,一個虛驚一場。看看我們的魚線,釣魚者開始拿起自己的魚線。
有一句口頭禅:"棍子打騾子,魚,野雞飛進飯盆裡。"用這句話來形容這裡豐富的資源并不過分。大魚被拉到岸邊後,漁夫拿起布鑷子,把魚包起來,連漁布都沒有跑開。那時的釣魚比現在簡單得多,更随意,更容易。
現在,烏蘇裡江市區那些好釣的地方大多沒有魚來釣,有的幹脆消失了......我認為烏蘇裡江從過去的水美人魚,到現在的望江歎息,不應該是自然曆史發展的必然,希望人們能從中學到一些經驗和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