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古典神怪小說《封印神》中,睜大眼睛的魔王有一把活神獸法寶,兇猛異常,它呆在寶袋裡像一隻白老鼠那麼大,釋放出的身體大小像白象一樣大,肋骨飛翔翅膀,飛出可以吃掉人, "花狐"這個名字。在神話般的描述中,"花狐"是一種白色的蜻蜓。今天,這種野獸不僅存在于神話傳說中,它"下"到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哺乳動物食肉動物屬,全世界共有8種,是重要的中型食肉動物群之一。它們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在中國,有三種屬:紫色,石頭和黃色喉嚨。其中,黃喉分布很廣,我國東北、北方、南方等地都有分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有大量的黃喉蛞蝓。黃色喉嚨的正常形式是頭部和頭部,四肢和後半部分的棕色或黑色,其餘部分光線充足。白色黃喉蛞蝓最早在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被發現。

據了解,野生動物的顔色似乎是可變的顔色類型,在自然界中不易發生。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很多體色變異黃喉,這種現象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自2006年以來,北京師範大學的虎豹團隊在中國多個省份建立了大型紅外錄影機的長期定位監測網絡,并獲得了數百萬野生動物監測視訊資料。在來自東北的視訊監控資料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黃喉蛾,其前半部分幾乎完全是白色的。随着觀察結果的積累,研究人員發現了白色的爪子,白色的腳,白色的頭部,以及具有黃色喉嚨不同變體的個體,這些個體都是白色的。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該屬中發現多種顔色變體,為研究動物毛發顔色變異提供了重要參考。
黃色喉部一般白色和不同變體的出現是由于黃色喉部毛發顔色形成過程中黑色素的異常形成或沉着。其中,白黃貂魚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在白化動物中由于缺乏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導緻頭發顔色等白色,形成白化病現象。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不僅發現了體色變異的黃喉,還發現了體色變種顔色的野生白騾子。曆史上白蛾的發現非常罕見。除了1981年在内蒙古發現的一次外,有記載的白蛾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
2020年4月5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系統捕捉到了一段極其罕見的白鹿覓食動物視訊。這一發現是首次在東北部發現白騾子。
騾子為我國三隻受保護動物,成年個體長約1.2米,體重30公斤,全身草黃色。白蛾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白蛞蝓和白黃喉蛞蝓的出現,标志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系統試點運作以來,生态系統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首次成果。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位于東北溫帶針寬混交林的核心區域,是北半球溫帶生物多樣性區,目前存在于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中的100多種。
專欄編輯:趙漢路 文字編輯:宋輝 片名:塗蟲 圖檔編輯:朱偉
來源:作者:中央電視台新聞用戶端